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译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先,简要地说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年杜甫52岁。那时,持续了7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杜甫这位饱经战乱的诗人正流落在四川。他听到战乱结束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自己的家乡。

其次,注释部分词语。

1.闻:听说。

2.官军:指唐朝军队。

3.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4.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现在的河北北部地区,原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5.河南河北:指黄河以南与黄河以北地区,不是指现在的河南与河北两省。

6.裳:读cháng,指古人穿的下裙。

7.却:再。

8.妻子:妻子和孩子。

9.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10.青春:指美好的春天,不是指年青时候。

11.巴峡:巴县(古县名,在今重庆境内)以东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的统称。

12.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在湖北省。

13.襄阳:今属湖北。

14.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最后,赏析这首诗。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组成;凡律诗都要求颔联与颈联两两对仗(即对偶),即三、四两句对仗,五、六两句对仗。这首诗思路清晰,用语通俗,所以不去逐句分析,只想就其写作艺术方面,试着作一些探讨。

一.全诗字字句句都贯穿着诗人无比惊喜与极其激动的心情。

读者也许觉得这句话用在颔联与颈联上还有点说服力,如果用在首联与尾联身上,恐怕就有些牵强。现在我们就共同来看看。

1.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中的“忽”字表示突然,突然就是没想到。那时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七年多,而诗人在此期间经受了各种各样的磨难,正不知道这战乱何时到头。他连做梦也没想到,这天能够听到官军收复了蓟北的消息,叛军彻底被消灭了。诗中一个“忽”字,写出了诗人无比惊喜与极其激动的状态与心情。还有“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满”字。我们在古诗中常常看到形容眼泪多的词语,涉及到穿着时,“衣”与“裳”二字总是单独出现,而不是同时出现的。如“泪沾裳”“泪湿罗衣”。白居易倒是写过“湿衣裳”的句子,但那是形容“白露”的,而且也只是“湿”了一下而已。而杜甫却让“衣”与“裳”合在一起出现。在古代,“衣”指的是上衣,“裳”指的是下裙。在“衣裳”之前加上一个“满”字,请想象一下,那眼泪多到何种程度!一个“满”字,就使这眼泪变成两股悲与喜融合在一起的山洪,一下子倾泻下来。

2.尾联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单从字面来看,这两句好像只是写诗人在想象“还乡”的路程;但,我们稍加探讨,就可以感受到诗人恨不得立刻“还乡”的那种迫不及待的感情。“即”,在这里不当“就”讲,是立即的意思;“便”同“即”,也是立即的意思。再加上“从”“穿”“下”“向”这些表示连续动作的字,读者会觉得诗人已经兴奋激动到忘乎所以的程度。你看,他简直把想象当做现实了!

如果说“即从巴峡穿巫峡”表示诗人“还乡”的兴奋,那么,“便下襄阳向洛阳”就是表示诗人“还乡”的激动了。

二.诗人善于运用对比、衬托,以及情景交融多种手法,把一切写得栩栩如生。

1.先说对比与衬托。

颔联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有的专家说,“却”字当回头讲,“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笔者觉得这种分析不妥。诗人听到好消息时应该立刻告诉妻子才对呀,为什么要回头看呢?难道他们是背对背坐着或背对背站着吗?查《汉语大词典》,“却”字有当“再”讲的义项,而无当“回头”讲的内容。而这首诗里的“却”只能当“再”讲。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就当再讲,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中的“却”,也当“再”或“又”讲。这首诗中的“却”当然只能当“再”讲。“却看”就是再看。为什么呢?因为以前看到妻子,进入眼睛的总是满脸愁容;而今天再看,那愁容消失得干干净净了。这一对比,不仅表现妻子的高兴与激动,而且又从侧面突出了诗人更加欢快的心情。妻子高兴的样子,又迅速传染给诗人,于是就有了“漫卷诗书”的动作与“喜欲狂”的疯癫。请看,这岂不是对比兼衬托的艺术?

2.再说情景交融。

颔联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颈联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读者如果把两联连在一块思索,就不仅会欣赏到“白日”与“青春”等艳阳高照和春风拂面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而且会从“放歌”与“纵酒”这些似乎失去理智的狂欢中,从“作伴”这种自作多情的痴迷中,从“还乡”这个超前的想象中,体会到诗人杜甫亦悲亦喜、忽悲忽喜、悲喜交集的那种极其复杂的心情。这岂不是绝妙的情景交融的艺术?

三.独一无二的对仗艺术。这首诗除首联外,其他三联都是对仗联。这里不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两联的自由与舒放,单说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的对仗特点。我们知道,律诗的首联与尾联是不要求对仗的,可这首诗的尾联却不仅对仗,而且对得十分奇妙。

1.四个地名两两相对。“巴峡”对“巫峡”,“襄阳”对“洛阳”,而且是“峡”对“峡”,“阳”对“阳”。

2.两个副词相对。“即”对“便”。

3.四个表示动态的词语两两相对。“从”对“下”,“穿”对“向”。

4.既是正对,又是流水对。古代诗词中的对仗,主要有三种:正对、反对与流水对。正对也叫工对,指上下两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互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反对,指上下两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流水对也叫串对,指上下两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说这首诗的尾联是正对,因为“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意思相近,都是写“还乡”的路线;说它又是流水对,是因为上句与下句之间在时间上有先后的不同,是承接关系:“即从巴峡穿巫峡”在前,“便下襄阳向洛阳”在后。

所以,笔者认为,对仗的艺术能够运用到如此程度的,恐怕只有杜甫一人。

杜甫真是“诗圣”。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4328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8月22日 05:17
下一篇 2024年8月22日 05:17

相关推荐

  • 关于抗洪救灾的励志句子

      1、只要有信心,困难必战胜。   2、大家一条心,重建准放心。   3、大家齐动手,共同建家园。   4、履行新使命,抗洪当先锋。   5、天灾大旱,林下养殖最灿烂。   6、…

    2024年6月25日
    179
  • 2024年通用爱情受伤句子锦集48条

    2024年通用爱情受伤句子锦集48条   我为你哭肿了了双眼,你却为别人皱起眉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情受伤句子48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幸福总是要拼命追寻才能留住,不幸…

    2024年1月6日
    225
  • 春夏秋冬四季古诗大全(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有关“春”的名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

    2024年8月19日
    135
  • 千与千寻讲的是什么 千与千寻内容介绍

    千寻的爸爸妈妈因贪吃变成了猪,千寻为了救爸爸妈妈经历了很多磨难,在期间她遇见了白龙,一个既聪明又冷酷的少年,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千寻最后救出了爸爸妈妈,拯救了白龙。 千与千寻讲的…

    2024年8月7日
    126
  • 三亚再见的唯美语句(离开三亚发朋友圈说说朋友圈)

      1、结束三亚之旅,海南再见。   2、第一次和大海共振,感受它的能量和磁场。永远看不够的海。再见啦,三亚!   3、遗憾的人和事情会在除夕的阵阵鞭炮声中结束,跟旧的说再见,跟新…

    2024年4月8日
    217
  • 精选2个字网名(35个)

    2个字网名 1、  亡屿。 2、  付出 3、  忧深。 4、  つ﹏余溫゛ 5、 黎开。 6、痕至、花事、季渊、夏颜、追答、晴色、深邃、北杳、凉柠、柠栀、西萧、南村、靑柠、迷森、…

    2023年5月15日
    2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