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关于爱情的诗歌,王维的
谈起关于爱情的诗歌,王维的《相思》绝对榜上有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但是他的另一首关于“相思”的诗知道的人却比较少。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
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这首诗叫《赠裴迪》,是王维写给唐代山水诗人裴迪的。
论名气,裴迪当然比不上王维,但是也写过不少诗,比如《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当然,比裴迪的诗更加扑朔迷离的,是他跟王维之间的关系。毕竟能让王维专门写相思诗的,除了他还有谁呢?
据记载,王维在三十岁左右,妻子就去世了,之后一直没有娶妻更没有纳妾。在后来的日子里,有一个人进入了他的生活,那就是裴迪。
王维400余首存诗中,与裴迪赠答与同咏的诗达30多首,他存世的唯一山水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就是写给裴迪的。
而《全唐诗》搜集有裴迪诗30首,基本上都与王维有关。
关于王维和裴迪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两人相差十五六岁,用“情同父子”来形容比较贴切。从王维的诗中,确实能够充分体会到大朋友怜爱小朋友的深情厚谊。
比如这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明代仇英的辋川十景图,绢本,局部
某年深秋某日,两人外出游玩归宅,对酌后,王维即兴吟咏出了这首对裴迪小朋友宠溺之情溢于言表的诗。
诗意如下:
“秋天的山川聚拢了寒气,更显出了它的郁郁苍苍,秋水依旧每天不间断地流淌。我拄着登山杖,在柴门外,迎着风,听着傍晚的蝉声。在远处的渡头上,貌似还剩着那么一点落日的余晖,孤零零的炊烟在一座荒蛮的古院上飘起。没想到这个时候,你这个像楚狂接舆一样的疯子又醉倒在我的面前,你在柳树前狂歌的样子,真的有点像古代贤人陶渊明(另一种通行的解释是,五柳为诗人自比陶渊明,言裴迪喝醉了酒在其面前发酒疯)。”
当然,也有人评价两人是生死之交,实锤就是这首《菩提寺禁裴迪》: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据记载,公元756年,安禄山攻入洛阳,王维被叛军俘虏,并被伪政府授予官职,以拉拢人心。然而王维并不愿意与叛军合作,名义上他是伪政府的官员,实际上他还是被囚禁在寺庙里的俘虏。在种种高压统治之下,裴迪依然冒着危险,前往敌占区,寻找王维。王维见到裴迪后写下此诗赠予裴迪。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王维再一次成为政府军的俘虏。因为安禄山曾授予他官职,按律当判处死刑。关键时刻,裴迪站了出来,将王维送他的《菩提寺禁裴迪》献给唐肃宗。唐肃宗一看,终于明白王维是为名声所累,不得已而被强加官职,身在曹营心在汉,也算忠义之人。因此王维不仅保住了性命,更保住了官职。
诗词、历史爱好者冬郎认为两人已经超越了“为你写诗”的境界,并在《大唐文青》一书中进行了分析。
两人的“为你写诗”完全可以开一个系列。除了开篇的那首《赠裴迪》,还有王维写的书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原文如下: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首先,王维就说了,“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这句话很值得玩味,首先,已经快过年了,王维还请裴迪去他家,貌似有让裴迪陪他过年的意思;“故山殊可过”,老地方真的要去好好看一看,这其间的暧昧,你们自己慢慢琢磨。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也就是说,王维之前就去找过他,结果看到裴迪正在用功读书,所以没有去打扰,孤零零地跑到了山里的寺庙住下,混了餐饭。啧啧,这都是爱啊。
随后,王维又说自己孤身一人,去灞水那边的华子岗去玩,大晚上的一个人,很孤单。这个时候,他就会“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注意,此处又出现了携手。
最后王维畅想春天的美好景色,告诉裴迪:“(春天)已经不远了,你能陪我一起去游玩吗?如果你不是那种‘天机清妙’的人,我怎么会用这无关紧要的事务来邀请你(过来陪我)!而这里面有非常高深的趣味啊,不要忘记哦!”
