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读后感1000字:
近期读了莫言先生的《蛙》。虽然莫言先生荣获诺贝尔奖是2012年的事情了,但是对我而言,《蛙》是我读的莫言先生的第一本作品。
这本书由两大结构组成,前面部门是以书信的方式展开的,最后通过话剧剧本的形式进行了升华。通过讲述人“万小跑”以书信的形式,讲述自己和姑姑“万心”的故事。故事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人多力量大”、文革时期、计划生育时期。以姑姑“万心”这个乡村医生在不同时期,做的事情,记录了计划生育下,高密乡村的生活场景,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吧。
书中,姑姑的一生坎坷起伏。作为烈士子女,白求恩医生徒弟的孩子,姑姑是骄傲的,甚至当时与国民党的飞机师谈恋爱;飞机师架机逃到台湾,姑姑被怀疑,恸哭之后划清界限,回到医生岗位,为周围乡村孕妇接生;文化大革命,被人批斗,无端栽赃,坚持了下来;听国家号召的医生,从一个为村里人接生,“送子娘娘”存在一般的人,转而变成了一个“围追堵截”偷生妇女的“活阎王”;原本用来接生的双手,却也拿走了两千多孩子的生命,也导致向王仁美、王胆等人的难产而死。她有错吗?响应国家政策,认真执行,对于不理解的乡亲,痛心疾首告诉他们控制人口的好处,不要偷生,这有什么错?她没错吗?王仁美的死、张拳老婆的死,陈鼻老婆的死,为了一个生命,赔上一条命,如果没错,为什么姑姑在晚年家里捏了那么多的泥娃娃,并且记得每一只娃娃投生到谁的家里呢?是真的精神错乱,亦或是执念这样想着好减轻自己的痛苦呢。正如莫言先生所写“娃娃娲哇,声声令我泪欲下。姑姑孤苦,心中之事对谁语?”
在我小的时候,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较为严格的阶段,只是听大人偶尔说起来过,说的无非就是“只生一个”、“多生罚款”之类的,再细节的内容,其实并不了解,也没有去主动了解过。随着2015、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真正成为了历史。《蛙》让我第一次能够了解到计划生育阶段的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平实而生动的描述,像一幅画卷徐徐拉开。读的时候很容易就被带入到书中的情境中去,看的很过瘾,喜欢姑姑泼辣的性格,若不是这样的性格,怎能把现代的生育方法带到乡村,识破那些糊弄人的接生婆。但是也是这种性格,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不留情面,不讲人情,带走了两千多孩子的生命。有时候也为里面的人物揪心,为了生下孩子,躲地窖,藏船里,跳河里,就算房子推倒也要躲……,而等放下书的那刻,脑中一片茫然,张张嘴竟不知道要说什么。总会在想,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真的有书中所描述的场景吗,是妖魔化了还是事实如此?
读完整本书,心情很沉重,对于这样的事情,有一种无力感,没有办法去说谁对谁错。何况,细想现在,已经“放开二胎”了,但是生育率和结婚率仍然下滑,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阶段,人们偷着生、罚着生。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面临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计划生育了解太少,没有什么见解或思考。但这本书真的值得推荐,去更好的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