塞下曲其一李益赏析(塞下曲四首其一李益翻译及注释)

塞下曲四首(其一)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①蕃州:指边塞少数民族聚居区。结束:装扮,常指着戎装。②黄河曲:黄河流长多弯,号称九曲。这里泛指黄河流经塞外的河套地区,在今内蒙古和宁夏地区。③燕歌:即《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的歌。

【分析】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尤其《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本诗描绘了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着重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

李益的边塞诗大都写得苍凉悲壮,雄浑深沉,只有少数篇章呈现出昂扬的格调和壮美的情趣。这首边塞诗就是如此。本诗用豪放的笔调写了边塞的风光,艺术地歌颂了战士们慷慨激昂、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迫切心愿。诗中的“蕃州”指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一带的边防部队。

诗的首句即从戍边部队整齐的戎装着笔,描述他们昂扬的士气和英姿焕发的精神,充满了信任、赞许之情。这句是概貌描述和静态刻画。第二句“朝暮驰猎黄河曲”,则是从动态角度细致摹写。早晚操练,是立功报国的具体体现;日夜巡防,是警惕性高的真实写照。这句诗通过具体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着重刻画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了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西北边塞的景色异常壮丽:天高云淡,塞鸿翩翩飞舞,燕歌声响,飘荡在广表的原野上。萋葵芳草把荒原绿遍,群群牧马在绿草里撒欢奔跑,一切都令人陶醉。读到这里,自然使我们想起“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旖旋春意。

这首诗自始至终地展现了一种喧闹的情景。诗人的旨意却为了渲染边塞的宁静,以动显静,收到了“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读完这首诗使你感到边塞万物的悠然自得和自由和乐,“万类霜天竟自由!”用词精练准确。首句用一“能”字,写出“蕃州部落”一向善于戎装打扮。

二句用“驰猎”二字,状写“蕃州部落”的生活很有特点。三句转写“燕歌”“塞鸿”,写出戍边战士的思归情思,四句结到“牧马群嘶”,概括了戍边战士的边地生活。语言通俗,明白如话。结构谨严,一气呵成。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42985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8月19日 05:20
下一篇 2024年8月19日 05:2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