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违约免责条件有哪些
违约行为是违约责任的基本构成要件,没有违约行为,也就没有违约责任,那么有没有免责的条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合同法违约免责条件,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合同法违约免责条件
免责条件:即法律明文规定的当事人对其不履行合同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我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主要有:
1.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即当事人的违约是由于无法预知或无法防止的事由所造成的;
2.受害人本身的故意或过失,受害人的故意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免除对方民事责任的条件,而受害人的过失只有在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作为免除对方责任的条件;
3.法律规定有或者合同中约定有免责条件的,当发生这些条件时,违约方可不承担民事责任。
合同违约责任的形式有哪些?
违约责任形式是违反合同的一方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
1.实际履行。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应当承担实际履行的责任,合同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违约方履行或者请隶人民法院强制违约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
2.采取补救措施。一方违约时,对方有权要求违约方采取各种措施以避免或减少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3.赔偿损失。违约方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对方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4.支付违约金。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或者法律规定有违约金时,当事人一方有约定或规定的违约行为,就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合同违约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履行和实际情况来看,造成当事人违约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合同主体方面的原因而造成违约。
2.由于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明确、不完备而造成的违约。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明,容易使当事人误解或者曲解,致使当事人违约。
3.由于主管机关对合同审查、管理不严,合同缺乏可行性研究,所签合同不能履行。
4.市场行情变化或者价格大幅升降,从而影响合同的全面履行,造成当事人违约。
5.因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事件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
6.因发生情势变更而导致合同当事人违约。
合同约定可不可以约定滞纳金
签合同是很常见的事,不过一些当事人由于欠缺法律知识,经常喜欢合同中约定滞纳金,在当事人违反合同时就交滞纳金,可在发生纠纷之后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时,却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原因在于现行的法律中,合同滞纳金是不存在的。
滞纳金,指国家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国家职能的顺利实现,对迟延履行缴纳法定税费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的带有国家强制力的惩罚性的货币金额。
目前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滞纳金只存在于税收、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收费,具有缴费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要是没有及时履行义务的,就需要承担额外的滞纳金。
而这些项目的收取主体要么是国家行政机关,要么是国家授权管理公用事业的事业单位。这些主体和缴费缴纳主体之间是隶属关系,有种管理与被管理的感觉,因此,滞纳金就明显带有国家公权力里的性质。合同的当事人就不能直接在合同中约定滞纳金。
当然,这并不是说当事人在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是就没有救济的途径了。合同法规定了违约金、定金、损害赔偿的责任。
很多人将违约金和滞纳金混淆,以为约定违约金和约定滞纳金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违约金是为法律所承认的合同违约责任形式,违约金的标准是金钱,但当事人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标的物为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有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两种形式。
1、法定违约金是指法律预先规定的一方当事人在违约时,按照一定的数额或者一定的比例向对方支付的违约金。
2、约定的违约金是指支付的数额及条件均由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只要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不过分高于或低于实际损失,就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
因此,在日常签合同时,合同的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而不是滞纳金,一旦疏忽大意约定为滞纳金在纠纷发生时是不利于保障自己的权利。合同内容较复杂,无法确定的责任的,建议委托律师协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