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孤弃儿童由于自身生理缺陷以及福利院集体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在成年后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往往会面临不适应的问题,有时也难免产生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福利院外嫁女子被婆家嫌弃缺乏劳动能力。因此,福利院的社工不但要着眼于在院孤儿的发展问题,还要定期了解其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状况,必要时可主动为其提供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以帮助其适应社会生活,消除外界对他们的偏见。
浙江省杭州市某福利院自2012年开始陆续有孤儿成年后嫁到普通家庭。福利院社工走访了其中3名外嫁女子家庭,发现她们的婚后生活中不乏家庭矛盾。下面就是社工介入调解家庭矛盾的一个典型案例。
个案背景
小黄,智力障碍三级,于2017年从福利院出嫁。说起小黄婚后的状态,婆婆抱怨连连:“在家里什么事都不肯做,我儿子每天代驾起早贪黑的,回来连饭都没得吃!”小黄的丈夫表示,妻子整天看电视、睡懒觉,父母托了很多朋友先后帮她找了做超市保洁和在饭店洗碗的工作,但她都是没干几周就不去了。妻子怀孕以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且每顿都要求从饭店订餐,一天光订餐就要花近百元,他已经负担不起她的生活开销,有时还需要靠父母补贴。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和她吵了几次,现在婆媳之间基本不说话,都由他夹在中间传话。
确定理论模式
社工分析,小黄由于生活中表现懒惰,造成婆媳关系紧张,其家庭出现了病态的家庭结构——三角缠。但小黄尚未意识到问题所在。
任务中心理论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由案主自己选定的明确目标,要求案主必须愿意承担自己的任务并作出承诺,愿意尝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而要成为可以处理的问题,需具备三个条件,即案主承认问题、愿意处理且有能力处理。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其治疗技巧包括重演、集中焦点和感觉震撼、划清界限和打破平衡、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显现似是而非的想法和强调优点等。
基于以上理论和模式,社工要帮助小黄实现家庭生活和谐,首先要让她意识到问题所在,并愿意改变当下的问题;其次是鼓励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家庭分担压力,改善婆媳关系;最后是纠正病态家庭结构,让家庭回归和谐。
引导案主发现问题
为了让小黄意识到自己的懒惰问题,社工为她设了“鸿门宴”。社工找到从小与小黄交好、仍在福利院生活的姐妹,以她的名义邀请小黄回福利院团聚。同时,请她和护理员配合社工演一场戏,模拟小黄在家时的生活状态。
社工让小黄的好姐妹把房间弄得非常脏乱。小黄应邀来到好姐妹的房间,但对房间的脏乱并不在意。护理员来打扫卫生时,她习惯性地将穿着鞋的脚搭到邻近的床上。按照预先的设计,小黄的好姐妹不但不帮忙打扫,还质问护理员:“干吗现在来搞卫生,没看到有人来看我啊!”随后,小黄的好姐妹和护理员吵起来,直到小黄把两个人分开为止。
事后,护理班长找小黄了解冲突原因。小黄很自然地说,好姐妹“自己不搞卫生就算了,还和护理员吵架肯定不对”。社工立即回应:“你在家应该不是这样吧?”这突如其来的质问,让小黄哑口无言。
经过片刻沉默,社工慢慢点破这场“鸿门宴”的缘由,并对小黄进行引导:“虽然现在怀孕了,但还是可以做一些家务的,至少自己的内务可以自己完成。婆婆来帮忙做家务,应该感恩,就像护理员来帮你的好姐妹搞卫生一样。”经过引导,小黄反思了自己懒惰的生活状态,并意识到自己的形象就像刚才好姐妹那样,非常不讲道理。
宣泄与个体增能
社工通过面对面交流,询问小黄消极对待工作和家务劳动的原因。小黄不太情愿地吐露了曾经的痛苦经历:做超市保洁需要使用清洁机,在饭店洗碗要用机器烘干和消毒,她反复学习都无法正常使用这些机器。时间长了雇主会有不文明的说辞,她接受不了被厌弃才离职。在家中,她自己整理房间卫生、清洗衣物时,经常会出现扫地扫不干净、洗衣服仍留污渍的情况,婆婆的消极言语让她觉得很受伤,于是用偷懒来保护自己。
