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诗鉴赏方法及试题解答

边塞战争诗鉴赏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一、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二、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

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

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 卢 纶)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王昌龄)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 军 行》)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 白《塞下曲》)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曹 松《己亥岁》)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6、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四、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五、边塞诗的风格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六、边塞诗鉴赏技巧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如: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鉴赏流程:

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七、牛刀小试: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八、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1.一、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山川的雄阔苍凉,突出了边地的广漠壮阔之景。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用了比喻的手法。写皇帝的恩泽不能到达玉门关以西。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答到这个层次就行了。)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这样想也行。)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问题: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一、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 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答二、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 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问题: 1.  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答案:“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答案: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

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答案: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①。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②。

注:①燕脂:同“胭脂”。  ②玉龙:指剑。

[僻字难典]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  易水:河名,在河北省北部。战国荆轲刺秦王时,在此别众出发,慷慨悲壮。诗中用此典。

问题:1.第一句用“黑云”比喻什么?

答案: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

2.诗中用“燕脂”、“紫”的颜色表达怎样的情调?

答案: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3.“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是什么意思?

答案:指鼓声沉重不响亮。

4.这首诗前六句与后两句的情调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答案:前六句用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绘,渲染出紧张严峻的战争氛围,情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们奋勇作战的精神境界,情调高昂。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080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9日 01:05
下一篇 2023年4月9日 01:05

相关推荐

  • 朱熹读书要三到文言文翻译

    朱熹读书要三到文言文翻译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

    2023年1月10日
    206
  • 正公仲淹贫悴的文言文练习题

    正公仲淹贫悴的文言文练习题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

    2023年1月9日
    227
  • 刘长卿《弹琴》原文、注释和鉴赏

    泠泠七弦上(2),静听松风寒(3)。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1)诗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似为更妥。 (2)泠泠:水声,这里借用来形容…

    2023年5月7日
    215
  • 吴梅村《望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

    望江南 [清] 吴梅村 江南好,绣帅①出针神。雾鬓湘君②波窈窕,云幢③大士④月空明,刻画类天成。 【注】①绣帅:最好的绣工。 ②湘君:湘水之神。③云幢:用作仪仗的一种饰有云纹的旗帜…

    2023年4月5日
    205
  • 古诗歌中常用的动物类意象解说

    1、蝉 : (1)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2023年4月9日
    167
  •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归纳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归纳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何为 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见于 相当于被动句   以为 相当于把(当作)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

    2022年11月28日
    21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