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读后感2000字:
《大明王朝》中对于急于上位而被打压的冯宝,吕方有过一句语重心长的一段话:“两句话你要记住,一句是文官们说的‘做官要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注意到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了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其实我很长时间内对于为何《大明王朝》受冷落并不理解,直到读了本书然后再审视历史,方才拨开迷雾。历史中的海瑞,有多面的,即使至阳至刚的荐臣,亦是至忠至勇的臣子,为何变得人人避而不谈,或许就是有些人偏取一面肆意宣扬,无所顾忌,导致几十年来,影响还未消散。
思危:
1959年,毛主席在看完湘剧《生死牌》之后,对于最后出场的海瑞心生兴趣,兴致一来,找来《明史·海瑞传》翻阅。第二天就找来了分管宣传的相关领导,讲了一段海瑞的故事:“海瑞这个人对皇帝骂的很厉害,骂嘉靖是‘家家皆净’。他还把这个话写在给皇帝的上疏里,以后被关进监狱。有一天,看狱的人忽然拿来酒菜给他吃,他很奇怪,便问看监的老头,才知道嘉靖皇帝死了。他大哭,把吃的东西都吐了出来。尽管海瑞攻击皇帝很厉害,但对皇帝本人还是忠心耿耿的……”讲完后,毛指示要对海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进行宣传。
之后,这个分管宣传的领导就把主席的意见带给了对明史有研究的北京副市长吴晗,吴本人对于这来自主席的吩咐受宠若惊,然后奋笔直书,写了《海瑞骂皇帝》、《海瑞》、《清官海瑞》、《海瑞的故事》等文章,极力宣传海瑞敢说话,敢说真话,敢骂人的“三敢”精神。
1959年7月,庐山会议之后,吴晗把其《论海瑞》文章给参与此次会议的一位领导看,这位领导把主席提倡“真海瑞”不提倡“假海瑞”的意思传达给他,要提倡“左派海瑞”,而不是“右派海瑞”。出于投机心里,此时的吴又写了一篇反对右倾分子假冒海瑞的文章。
此时的吴晗对政局的毫无敏感度,侧头侧底的犯了思危的错误,或许主席当时的话重点并不是海瑞“攻击皇帝、谩骂皇帝”的行为,而是后面几句“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忠臣一面。
思退:
1965年末,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文中对于当时民间及知识分子,不满大鸣大放之后被打成右派的人,利用海瑞上疏般的方式,攻击中央和政府。说《海瑞罢官》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目前流毒很广,不加以澄清,对人民的示意是十分有害的。此时的吴晗读完该文章后,愤慨有余,但静下心来觉得文章粗鄙,并无可驳斥的意义,只是隐隐感到一场暴风雨将要来临。
次年的3月毛主席在杭州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上点名批评了吴晗、翦伯赞是反共、是国名党。之后就形势直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因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继而扩大批评了吴晗《三家村札记》中等文章,吴晗此时彻底的被批判成了人民的对立面。当年6月3日,一篇名为《吴晗投靠胡适的铁证——1930-1932年胡适与吴晗来往信件》在《人民日报》发表,翌日吴晗被革职。
其实在这场暴风雨的前奏,当时的文革领导尹达有过一些说法,已被打倒和即将被打倒、手握重权、言行举止关涉国家安危的高官大吏,当然还有一部分无权无职,只有一肚子学问,言行举止轻如鸿毛的知识分子。但后者并不是重点,而前者才是最早被展示,阉割的对象。读后感www.simayi.net在思退这个问题上,吴晗显然并不是特别自愿,身居高位的他,即无法思危,亦不能在危险发生之后思退,显然正是尹达说的最早被展示、阉割的对象。
思变: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吴晗开始三天两头被拉出去游斗,学校要斗、区里要斗、县里要斗、这里要斗、那里也要斗……然后满头白发在批斗过程中被人揪的精光,常常口吐鲜血。
再每次批斗被毒打回家之后,吴晗便擦去身上的血迹,讲毛主席签字赠与的《毛泽东选集》捧在手里,虔诚的反复诵读,只是越读越委屈,为何自己纵横捭阖一生,尽然落得如此下场。1968年3月,吴晗被捕入狱,次年10月11日,死于狱中。
既不能思退,既无可思变的机会。其实在大时代背景下,形势往往比人强,特殊时期自有特殊的逻辑和对事对人的方法,在思变这个问题上,其实是有可斟酌的地方的,思变或许可以保全人生安全,但是很难能保全晚节,这或许是个抉择问题,这是文人所不能接受的地方,这也佐证了当年众多文人自杀的内因。
尾巴:
吴晗写海瑞本身就带有很大反差,假使说两人有何共通之处,或许二者都有投机的嫌疑。但相对于海瑞的冒死直言上柬,吴晗本人既无此勇气,亦无此行动,反而多了一份媚上,因此二者文人风骨相差甚远,不足为道。我有一些昵称用的是号刚峰,自勉、自省。作者:休问我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