社工安抚小黄,并和她交流了福利院其他外嫁姐妹的大致情况,让她了解类似问题在福利院外嫁姐妹的家庭中其实很普遍。小黄沮丧和不安的情绪有所缓解后,社工继续引导她不要埋怨外人,更不要抱怨自己;要看到别人的付出,更要突破困扰自己的限制。
随后,社工与小黄共同制订了个人能力提升计划。社工建议她来福利院借用护理员技能培训教室,练习打扫、清洗等家务劳动。社工还协调福利院安排了曾经照顾她的护理员手把手地教她叠被子、扫地拖地、清洁餐具、手洗衣裤等本领。社工在全程参与的同时,及时发现她的进步,并不断鼓励、引导她发现自己的进步。一个月后,小黄的劳动能力明显提升,虽然多数家务还不能做到精细,但是基本能够应对生活的需要了。
重演与划清界限
社工了解到,虽然小黄、婆婆及丈夫已经形成三角缠的病态家庭结构,但是三人却为“减少接触,避免冲突”而感到庆幸。社工认为有必要让他们认识到,三角缠是畸形的,只会让婆媳之间越来越疏远。
解开三角缠关系的切入点在中间人,也就是小黄的丈夫。因此,社工与小黄的丈夫进行了交流。其实,小黄的丈夫也曾尝试让婆媳直接沟通,但没有成功。社工让他找一件婆媳俩不沟通就可能出岔子的事情。经过策划,又一场模拟剧在小黄的家庭上演:小黄的丈夫借家里没有煤气并且要买菜之机,分别给婆媳二人打电话,电话里均要求其去买菜,并告知另一人去换煤气瓶。随后他就将手机关机。傍晚,他回到家时,发现婆媳二人分别买了菜和外卖放在厨房和卧室,煤气瓶却没换。而当他打开手机,微信里分别跳出小黄和婆婆要求他催促对方去换煤气的信息。
社工将一家人召集在一起,让大家通过这个实例看到交流障碍导致的问题,并告诉他们要想解决问题,小黄的丈夫就要从婆媳交流中脱离出来。尽管婆媳二人当场面露难色,但小黄的丈夫表态:“以后不会再做你们的传话筒了。”
打破平衡与互动
“乌龙事件”发生后,小黄的丈夫意识到传话绝不可行。社工向他说明,破解三角缠的关键是他要坚决撤离婆媳的交流渠道,但撤离并不是放任不管,他既要多创造机会让婆媳交流,又要会做婆媳之间的“润滑油”,更要注意提防再次成为“传话筒”。
在社工的建议下,小黄的丈夫放弃了三天代驾,专门在家中做婆媳二人的思想工作。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婆媳俩都放不下面子,有“你不认错,我不退步”的意思。不过,私下里她们都没有相互攻击的言语,也没有抓着某件事不放。
对此,社工组织小黄一家人开展“大风吹”破冰游戏,让婆媳俩将内心的“苦水”倒出来。然后又组织一家人进行“齐眉棍”素质拓展游戏,婆媳俩在游戏中直观地感受到,想要做成事情只能同心,相互照顾、迁就对方。游戏结束后,社工引导大家发现家庭中每位成员的言行都会影响到其他成员,要想打破婆媳关系僵局,互相礼让才是关键。
强调优点
为了让小黄的丈夫和婆婆看到小黄的优点,社工将先前悄悄录制的小黄在福利院进行家务训练的视频播放给他们看。小黄的丈夫和婆婆发现,虽然小黄有智力障碍,很多常人能做的事情都不是她所能应付的,但她有做好事情的愿望,并且已经在努力训练。
社工还简要介绍了福利院其他外嫁女子的情况。小黄的丈夫和婆婆发现,相较于福利院其他外嫁女子的学习意愿和能力,小黄已经是佼佼者了。在此过程中,小黄的丈夫表现较为激动,而婆婆始终沉默、若有所思。社工适时撤离,给他们一家人留出情感升华的空间。
第二天,小黄的丈夫告诉社工,前一晚其母亲准备了一碗鸡蛋羹送到小黄的房间,小黄也回应了一句“谢谢”。婆媳冷战至此告一段落。
结案
两周后,社工了解到小黄在家里每天能自己打扫卫生,清洗个人衣物,有时还跟婆婆一起去买菜。小黄的婆婆每天会为小黄送上一碗鸡蛋羹,婆媳之间开始有语言交流。鉴于其正常家庭结构正在慢慢构建,社工准备结案。社工与小黄夫妇进行了交流,叮嘱小黄平时多和婆婆说话,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叮嘱其丈夫平时多注意观察婆媳的交流方式,创造机会让婆媳交流情感。
小黄越来越融入家庭生活,与婆婆、丈夫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生活朝积极的方向转变。
作者:崔剑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1年1月下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责编:汪昊
以上则为【实务原创丨婆媳冷战,看社工如何调解(妇联调解家庭矛盾)】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