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这两句是说,思妇怀念在远方的丈夫,心情十分惆怅,布也无心去织,独宿空房,不觉泪下如雨。点明离别相思之苦的主题,却又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蕴含深远,耐人寻味。

出自李白《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碧纱如烟:指窗上的碧纱像烟一样朦胧。
梭:织布用的织梭。其状如船,两头有尖。怅然:忧然若失的样子。远人:指远在外边的丈夫。怅然:一作怅望。
“停梭”二句: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关西泪如雨”。独宿孤房:一作“欲说辽西”。孤:一作“空”。

参考译文
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赏析
全诗六句,开头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写人物身分、身世及所处环境,绘影绘声;最后点明主题,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传说贺知章对这首诗相当欣赏,并以此为原因之一向唐玄宗推荐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理,确是匠心独运。因为在此诗中要让读者具体感受的,并不是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她的思想感情。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悲愁郁结,无从排解。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这如雨的泪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这里,诗人也就达到他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940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古代最优美的诗词鉴赏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望…

    2023年1月1日
    119
  • 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

    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   导语:《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2023年4月13日
    90
  •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三十六记指导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三十六记指导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3.由,诲女知之乎?《论语》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2022年12月4日
    108
  • [古诗词赏析]杜鹃啼血猿哀鸣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最早的关于杜宇的神话,就将杜鹃这样的鸟赋予了文化的意味,后来的很多诗人都认同了这个说…

    2022年12月29日
    148
  • 《塞上》

    柳 开 鸣骹①直上一千尺, 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这首诗是柳开的名作,诗人犹如技术高超的摄影师,在最引人注目的一瞬间按下快门,给读者留下了一幅渗透着力…

    2023年5月16日
    117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

    2022年11月22日
    12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