(原文: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相思》绝对榜上有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但是他的另一首关于“相思”的诗知道的人却比较少。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
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这首诗叫《赠裴迪》,是王维写给唐代山水诗人裴迪的。
论名气,裴迪当然比不上王维,但是也写过不少诗,比如《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当然,比裴迪的诗更加扑朔迷离的,是他跟王维之间的关系。毕竟能让王维专门写相思诗的,除了他还有谁呢?
据记载,王维在三十岁左右,妻子就去世了,之后一直没有娶妻更没有纳妾。在后来的日子里,有一个人进入了他的生活,那就是裴迪。
王维400余首存诗中,与裴迪赠答与同咏的诗达30多首,他存世的唯一山水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就是写给裴迪的。
而《全唐诗》搜集有裴迪诗30首,基本上都与王维有关。
我把你当”知己”,
你却想给我买橘子?
关于王维和裴迪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两人相差十五六岁,用“情同父子”来形容比较贴切。从王维的诗中,确实能够充分体会到大朋友怜爱小朋友的深情厚谊。
比如这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明代仇英的辋川十景图,绢本,局部
某年深秋某日,两人外出游玩归宅,对酌后,王维即兴吟咏出了这首对裴迪小朋友宠溺之情溢于言表的诗。
诗意如下:
“秋天的山川聚拢了寒气,更显出了它的郁郁苍苍,秋水依旧每天不间断地流淌。我拄着登山杖,在柴门外,迎着风,听着傍晚的蝉声。在远处的渡头上,貌似还剩着那么一点落日的余晖,孤零零的炊烟在一座荒蛮的古院上飘起。没想到这个时候,你这个像楚狂接舆一样的疯子又醉倒在我的面前,你在柳树前狂歌的样子,真的有点像古代贤人陶渊明(另一种通行的解释是,五柳为诗人自比陶渊明,言裴迪喝醉了酒在其面前发酒疯)。”
当然,也有人评价两人是生死之交,实锤就是这首《菩提寺禁裴迪》: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据记载,公元756年,安禄山攻入洛阳,王维被叛军俘虏,并被伪政府授予官职,以拉拢人心。然而王维并不愿意与叛军合作,名义上他是伪政府的官员,实际上他还是被囚禁在寺庙里的俘虏。在种种高压统治之下,裴迪依然冒着危险,前往敌占区,寻找王维。王维见到裴迪后写下此诗赠予裴迪。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王维再一次成为政府军的俘虏。因为安禄山曾授予他官职,按律当判处死刑。关键时刻,裴迪站了出来,将王维送他的《菩提寺禁裴迪》献给唐肃宗。唐肃宗一看,终于明白王维是为名声所累,不得已而被强加官职,身在曹营心在汉,也算忠义之人。因此王维不仅保住了性命,更保住了官职。
是真“知己”,
还是纯洁的“社会主义兄弟情”?
诗词、历史爱好者冬郎认为两人已经超越了“为你写诗”的境界,并在《大唐文青》一书中进行了分析。
两人的“为你写诗”完全可以开一个系列。除了开篇的那首《赠裴迪》,还有王维写的书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原文如下: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首先,王维就说了,“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这句话很值得玩味,首先,已经快过年了,王维还请裴迪去他家,貌似有让裴迪陪他过年的意思;“故山殊可过”,老地方真的要去好好看一看,这其间的暧昧,你们自己慢慢琢磨。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也就是说,王维之前就去找过他,结果看到裴迪正在用功读书,所以没有去打扰,孤零零地跑到了山里的寺庙住下,混了餐饭。啧啧,这都是爱啊。
随后,王维又说自己孤身一人,去灞水那边的华子岗去玩,大晚上的一个人,很孤单。这个时候,他就会“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注意,此处又出现了携手。
最后王维畅想春天的美好景色,告诉裴迪:“(春天)已经不远了,你能陪我一起去游玩吗?如果你不是那种‘天机清妙’的人,我怎么会用这无关紧要的事务来邀请你(过来陪我)!而这里面有非常高深的趣味啊,不要忘记哦!”
(原文: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