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真谛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对一个人的好印象,从最初的“聊得来”变成了“颜值高”。在现实生活中,长得好看的人总会受到更多的优待和关注;而长相平庸的人往往会更加自卑,在众人面前显得胆小和怯懦,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一个又驼、又瞎、又聋、又跛的丑八怪,可以说,他很好地解释了什么叫“长得丑”。凭借丑陋外貌,他在“选丑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人皆知的“愚人王”,众人取笑他、辱骂他“下贱胚子”“恶魔的化身”“可恶的灵魂”…… 他先是遭到了亲人的遗弃,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遗弃。但是,他的世界里也曾有两个人给过他一丝温暖。一个是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是他收留了卡西莫多,给了卡西莫多圣母院敲钟人的身份。卡西莫多认真细致地做着敲钟人,在钟声的安慰下,接受并原谅了社会对他的不公,他把教父当主人,对教父百般忠诚如古代皇帝的贴身侍卫。还有一个人是美丽善良的波西米亚女郎爱斯梅拉达,当卡西莫多被束着手脚,跪在刑台上,背上是道道抽打的血痕,头顶是炎炎烈日,他不停地喊叫“我要喝水!”“我要喝水”,台下人山人海,却无一人给他送水。直到爱斯梅拉达出现,手里提着一罐水,径直走上刑台,将这罐水缓缓倒入他口中。如果没有水,卡西莫多可能会死在刑台上,卡西莫多被梅拉达的善良感动,决心不顾一切默默守护她,甚至愿意付出生命作为回报。
弗洛德看到美丽的梅拉达之后,他的被禁欲主义所压抑的情感蠢动起来,疯狂地爱上了她,不择手段地想占有她,在最恶情欲的支配下,他的追逐变成了迫害。弗洛德的爱是罪恶的,与卡西莫多高尚的、具有人道主义和自我牺牲特点的爱完全不同。道貌岸然的弗洛德,在他的罪恶企图不能达到时,便卑鄙地采取嫁祸于人的办法,把梅拉达送上绞刑架。对教父百般忠实的卡西莫多最终被主人的残暴和无耻所激怒,把弗洛德从圣母院的高塔上推了下去,摔得粉身碎骨。弗洛德毁灭了爱斯梅拉达,也毁灭了自己。卡西莫多厌倦了这个社会,他在墓窖里找到梅拉达的尸体,紧紧抱着她,一起化为堆白骨……
法国作家雨果通过夸张的手法,使外表丑、心灵美的卡西莫多和外表光鲜、内心险恶的教父弗洛德形成强烈对比,引发人们对美的深思。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能说外表美不重要,但内在美更加重要。毕淑敏曾说:“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玻璃油饰出的透明外表,终不及水晶千年沉积的清寒风华。红颜易逝,经过时间的洗礼,内在美会更发耀眼夺目,而外表美早已作为沉淀物,停留在那段短暂的岁月长河里。内在美与外表美,不是站在对立面。回望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集内在美与外在美于一身的人也比比皆是:屈原拥有清秀的容貌,不过我们更关注的是他“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杜甫,字子美,用今天的话来说,我们可以称他为“杜帅气”,不过我们更多是喜欢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伤民的家国情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相貌昳丽,不过我们更赞颂他懂得委婉进谏,使秦国战胜于朝廷。
我们的容貌是天生的,没办法改变。也许我们外表有缺陷,但是我们可以用内在美来填补,学习卡西莫多真诚、善良、纯洁的品质,丰富灵魂,提高自身修养。正视内心与外表的主次关系,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灵魂深处的美,才是真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