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学习文言文解词有哪些方法

高考语文学习文言文解词有哪些方法

  词义的理解(特别是实词的理解)是疏通整篇文言文的基础和关键。文言文的解词题也一直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头戏(其实句子翻译也包含着词语解释)。我们如能将课本的基础文言文篇目烂熟于心,再适当向课外延伸,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过文言解词关当无甚大碍。当然,文言解词也有方法和规律可循。

  高考语文学习方法:文言文解词方法1、记忆解词法

  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这种考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如今年试题中四个词有三个词(义项)在课本里出现过:“固”作动词体现在“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一句中,“济”作“成功”讲体现在“事又不济,反为所笑”(《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相与”为“一起”之义包含在“于是舍人相与谏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句中。其他如2008年春考的“属”、“怿”、“弥”,在教材中都能找到依托的语句,句子虽不同,但词义相同。

  高考语文学习方法:文言文解词方法2、组词解词法

  古代汉语大多是单音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基本上都演变成了双音词,有的词语只是在文言词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字便是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掌握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这一联系,将文言文中单音词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或合成词,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词。如2008年春考的“属”(下属)、2006年秋考的“排”(排挤)都可依此法得到答案。另外,还有一些由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语,在解释时要分别组词,如2007年秋考第18小题D选项的“可以”一词是由有单独意义的“可”和“以”构成的,解为“可以用来”。

  高考语文学习方法:文言文解词方法3、成语解词法

  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都是由古代汉语中的词直接继承下来或由某个故事概括而成的`,成语中个别字词的解法就是古汉语的解法。所以在解释中碰到不懂的字词不妨联想一些包含此词的成语,问题有时便能迎刃而解。如2008年春考的“弥”,我们可以联想成语“弥天大谎”的“弥”来理解,2006年秋考的“跻”,可以借助成语“跻峰造极”的“跻”来理解。又如一则文言文里有“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的句子,这里“登”的含义也许不好理解,如能联系成语“五谷丰登”,那么这句话里“登”的意思就可以确定了,即“庄稼成熟”。

  高考语文学习方法:文言文解词方法4、对文解词法

  也叫互文解词法。古人行文,往往采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相关联的词语。根据这一点,有些词语依据上下文就能断定其含义。如2001年秋考的“再”一词,“再”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二次”和“两次”,据上文“一射而矢堕”一句,“一”与“再”应为对文,“一”为“第一次”之义,所以“再”解为“第二次”。又如此文中“身不暇骑,骑不暇彀,彀不暇的”加点字也可借助此法理解。教材中的对文现象更是不胜枚举,兹举两例: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②“于是六国之士,有……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高考语文学习方法:文言文解词方法5、活用解词法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根据词类活用这一特殊用法,在碰到有活用现象的词语时,必须解释它活用后的意义。如2007年春考的“宝”字,在“至今宝之”中后还跟代词“之”,为意动用法,应解释为“把……看作珍宝(像珍宝一样收藏)”;2006年秋考的“冠”一词,在“文章冠世”一句中明显作动词用,意为“居于首位”。类似的情况如“甲”(“最余杭而甲灵隐也”)解释为“居于第一”、“是最好的”(2005年春考)。

  高考语文学习方法:文言文解词方法6、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如今年高考试题中的“乘”字,在教材和平时的训练中多为“趁着”“乘机”义,但这里解不通,根据前文项城为叛军围困,县令李侃妇杨氏激励大家“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的叙述和后文“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等的描写,可以推断出“乘”为“防守”、“登”义。其他诸如2007年秋考的“矜”(注重),2005年秋考的“峻”(高傲),都必须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才能准确理解和翻译。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191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2月4日 11:45
下一篇 2022年12月4日 11:45

相关推荐

  • 文言文阅读三国志选文

    文言文阅读三国志选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达,河南人也。少从汉侍中单甫受学,用思精密。谓东南有王者气,可以避难,故脱身渡江。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

    2022年12月3日
    221
  • 李商隐《哭刘司户蕡》阅读答案

    哭刘司户蕡① 李商隐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②。 空闻迁贾谊③,不待相孙弘④。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注]①作者当时在长安,闻好友刘蕡客死异乡,写下…

    2023年3月12日
    293
  •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点文言文记忆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点文言文记忆知识点总结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2023年1月11日
    214
  • 王恽《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阅读答案及赏析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元]王恽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奈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1)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

    2023年4月9日
    198
  • 文言文《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   《朝三暮四》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朝三暮四,不能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2023年1月6日
    286
  • 何景明《说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说琴 [明]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视其…

    2022年12月31日
    28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