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春望》中考试题汇编及阅读答案

《春望》中考题集锦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9、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二:
1、借物抒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绘自我形象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5、《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6、《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7、《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0、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2、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315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0日 12:09
下一篇 2023年4月10日 12:09

相关推荐

  • 黄庭坚《早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早行 黄庭坚 失枕惊先起,人家半梦中。 闻鸡凭早晏,占斗辨西东。 辔湿知行露,衣单觉晓风。 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 〔注〕(1)失枕:失眠。(2)凭:凭定,断定。③早晏:早晚。④…

    2023年4月10日
    225
  • 苏轼《淮上早发》原文、注释和鉴赏

    苏轼《淮上早发》 淡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   【注释】 (1)此诗作于哲宗元佑七年(1092)初,由颍州改任扬州知州途中,作者…

    2023年5月7日
    345
  • 刘禹锡《送春词》朱弁《送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送春词 【唐】刘禹锡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①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送春 【宋】朱弁② …

    2023年4月4日
    233
  • 古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训练

    高考必考64则名句名篇集萃 1.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易误写为‘惘’),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之…

    2023年1月3日
    186
  • 萧绎《春别应令四首(其四)》阅读答案

    春别应令四首(其四) [南北朝•梁]萧绎 日暮徙倚渭桥西,正见凉月与云齐。 若使月光无远近,应照离人今夜啼。 1:这首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2023年4月11日
    240
  • 初中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

    初中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醉翁亭记文…

    2023年1月5日
    2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