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幸福只差10cm
读冯骥才的小说,有一个感受,特别接地气,市井奇人、普通百姓、文人权贵各种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生动鲜活,跃然纸上。《雪夜来客》收录了他几十年来的小说精品,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生活只能向我们展示现象,而艺术创作则致力于挖掘现象背后的心理分析、人情世故,甚至社会根源。
1、《木佛》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一块木头生命和思想,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木佛曲折的经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佛,作为被世人敬仰的神灵代表,往往是被人供奉于庙堂之上,心怀慈悲、普度众生。而小说主人公木佛的命运则完全不同,最初,它只是作为一块有些腐朽的木头被遗弃在床底下呆了很多年,虽然安静,但常年被小虫侵袭不得安宁。随后,木佛被古董贩子大来子贱价收走置于古董店里,吸引到高先生的关注,谁知竟引来两个小偷偷走木佛,小偷在逃跑的路上不慎丢失了木佛,被司机捡到给了老板,老板又将木佛献给了陈主任,陈主任将木佛给黄老拍卖。最后,木佛被拍卖给了外国人,经过精心修复后,陈列在博物馆展厅之中。
小说最为讽刺的是,被众人供奉祈祷的木佛,承载着众人的愿望与期待,承担着庇佑民众、普度众生的责任,但是,木佛对于自身的命运尚且不能决定,又怎么能去保佑民众、普度众生呢?作为民众,与其寄希望于佛祖保佑,倒不如自己努力生活,改变命运。
小说还呈现了当今社会一种尴尬的文化现象,文物市场里怪象丛生,买文物的人并不是为了收藏、珍视、传承文化,发掘其艺术价值,而仅仅只是为了谋取利益。作者设置的结尾也十分巧妙,极具讽刺意味,将木佛这一藏品奉为珍宝的竟是外国人!
2、小说《雕花烟斗》反映了一个离奇的社会现象——追逐美的人,并不是真的懂美、欣赏美,而往往只是追逐名利而来,伪高雅。就比如很多一夜暴富的大款为了掩饰自己学历低、读书少而专门设置一个书房,甚至摆满只有书壳的假书。
其实,这个故事还可以解读出更多的深层意思,比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分高贵与低贱,即使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也依然拥有爱美的权利。花农虽然从事着辛苦的体力劳动,没读过什么书,没有文化,与那些侃侃而谈的知识分子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对于精致的雕花烟斗,只能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表达赞美,但却依然不能抹杀他欣赏美、体验美的权利。
又比如,花农对画家的友情让人动容。不论画家是门庭若市还是门可罗雀,花农对画家依然不离不弃,一盆又一盆的凤尾菊象征着花农对画家真挚的友情,人生知己莫过于此。相比之下,画家对花农的感情却形成了鲜明对比,画家送出雕刻技巧并不成熟的烟斗,而花农却依然视若珍宝。
3、《炮打双灯》讲述的是一个痴情汉子画匠牛宝为了能娶到心仪的女子春枝,表演炮打双灯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右手的故事。
也许,在外人看来,牛宝的牺牲并不值得,作为一个画匠,有什么东西能比得过自己的吃饭家伙更重要呢?在外人看来,失去了右手甚至等同于搭进去半条命。然而,正如冯骥才在小说最后指出的:人间的苦乐惟有自知。每个人对于幸福的感悟和体验是不同的,在牛宝看来,能跟心爱的春枝在一起,便是幸福,哪怕这幸福是要用牺牲一只右手换来的。
从春枝的角度看来,她也是幸福的。虽然自己的父亲、前夫、前公公都死了,而且世人认为是被她克死的,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将孤老终身的时候,牛宝出现了,这个为了她再也“拿不成笔,不能再画缸鱼”的男人用自己的一只右手换得了两人的共枕眠。虽然故事至此戛然而止,但是读者相信,牛宝和春枝一定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定会珍惜来之不易的枕边人。旧社会的女子,往往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能够冲破重重的世俗偏见和现实困难追求自己幸福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春枝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