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独不见》罗公升《戍妇》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独不见
(唐)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戍妇
(宋) 罗公升
夫戍关西妾在东,东西何处望相从。
只应两处秋宵梦,万一关头得暂逢。
1、从句式特点说说沈诗中“寒砧催木叶”的含义及作用。
参考答案
从句式特点上来说,此句是主宾倒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木叶催寒砧”。分明是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应。它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痛苦。

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题目:“独不见”的是谁?原来她“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其次要联系诗句进行理解,“九月”,秋深了,天凉了,家家户户准备御寒的冬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要格外加紧了!这进一步勾起了少妇心中的愁。事实上,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

2、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从不同角度刻画出了思妇们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沈诗中的卢家少妇感到孤独、寂寥、失望和担忧。而罗诗中的戍妇则不同,她既不敢过分乐观、盲目希冀,又不甘长期为失望和担忧所折磨,她把与丈夫相逢的侥幸寄托在秋宵梦境中。

觚析:沈诗中说十年了,夫婿音信断绝,他现在的处境怎样?命运是吉是凶?几时才能回来?还有无归来之日?……一切都在茫茫未卜之中,叫人连怀念都没有一个着落。因此,这些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春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寞,也不只是思念、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罗诗中的戍妇,在与丈夫各分东西、音讯不通,不知“何处望相从”的情况下,她既不过分乐观、盲目希冀,又不甘为失望和担忧所折磨,更不是悲悲切切、惘然无措,她把希望寄托于梦境!但细细品味“只应”“万一”“暂逢”等词语便不难理解字里行间透出的无奈之情了。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080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9日 01:05
下一篇 2023年4月9日 01:05

相关推荐

  •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日”阅读答案及翻译

    贞观①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r…

    2022年12月27日
    374
  • 口技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口技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导语: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口技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内容…

    2023年1月5日
    304
  • 颜元《漳南书院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肥乡之屯子堡,遵中丞于清端公令,建有义学,田百亩。学师郝子文灿以所入倡乡众,杨计亮、李荣玉等协力经营,益广斋舍,许侍郎三礼题曰:“漳南书院”。问学者日众,郝…

    2022年12月28日
    296
  •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原文、注释和鉴赏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注释】 (1)酬:酬答、和韵。《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酬答他一首见…

    2023年5月7日
    214
  • 诗词鉴赏之伤春伤别诗

    伤春伤别诗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

    2023年4月10日
    199
  • 高考文言文的复习与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的复习与解题技巧   编者按:文言文向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既多又杂,而且散见于教材。因此整理、复习这部分知识内容是令广大考生深感头痛的事情。本…

    2022年11月20日
    2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