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全诗翻译赏析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出自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之一
【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
⑴巴南:地名,在今重庆市。
⑵横:横亘。
⑶塞北:指长城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⑷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津,渡口。
⑸泣:哭泣。
⑹离群:离开同伴。
⑺乱烟:凌乱的烟雾。
⑻笼:笼罩。
⑼碧砌:青石台阶。
⑽飞月:悬在高空的月亮。
⑾掩:掩盖,掩映。
⑿江山:江水和高山。

参考译文
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

【其二】
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赏析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组诗作品,共两首,都是五言绝句。这两首诗以江、山、亭、月、夜为主要意象,描绘了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痛苦,表达了作者独有的内心感受。诗的妙处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第一首诗最后用“谁见泣离群”一句来表达离情,写得比较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叹的韵味,沈德潜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而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要求的,应当推第二首。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935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3月28日 00:09
下一篇 2023年3月28日 00:09

相关推荐

  • 《宋太祖怒责宋白》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

    太祖时,宋白知举,多收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

    2023年1月1日
    293
  • 舒元舆《录桃源画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录桃源画记 (唐)舒元舆 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 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流,势与江河同。有深而绿,浅而白。白者激石,绿者落镜…

    2022年12月30日
    294
  • 刘南垣公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刘南垣公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

    2023年1月9日
    279
  • 带有冬天的诗句

    带有冬天的诗句   冬天真美啊!我爱春天的五颜六色,我爱夏天的烈日炎炎,我爱秋天的.天高气爽,但是我更爱那冬天的冰天雪地!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带有冬天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2023年4月27日
    228
  •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阅读答案及赏析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

    2023年4月10日
    222
  • “周莹,瀛州景城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周莹,瀛州景城人。右领军卫上将军景之子也。太宗潜邸时,莹得给事左右。即位,补殿直。领武骑卒巡警泉、福州。卒才数百,捕剧贼千余,迁供奉官。天雄军节度孙永祐、转运使杨缄称荐之,又使绥、…

    2023年1月4日
    2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