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求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充求学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徙焉(搬迁到这里) 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 辄(就) 遂(于是)
2、翻译文中“好博览而不守章句”(要求补出省略成分)。(王充)喜好读书且不被书中的句子所束缚。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D)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分析:本文叙述了王充求学的故事,其中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是孤儿,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班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1]

注释
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先:祖先。
王充的雕塑
王充的雕塑
孤:指小的时候死了父亲。 称:以……被称赞。
徙焉:搬迁到这里。徙,迁移。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而:而且。 辄:就。
遂:于是,就。 肆:店铺。
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论衡》,认为天是自然存在的,反对“天人感应”,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
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
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草创了《汉书》
师事:以师礼相待。

寓意
《论衡·别通》: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要学会理解,不能死记硬背。[1]

感受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习王充爱学和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

王充简介
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小时候不但聪明而且用功。6岁开始识字读书,8岁被送入本乡书塾。20岁时,王充到洛阳的太学里去求学,他还感到不满足,就用课余时间读各种书。日子久了,他把太学里收藏的书几乎都读遍了,又去街市的店铺里找书来读。王充读书十分认真,记忆力又强,一部新书,读过一遍就能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就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多。
因为王充对朝廷的腐败看不惯,所以不做官,一生大都在家里写书。《论衡》就是他的有名的著作。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97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下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相关推荐

  • 王维《木兰柴》原文、注释和鉴赏

    秋山敛余照(2),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3),夕岚无处所(4)。   【注释】 (1)这是王维《辋川集》组诗中的一首,“木兰柴”为辋川山谷二十…

    2023年5月7日
    178
  •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①,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①燕丹: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 (1)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发冲冠”…

    2023年4月5日
    236
  • 《沧州石兽》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州石兽》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2023年1月9日
    221
  • 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史达祖 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

    2023年5月9日
    150
  • 文言文有哪些常用的成语

    文言文有哪些常用的成语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

    2022年11月28日
    179
  •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   (一)之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

    2022年11月19日
    28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