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简介和故事(鲁迅先生革命的事迹)

鲁迅,他生于1881年,死于1936年,但他的身影至今还活跃于各大媒体平台,与他同时期的文人,风头没有像他这么强盛的。因为爱骂人,他的语录被网友不断引用,几乎已经失去原貌。

举个例子,在《故乡》一篇中,原本是回忆自己和少年闰土月下玩耍的美好时光,但经过不断改编,现在已经有这样几个版本:

  • 鲁迅走在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叫:“迅哥儿!”回头只见一个唇红齿白的美少年。鲁迅问:“你是?”少年说:“迅哥儿,你忘了那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钢叉、项带银圈的少年了吗?”鲁迅兴奋地抓住他:“闰土!你是闰土!”“不,我是猹。”

《故乡》中闰土的形象

  • 鲁迅又走在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叫:“迅哥儿!”回头只见一个唇红齿白的美少年。鲁迅问:“你是?”少年说:“迅哥儿,你忘了那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钢叉、项带银圈的少年了吗?”鲁迅兴奋地抓住他:“猹!你是猹!”“不,我是钢叉。”
  • 鲁迅还是走在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叫:“迅哥儿!”回头只见一个唇红齿白的美少年。鲁迅问:“你是?”少年说:“迅哥儿,你忘了那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钢叉、项带银圈的少年了吗?”鲁迅兴奋地抓住他:“钢叉!你是钢叉!”“不,我是西瓜。”

以上仅供诸君一笑,下面来深入分析我们对鲁迅的误解和鲁迅是如何被捧上神坛的。

鲁迅生平简介

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里。那么好好的家族,为什么会没落呢?原来,他的祖父周介孚在当监考官的时候,收了人家的贿赂,被人举报入狱!

那时候,周氏一族几乎全部的经济来源都是祖父带来的,他锒铛入狱,导致了整个家族的危机,那年鲁迅12岁,“有谁体会到从小康之家跌入困顿的吗?”,鲁迅作为长房长孙,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责任,但上有生病的父亲,下有两个年幼的弟弟,生活的重担压垮了他。

作为长房长孙的周树人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科举考试已经是穷途末路,读书做官然后振兴家族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也就是说,鲁迅一出生,家族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并且无力回天,颇有贾宝玉的感觉。

但是幸好,他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旧学衰落,新学兴起,鲁迅紧紧抓住这个机会,鲁迅的母亲鲁瑞颇有眼光,家族也倾尽全力,让他读新书,入新学堂,还成了第一批留日学生。

鲁迅少年时曾在三味书屋读过书

因为从小就受了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熏陶,以后在南京求学及日本留学期间,又广泛接触了西方文化,在经历了从上世纪末开始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巨大变迁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想。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家族的衰落和时代的大变动,给了鲁迅全新的生命。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总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从此鲁迅在文学的路上越走越远,开了挂一般勇往直前。他战果累累,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

鲁迅全集

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还写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最熟悉的鲁迅:一个被捧上神坛的人

鲁迅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骨头最硬的人”、“我们的民族魂”等等,听上去让人肃然起敬,好不厉害。

我们熟悉的鲁迅的作品,大多来自中小学课本:《社戏》、《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等;而我们对于鲁迅的印象,往往就是一张黑白照片,一个凌厉的侧脸,或者是一个叼着烟的形象。

最为人熟悉的鲁迅形象

鲁迅有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听到的解释往往是这样的:对待阶级敌人,我们要横眉冷对,坚决打倒;对待人民群众,我们要俯下身子,心甘情愿当牛做马。鲁迅就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代表。但是这句诗的意思真的是这样吗,它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它出自鲁迅的诗《自嘲》: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诗的题目已经点明了主题,即“自我嘲讽”。既然是自我嘲讽,难道鲁迅是嘲笑自己为人民服务?对阶级敌人的冷酷?显然不是。这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含义根本就不是我们一直听到的那样,它的真正含义只能从原诗中寻找,任何脱离了原诗的解读都是断章取义。

从一首诗中看懂鲁迅

首先,究竟是谁在做出“横眉冷对”这样的动作,“横眉冷对”的对象又是谁?从题目“自嘲”和上一句“破帽遮颜过闹市”可以看出,这个被“千夫所指”的人,就是鲁迅自己!而“横眉冷对”的对象就是那些对自己指指点点的人。

当年,太阳社的蒋光慈和创造社的郭沫若一齐发动了对鲁迅的论战,鲁迅既要保持对旧派的抨击,又要提防自己人的攻击,一时间分身乏术,身心俱疲。他决定“一个也不原谅”,像螃蟹一样横着走路,“横眉冷对”地对待对他指指点点的“千夫”!

“俯首甘为孺子牛”涉及了一个典故,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君王十分宠爱自己的小儿子。有一次,小儿子一时高兴,竟然让齐王趴下给他当牛骑,而齐王非但没有生气,还高高兴兴地趴下了,但是大殿之内台阶柱子太多,齐王不小心磕倒,还把门牙给碰下来了。

这个故事是说做父母的太宠爱子女了。放在鲁迅身上,他的儿子周海婴那时正是两三岁的时候,十分顽皮,鲁迅对他也是宠爱有加。自己在外被别人指责,没有办法,只能冷着一副面孔,在家里也要给儿子当牛骑,不可谓不惨啊!

这两句诗放在全文的语境下,是完全没有“为人民服务”、“冷酷地对待阶级敌人”这样的意思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要把鲁迅捧到如此之高的位置,为什么要让鲁迅来做新文化的“偶像”呢?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可谓大家辈出: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蔡元培、胡适等等,都是一呼百应的大文学家和社会名流,为什么今时今日,我们只把鲁迅当做“偶像”来对待呢?

另一位文学大家郭沫若

首先,鲁迅爱骂人,人缘极差,要“破帽遮颜过闹市”,生怕被人认出来;学历水平不高,他就读于仙台医学院,但与他同时出国留学、同在日本的郭沫若在东京帝国大学读书。回国后,虽然在北大,但工作职称也不高,比他厉害的人多如牛毛;也不是所谓的“无产阶级战士”,因为他对马克思主义了解非常少,甚至没有郭沫若了解的多。

无论从哪里看,他都不是被捧上神坛的绝佳选择。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

被捧上神坛的三个原因

原因有两个,一是鲁迅一直处于文学论争的漩涡正中心,从五四文学革命一直到他去世,每一场重大文学变革和论争的背后,都少不了鲁迅的身影。《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罕见的文学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都成就极高的小说,《阿Q正传》是目前为止翻译到国外最多、语种最多的现代小说。

然后他一直致力于“革命文学”的研究和创作,而这条路线,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是与鲁迅关系好的人的影响,比如被鲁迅一手扶植起来的冯雪峰、萧军、萧红和唐弢等,后来都成了党的重要人物。

鲁迅的学生——萧红和萧军(意为小小红军)

第三就是领导人的欣赏,当年李宗仁率国民党进攻延安时,毛主席转移路上只带了两部书,一是《三国演义》,一是《鲁迅全集》,连马恩全集都没有带,可见主席对鲁迅的文章有多欣赏了。

延安时期的毛主席

所以,基于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基于各方重要人物的欣赏,鲁迅必然会被抬得很高。

结语: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鲁迅极富创造力与想像力的文学创作,则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开拓了广阔天地。

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作家都是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这绝对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独特现象。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97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30日 12:32
下一篇 2022年11月30日 12:32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