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情——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手轻轻地合上了书页,心中却汹涌不止那如潮的感触。
“家书?”听到老师公布将要进行全班阅读的书目–《傅雷家书》时,一股浓烈的失望之情直闯心扉。家书老套冗长的情节在我耳边回响,无非就是些浮夸的倾诉与情感过于浓厚的思念罢了,还有过于频繁的祝福,就像一遍又一遍重奏的单调的舞曲,华而不实。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看着一位父亲惭愧着重温儿子的童年,一声声忏悔直叩我的心。母亲惆怅地叮嘱,那一声声牵肠挂肚,向我吐露分别的思愁。数不清的困惑萦绕在我心头,这是家书?这不是普通的家书。
一页页纸慢慢翻去,指尖微微颤抖,字里行间,向我绘出了傅雷一家的画卷。傅聪似乎从小被授予父亲的厚望,而这带来了他枯燥的童年,不,傅聪没有童年。一个自幼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与字谱环绕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去波兰留学,父亲又不舍了,又懊悔了,面对孩子深深的自责充满了他的心腔。他又能做什么?只能将思念的河装入小小的信封,载向远方的波兰。那满心的挂念却无法直接在一个男子的笔下显露,只得转化为略为严肃的叮嘱,与对孩子学业一丝不苟的分析点评。
傅雷似乎这一生都是为事业而生。连对孩子的家书,都是满幅的学习评报与素质涵养,暗暗念念地劝告孩子要做一个有品质、有涵养、有硬气的人。他也盘算了,在儿子光鲜亮丽的背景下,他要做儿子永远的手杖,永远扶持他,鼓励他,文中并无山盟海誓般壮烈的父爱,傅雷的父爱是如同那天边的云,质朴而又柔绵。
“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的,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旧的人生观与旧的社会准则。”这是傅雷夫妇给自己儿子最后的托付,这是他们对傅聪未来能接手他们事业,目标与品质的期待。·此后,傅雷夫妇便在文革中双双自尽,将鲜血挥洒与祖国。是的,他们这一辈子太辛苦!在顽固派的欺压下保持高昂不屈的头颅是何等的难!
是的,我相信傅雷的子嗣,会像他们祝愿的一样,做一个“热烈又恬静,深刻又朴素,温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直”的人!
手轻轻合上了书页,心中却又汹涌不止那如潮的感触。作者:和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