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分题材针对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八类题材针对练习
1.[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 。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中“没”字和“空”字的妙用。(5分)
【答案】 (1)“没”字明写飞鸟的不知去向,同时又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空”字,写友人远去了,只有青山依依向人,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
(2)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离情别绪?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虚实结合(或想象),前一句实,后一句虚。前一句写诗人目送着友人的行舟远去,直至消逝在长江尽头;后一句想象着友人正在夕阳灿照的五湖(当指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赏析】 这首诗抒发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情意,描写了挥手远望直到陷入思念,愁肠百结,写得动人心弦。全诗没有“别离”二字,只写离别后的美景,然而浓浓的离情别绪已完全融入景中,曲折婉转,首尾呼应,手法新颖,别具匠心,离思深情,悠然不尽。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2.[山水田园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注]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 清和:农历四月。
(1)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5分)
【答案】 ①从绘色的角度看,绿色的杨柳、葡萄架,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色彩鲜明,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②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2)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6分)
【答案】 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在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辞官归隐的愿望。

3.[边塞征战诗]阅读下面两首边塞诗,完成(1)~(2)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常建
玉帛①朝回望帝乡,乌孙②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③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 ①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②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③觱篥(bì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1)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5分)
【答案】 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苏诗写了将士寒夜戍边的场景,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
(2)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示例一)动静结合。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二者相结合,再现边地旷远、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
(示例二)融情于景。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更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
(示例三)视听结合。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一视一听,形象地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
4.[羁旅思乡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①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 ①逋逃:意为漂泊无家。②行朝:迁流不定的朝廷。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案】 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5.[咏史怀古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王昭君
[唐]李商隐①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②。
【注】 ①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②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 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1)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李商隐的《王昭君》,借古讽今,以毛延寿制造一个又一个昭君的悲剧,来影射当时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压制有才之人的宦官、军阀以及朋党之流,造成寒士被排挤压制的社会现实。整首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感伤。
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独辟蹊径写古人,通过设想王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汉宫依然无限眷恋,曲罢竟误以“青海月”为汉月的情景,状其对汉朝的依恋之深,幽怨之长。
(2)《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案】 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两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三、四两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

6.[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注]长是、系行舟。
【注】 谩:徒然。
(1)“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5分)
【答案】 (1)①该句将“愁”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2)词的下阕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借景抒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②对比(反衬)。“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③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7.[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 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案】 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托物言志,以菊花自况。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颔联用陶令、罗含典烘托菊花品格。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之意。尾联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

8.[爱情闺怨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5分)
【答案】 (1)清明前,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让作者感到愉悦;清明后,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景色又让作者感到郁闷、惆怅。
(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6分)
【答案】 “锁”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暗示出深闺女子心情的郁闷,意味无穷。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569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9
下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9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