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一不小心又买了六七本书,可能是我的文化焦虑导致我对书的需求吧!每当我读完一本以后有种莫名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就好像我距离我的期望又近了一步。如同看到银行卡里的存款一种满满的充实感。这种感觉驱使我读下去。
我对书的另外一大坚持理由,可能是抠门带来的后遗症。我对它执着不是起始于爱好,而是对于浪费的羞愧感。总感觉不把它看完对不起自己付出的人民币,这种莫名的亏本感督促我读完第一本以及后面时候将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想记得手帐支出。
如果问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想法是什么?其实是想了解焦虑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帮助来增加我应付我姐或者我自己的情况,因为之前我姐有过一次焦虑。我只能我无所适从在旁边干瞪眼,除了说去看医生,但是我姐家对看精神医生是带有偏见,或者说农村人对精神问题的人有着极大的厌恶。由此让我对心理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还有就是我自己的性格也是比较死脑筋,相对比较偏激。有时候突然冒出的想法会让我自己感觉恐惧,是不是我心中也有个恶魔,就好像电影里的多重人格障碍一样…
当我决定写观后感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变态心理学已经放入箱子里。另一本放在我的枕头上,就在我要读新书的时候总感觉要写点什么来证明我读过变态心理,但是我感觉什么都没有记得。只能随便写点感受。
什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心理的疾病和障碍也不是突然就发生的,它是在社会、心理、生理共同作用下慢慢的压迫你的神经,当你心中的那个线绷紧断裂你也就进入到心理障碍或者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到心理障碍甚至是疾病它是一个慢慢加重的渐变过程。虽然很多心理障碍的起因可能生理上的原因很大,但是只是增加一部分的易染性,这部分生理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发育不良、母亲的不良习惯、甚至是晚育,但是仅仅是增加一部分可能性,后面的家庭因素可能不断的增加获病的筹码,结合着自己的认知和想法,心理障碍就产生了。
生理的缺陷会影响心理的认知,心理的缺陷也会影响多巴胺或者5-羟色胺这些神经物质的功能,家庭遗传导致生理的缺陷,父母的教导也同样影响人的认知,读后感www.simayi.net三种因素也是相互交缠,我以为会看到纯心理分析后面发现什么事情都不能通过一种角度来思考问题。连心理问题也不是有单纯的一方面因素造成的是多元化的情况
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个比较烦人的外甥女可能也是因为大脑还在发育,对情绪的控制比较弱才会导致异常烦人、令人讨厌又可爱的行为吧!幸好我忍住我内心冲动、用她的语言和方式与她沟通,最后得知她知道她舅舅回去上班以后痛哭不止,顿时觉得书还是蛮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