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星汉:银河。
  幸:庆幸。
  至:极。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极了啊。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海:渤海
  若:如同
  沧:通“苍”,青绿色。

背景: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印下,小用计策。观沧海之后,也就是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赏析: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969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04:36
下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04:36

相关推荐

  • “晁迥,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晁迥,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人,自其父佺,始徙家彭门。迥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稍迁殿中丞。坐失入囚死罪,夺二官。真宗即位,用宰相吕端、参知政事李沆荐,擢右正言、直史馆。召试,除右司谏、…

    2022年12月29日
    216
  • 宋庠《小园四首其一》原文、注释和鉴赏

    宋庠《小园四首其一》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注释】 (1)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初夏,作者在浙江绍兴山阴三山村居…

    2023年5月7日
    267
  • 文言文阅读训练:华佗传

    文言文阅读训练:华佗传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2022年12月3日
    248
  • 凿壁借光文言文翻译

    凿壁借光文言文翻译   刻苦学习可以到什么地步呢,凿壁偷光完美地诠释了刻苦学习的程度。小编整理了凿壁借光文言文翻译,欢迎欣赏与借鉴。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

    2023年1月6日
    240
  • 高彦休《崔尚书雪冤狱》“尚书博陵公碣任河南尹”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尚书雪冤狱 高彦休 尚书博陵公碣任河南尹,摘奸翦暴,为天下吏师。先是,有结客王可久者,膏腴之室,岁鬻茗于江湖间,常获丰利而归。是年笈贿适楚,始返楫,值庞勋构逆,阱于寇域,逾期不归…

    2022年12月28日
    262
  • “宋狄武襄青征侬智高”阅读答案

    宋狄武襄青①征侬智高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灵。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挥手一掷,百钱尽红。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

    2023年1月4日
    29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