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刘基

        

题  画

        草际〖FJJ〗斜阳红委,林表晴岚绿靡。何许一渔舟?摇动半江秋水。风起,风起,棹入白蘋花里。
        这是一首题画小令。题画诗词一般容易受到所题之画内容的拘囿,但由于作者才性不同,在品画之时往往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从而使静态的画经过词人的再创作变得鲜活灵动,并获得感人至深的魅力。刘基这首词的佳处,正在于此。
        “草际斜阳红委,林表晴岚绿靡”,这是一副对仗极工稳的对偶句,一开头就展现出一幅草衰木枯、红绿已逝、雾气飘浮、斜阳西下的苍凉秋色图,把读者带入了一个黯淡凄清的画境。而这个画境虽苍凉冷寂,在“草际”、“林表”二词的点染之下,却显得极空阔疏朗。
        接下来的“何许一渔舟?摇动半江秋水”,用一个疑问句,使小小的渔舟,在空阔苍茫的画面里凸现出来,并牢牢地吸引了读者的视线。小小渔舟,摇动着半江秋水,使得原本凄清的画面变得有几分灵动,几分生机。如此一静一动的相互映衬,使画中表现的内容更丰富多彩,在动与静的辩证有机组合中,使人对画家的绝妙构图不禁折服,同时我们也不难从刘基的这一题画词中,深刻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相融相通的美妙情境。
        结拍“风起,风起,棹入白蘋花里”,顺承前二句,继续描写渔舟的行程所至。随着阵阵秋风,船桨划进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掀起的秋水涟漪在蘋花覆盖下应是别有一番风韵。正如唐代徐彦伯《采莲曲》诗“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一样,此处词笔点染出的情景虽有萧萧秋风,却显得颇为淡雅而恬静。身处这种情境,足可以将人间的荣辱淡忘。这样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全词虽寥寥七句,词境却由静入动,再由动入静,变化自如。此词所题之画是一幅秋色图。悲秋伤春,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衰的主题,然而在刘基笔下,这幅秋色图虽不乏苍凉凄清之意,却无悲哀愁苦之绪,在秋水涟漪的衬托下,这幅画的意境显得极为疏朗闲适,尽管最终归于宁静,却掩饰不住词人和画家高拔豁朗的气度。
        “文以气为主”,诗词亦如此。透过这首短词,读者不难窥见一代开国功臣刘基的宽广胸臆,在他雄浑的词笔下,本应悲愁凄苦的秋景变得一派清朗而闲雅。应特别指出的是,刘基在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告老辞官还乡,因有感于自己疾恶太甚,未免会招致怨恨,而明太祖对开国功臣又颇多猜忌,所以他还乡后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力求心境平和。这首题画小令对秋景的选择,大致也透露了他此时的心绪及审美情趣。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2045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6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6日

相关推荐

  •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词语注释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词语注释   《与朱元思书》是文学家吴均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与朱元思书词语注释,希望对大家的翻译有帮助。   1.书…

    2022年12月4日
    88
  • 古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题型及例解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分析作品的主旨、形象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赋予作品的感情、价值观、人生观;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

    2023年4月12日
    76
  • 苏轼《赤壁赋》原文翻译和赏析

    苏轼《赤壁赋》原文翻译和赏析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

    2023年4月11日
    69
  • 张蠙《登单于台》阅读答案及赏析

    登单于台 张蠙(pín)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注】①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

    2023年4月11日
    107
  •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一:小学语文文言文考点梳理及练习题   一、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女知之乎…

    2023年1月11日
    71
  • 中考语文文言文:《论语·学而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论语·学而篇》   作者:佚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

    2022年11月22日
    10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