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文化——《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从日本的历史看,“天皇”就是一个半人半神的物种,日本各个阶层均对“天皇”绝对的效忠,虽然天皇一直扮演着“傀儡”的角色,但日本人对天皇的效忠却从未消失。正如书中所说“天皇和日本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天皇的日本不是日本”,“没有天皇的日本是难以想象的”“天皇是日本国民宗教生活的核心,是日本国民的象征,天皇是个超越宗教信仰的对象,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是能表示“对陛下尽忠”、“让陛下为我们放心”的事,那边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崇拜之至今日在很多人心理依然存在。
天皇的存在日本俨然已经发展成宗教,神的话语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这就为日本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所有的屠戮都可以以对为天皇“忠诚”找到借口。日本士兵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可概括为勇敢、残暴、致死效忠、绝对服从。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让每一个日本士兵都认识到自己的作用与能力。日军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勇猛充分印证了他们的所谓的“武士精神”,这种战争中的不怕死精神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出现,但作者对这种不怕死的行为十分的不理解。然而,战时士兵被冠以了军国主义的思想,幼时的等级观念在这个时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上级的命令是惟命是从。这样的心理给日本整个民族在二战中带来了遭难,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这个民族。
作者拿中、日两国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日本人主要遵从“孝”和“忠”。所谓“孝”是对家族的遵从,子女对父母的绝对遵从;“忠”日本民众对“天皇”的绝对遵从。不管“父母”或者“天皇”做的对还是错,你必须遵从,这是渗透到日本文化骨子里的东西。在当今的日本企业里,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下属对上级的绝对服从。
而在中国文化里,除了“孝”和“忠”之外,还有一个“仁”,“仁”是针对统治阶级的,如果皇帝对老百姓“仁爱”,实施“仁政”,那老百姓就支持,反之,则揭竿而起,推翻你这个皇帝,所以中国有了朝代的更替。而在日本,这是绝不可能被接受的。日本虽然从中国引进儒家伦理中关于“忠”和“孝”的观念,但却极为鄙视被儒家视为最高准则的“仁”。每一个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男孩,自小接受的是“忠诚”、“孝顺”的教育。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践行着繁复的礼仪,并且是发自内心地真诚对人。和歌、俳句也体现了日本文化崇尚美感、温和谦让的一面。
与中国人不同的是,日本人把“效忠”认为是无条件的。在日本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各得其所,各安其份”。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同样也有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地位。即使天皇没有掌握实权,仍然是所有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这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的皇帝会被推翻,日本的“天皇”一直没有被推翻过,不管日本的历史如何更替,各个阶级如何你争我斗,“天皇”的位置是非常稳固的。
作者在本书中也提到,日本并没有一种“极端的权威主义”。许多国家的青年人往往热血而冲动,但在日本人眼中,“青年期应该是一个服从家庭意志并培养家庭责任的时期”。日本人说,“他们尊重父亲是为了训练、为了练习自己对权威的服从和尊敬”。所以日本的“顺从”文化是极其特殊的,日本人在温顺接受美国的改造计划时他们的心理绝对不是“韬光养晦”,反而是真诚的反思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