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浣溪沙》与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浣溪沙》①
清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

《一剪梅》①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②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①丈夫赵明诚出外求学久久未归,李清照以此词寄别愁。②玉簟:精美的竹席。
1.两首词的感情基调各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
答:《浣溪沙》怀念亡妻的哀思与伤心;由“西风”等意象奠定这一基调;
《一剪梅》相思丈夫的愁苦或惆怅,由“香残”等意象奠定这一基调;
《浣溪沙》以“黄叶”“残阳”等意象与“西风”“独自凉”呼应,渲染愁思之情;
《一剪梅》以“雁”“月”“西楼”“花”“水”等意象与“香残玉簟秋”呼应,渲染愁思之情。

2.李清照比纳兰要幸运的多,在“一处相思”时,自知有“两处闲愁”;而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都化为一句词,请问是哪一句?试简要赏析。(4 分)
答:“当时只道是寻常。”为之心痛,因为这七个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亡妻之痛,仿佛字字皆血泪。“寻常”二字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念,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含丰富的情感。

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1] ,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182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9日 23:08
下一篇 2023年4月9日 23:08

相关推荐

  • 文言文《六国论》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六国论》译文及注释   大家知道《六国论》在讲什么吗?下面是文言文《六国论》译文及注释,为大家提供参考。   译文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

    2023年1月6日
    298
  •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檄摄闽尉。江、淮制置使李珏罗致幕下。滁州受兵,檄杲往援,甫至,民蔽野求入避,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

    2023年1月4日
    247
  • 郑人买履文言文赏析

    郑人买履文言文赏析   郑人买履:《成语词典》谓出《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按:词典学家王光汉先生《词典问题研究-成语溯源规范浅议》指…

    2023年1月11日
    222
  • 范成大《州桥》原文、注释和鉴赏

    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释】 (1)此诗写于孝宗乾道六年(1170),当时作者出使金…

    2023年5月7日
    226
  • 常见文言文虚词于

    常见文言文虚词于   于   ⑴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③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⑵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

    2022年11月22日
    288
  • 文言文《杨氏之子》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杨氏之子》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以下为您带来文言文《杨氏之子》译文及赏析,欢迎浏览!   …

    2023年1月6日
    2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