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阅读答案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①
王维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②。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钱起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③。
【注】①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蓝田:地名,近长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②蕨:一种野菜。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③巘:yǎn,山峰。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一片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
B.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
C.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也相同。
D.“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
16.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B.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园乐》)
C.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D.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17.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6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王诗中的“时闻隔林犬”、钱诗中的“莺啼”都写了声音,文学作品中对声音的描写往往能营造某种意境。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到声音的就有“   ①   ,响穷彭蠡之滨;   ②   ,声断衡阳之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更借助声音营造奇幻瑰丽的梦境:“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③   ,   ④   。”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有两句描写声音的句子营造出静谧、闲适而充满田园生活气息的意境,这就是“   ⑤   ,   ⑥   ”。

参考答案
15.(3分)A    
16.(3分)B
17.(6分)
【答案要点】
①钱诗主要写当时的情景;王诗还写到对往昔山中生活的回忆和对钱起回去后生活的想象。
②王诗写了对钱起回蓝田后生活闲适的羡慕,表达了自己对官宦生活的厌倦。钱诗还写了离别时的景象,抒发了离别的惆怅。
【评分标准】
①2分,②4分。意思对即可。未结合具体诗句,酌情扣分。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18.(6分)
①渔舟唱晚    ②雁阵惊寒   ③熊咆龙吟殷岩泉
④栗深林兮惊层巅   ⑤狗吠深巷中   ⑥鸡鸣桑树颠
【评分标准】
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559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6
下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6

相关推荐

  • 文言文《晋公主营》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晋公主营》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   祥符①中禁②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④入堑中,诸道木排筏及船运杂材…

    2023年1月10日
    286
  • 苏轼《万石君罗文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万石君罗文①传 苏轼 罗文,歙人也。资质温润,缜密可喜,隐居自晦,有终焉之意。里人石工猎龙尾山,因窟入见,文块然居其间,熟视之,笑曰:“此所谓邦之彦也,岂得自弃於岩穴耶…

    2022年12月27日
    267
  • 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常用意象及解释

    古诗词意象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

    2023年4月11日
    218
  • 形容杨贵妃出浴的诗词

    形容杨贵妃出浴的诗词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

    2023年4月20日
    379
  • 史上最全文言文官职变动词语

    史上最全文言文官职变动词语   一、表示任职的:   ⑴任:担当,担任。例如: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史记?蒙恬传》)   ⑵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例如:公车特征…

    2022年12月4日
    215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阅读答案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2023年1月3日
    26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