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多项选择题高考前热身练习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后面的选择题。
(一)己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
其一
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④传闻:一作“波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第—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 “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
C.“凭君”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反讽战事的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1.B E(B分析有误,以“樵苏”之乐亦不可复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E 对其一的说法有些偏颇,其一最后一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二)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
B.颔联借景抒情,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
C.颈联描写夜中之花极为传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
D.尾联直抒胸臆,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一起。
E.全诗主要使用虚实结合手法,首联从虚处着笔,颔联由虚到实,颈联前句写实,后句写虚,杜鹃意象由此变得丰满、凄美动人。
2. A B(A“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错;B“借景抒情”错。)

(三)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赢得青楼薄幸名”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3.D E(D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E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四)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4.AD(A.律诗是近体诗;D.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
(五)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5.AC(A 拟人不妥,应为托物言志,借物喻人;C“无奈”错,写出了红梅的出世脱俗、纯洁高贵等特点)

(六)南柯子十里青山选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 ①“那人家”的“家” 此处用作与尾词,无实意。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先写”十里青山”的远景,在写“潮平路带沙“的近景,远近结合,呈现出空间辽远的画境。
B.既写眼前所见“青山朝平,残月、晓霞“,又写耳中所闻”数声啼鸟“,使景物具有立体感生动感。
C.“白露“既指露水的清凉特点,又表明了节气物候的特征。 “百露” “清风”两句都强调白昼的结束。
D.“数声啼鸟怨年华”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抒发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E.全词中横交织,营造了一种特别的意境,上阕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下阕,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写景抒情,情寓于景。
6.C D(C.从“收残月”可直“白露”取表明的是夜晚的结束,白昼的开始;从“散晓霞”可知“清风”句紧承前句说已是白昼了,所以“白昼结束”一说是错误的。D运用的手法应该是拟人。)

(七)送陆鸿渐山人采茶
(唐)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送陆鸿渐①栖霞寺采茶
(唐)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②,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③,何时泛碗花。
【注: ①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他和这两首诗的作者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都是好友。②菉:草名。③王孙草:代指茶叶。④逋客:避世之人。】
7.下面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皇甫冉之诗使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陆鸿渐到高高的山崖上采茶,在春风中采满一筐茶叶,晚上沿着山路去山村人家借宿。
B.皇甫曾之诗全篇写实,远处的重峦叠嶂和丛生的茶叶正在迎接陆鸿渐采摘茶叶,陆鸿渐在山中烟霞中独自穿行,住在清幽的山寺,喝着清冽的山泉水,在夜里孤灯独对,在磬声中思念朋友。
C.《新唐书∙陆羽传》说:“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尚茶成风。”说明饮茶之风的真正盛行是在中晚唐开始。两位诗人通过送陆鸿渐采茶来写茶、论茶,表达了对茶的深深喜爱之情。
D.皇甫冉之诗表达了对陆鸿渐去风景幽美的地方采茶的羡慕,皇甫曾之诗通过刻画陆鸿渐危险和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E.这两首诗基本上体现了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既脱俗又入俗;既有清高超旷的人格追求,又有脉脉的人间温情;既追求深远、空灵的诗境,更注重雅静、闲适、淡泊诗境的营造。
7.B D(B“全篇写实”表述错误,也是虚写;D表述内容弄反了。)
(八)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岑参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是一首今体诗,属歌行体,这一点从题目中的“歌”可以看出。
B.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相结合,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
C.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D.“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颜真卿走后对诗人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一致。
E. 最后一句以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壮的气氛。
8.A D(A“今体诗”错,应为“古体诗”;D是诗人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

(九)鹧鸪天
刘著①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②“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翰林”原指李白。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句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幽怨,使人回想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诗人自叹仕金太迟。
C.“倒流”句运用夸张手法,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美酒如同天河倒流入杯中,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D.“星点点,月团团”二句以乐景衬哀情,以一幅美丽迷人“繁星点点,明月团圆”夜空画面,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愁。
E.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情怀。
9.B C(B “诗人自叹仕金太迟”不正确。诗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时间太长。C “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不正确。此句意为只有借助忘乎所以的畅饮才能忘记满腔愁怨,含有借酒浇愁之意。)

(十)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10.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以借代指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
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
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E.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自在无为的田园生活,又感叹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
10.A C(A“借代指”错,应为“比喻”;C“沉稳和意气风发”错,“沉稳”与“岩上忽孤云”不符,“意气风发”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57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21
下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21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