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篇小说主要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徒步穿越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读到它,我仿佛看见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取经路上的身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第一位主人公,是个厉害的人物,他本领高强,天不怕地不怕,上演大闹天宫的好戏。每次都能把唐僧从险境中救出来,堪称取经团队的“保护神”。
其次就是猪八戒了,他鼓着个大肚皮。虽然他好吃懒做,背着大耙子,还号称自己是天蓬元帅下凡,但是八戒是个好人,没有害人之心,在团队中经常缓和唐僧和悟空的师徒关系,是团队里的“润滑剂”。
沙僧即不像孙悟空那样本领高强,也不像八戒一样好吃懒做。他老实憨厚,任劳任怨。是团队里的“老黄牛”,最后和八戒他们一起成了金身罗汉。
还有就是以慈悲为怀的唐僧,他是个善良的人,一路上都洒下爱的种子。但他凡人俗眼,人妖不分,总是责怪悟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富有爱心,帮助他人。但也不能冤枉好人,上坏人的当。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顺利的完成取经任务,回到大唐,普度众生。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困难,一个人不一定能克服,但大家一起去齐心协力,相信团队的力量,一定可以取得胜利。
【第2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
阅读如同饮食,一日不读就如饥似渴。这些食物中有如甜点一样的娱乐书籍,有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还有回味无穷的经典名著。但这些经典名著中,我最感兴趣的要数《三国演义》了,它使我从书中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各显其态,各显其能。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所有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赵云。
诸葛亮是一个忠臣,一生谨慎,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非常善于用计:“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和“空城计”……等这些故事中处处彰显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知识面广,对人忠诚,做事谨慎的风格。也是我要学习他的方面,从现在开始我要多读各方面的书籍,储备自己的知识面,对人忠诚,做事要有智慧,不可鲁莽行事。赵云对刘备也十分忠心,骁勇善战,在“单骑救主”中,赵云自己一个人杀了魏国好几个猛将,为自己和刘禅开出了一条血路,最后他们都回到刘备身边了。
翻开这本书,就犹如翻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 。这里不仅有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有兄弟之情义。这也许就是经典之作的不同之处吧 ,所以才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
读完了这本书, 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更要具有忠诚的良好品德。对待要忠诚,对待要忠诚,对待祖国忠诚,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以一颗忠诚的赤子之心报效生养我们的和祖国。
【第3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他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引线,写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的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最后三国归晋,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
书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如尊重人才的刘备,才华横溢的诸葛亮,讲义气的关羽,总是沉不住气的张飞,奸诈的曹操,忠心赤胆的赵云等等。小说中也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还有一些根据三国人物演变成的歇后语。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诸葛亮这个人物,因为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所以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去求得这样的人才来辅助他完成宏图大业,而诸葛亮也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打动,鞠躬尽瘁,帮助刘备南征北伐,战胜了许多强敌。
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刘备跨马越檀溪”,写的是刘备在讨伐途中收得了一位大将的战马,经过一座城池,送给了城主,开始城主非常开心,可是旁边的一个人说:“这匹马眼下有泪槽,叫做‘的卢’它害主啊!那位将军之所以战败,就是因为它!要不得啊!”然后就不要了。后来,刘备越檀溪时,眼看九死一生时,的卢跳了几十尺高,跳到了一座山峰上,让刘备得救了。这样的故事情节曲折,充满了传奇色彩。罗贯中把马跃檀溪放大了写,其实也是似乎在暗喻刘备是''鲤鱼跳龙门'',跳过檀溪的刘备人生从此就会发生蜕变。事实也是,这次跳溪事变后,刘备的人生真的开挂了。如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隆中对明确战略方向。三国演义中,刘备马跃檀溪后,最大的收获是遇到司马徽,明白自己的短板是什么?徐庶没来得及帮刘备补短板,就去了曹营,但走马荐诸葛,却让刘备重燃希望。
纵观《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作者通过像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传奇故事,集中描绘三国时期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上的种种斗争。通过反复品读,我觉得作者在这本鸿篇巨制中,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百姓对统治集团的爱憎,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