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之夕夕
左派大本营好莱坞对反乌托邦题材素来青睐有加。如果对比它们的原著,伯吉斯的小说《发条橙》就会脱颖而出。
它讲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最后被强行改造成道德标兵的故事。它的主旨也是一如既往的反对统治者为了维持秩序捏造出的机械化的“道德标准”。但是你知道和别的这类作品相比,《发条橙》的牛逼之处在哪儿吗?
作者竟然,把改造过程非常详细地写了出来!
巴甫洛夫反射实验,著名社会心理学实验,作为思想控制的好方法,总是被反乌托邦作品们提了又提,但正面描写往往只有实验前的一声惨叫和实验后麻木的双眼。
安东尼·伯吉斯则不满足于这些,曾在英国陆军医疗团服役六年的他,以实验报告的态度,细细地替男主记录下了实验设备、操作步骤,又用老练的心理描写,详尽刻画了实验品的道德观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过程。
真正厉害的作家,从不屑于玩弄文字、用朦胧的气氛感染读者,真正厉害的作品,就是这么真诚而硬核。
如果读者们觉得其他作品中描写的社会太夸张、离我们很远,那么《发条橙》的这个“神经学手术”则赋予了反乌托邦作品最需要的真实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书中,虽然主角被改造后不再作恶,但也再也不能欣赏他以前最爱的贝多芬交响乐。作者也许想要对标邪恶的纳粹德国对古典音乐的偏爱——他从不否认“不道德”中蕴含的一些审美价值,也肯定恶人们的个人爱好可以很高雅——我喜欢诚实的作家,因此这些细节在我这里非常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