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古诗文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虽然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在基本的语言特点及习惯方面是一致的,但毕竟年代久远,出现了很多变化,产生了一些不一致的地方。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就要抓住其与现代汉语不同之点,作为重要知识点来扎实掌握。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慧”便是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个人认为是古人的错别字。

  二、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还有一些字原本是古今异义,但不一定都是:“臭”在古文中原指“香”,但“朱门酒肉臭”此诗句中还是臭的意思。再如“指示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古义:指出,给人看。例如:壁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当今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当今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指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缩小也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当今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当今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84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2月3日 10:03
下一篇 2022年12月3日 10:03

相关推荐

  •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

             王实甫       &…

    2023年5月7日
    171
  • “杨继宗,天顺初进士”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杨继宗,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

    2023年1月2日
    249
  • 袁凯《江上早秋》阅读答案

    江上早秋① (明)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鸥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注】 ①此诗为袁凯…

    2023年4月9日
    198
  • 初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初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

    2022年11月22日
    214
  • 初中语文要背的文言文

    初中语文要背的文言文   在各种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知识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要背的文言文,欢迎阅读。   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

    2023年1月8日
    200
  • 初中古代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字总结

    初中古代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字总结   初 中 古 文 通 假 字   1、说 yuè 通“悦” , 高兴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2)宣王说之 《滥…

    2022年12月4日
    15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