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淡盈盈,秋雨初晴,月华洗出太分明。照见旧时人立处,曲曲围屏。 风露浩无声,衣薄凉生。与谁人说此时情?帘幕几重窗几扇,说也零星。
《诗经·陈风·月出》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明人焦竑以为这首古老的诗作,是中国文学“见月怀人”这一传统主题的原型(见《焦氏笔乘》)。且不论他的观点能否被所有的人接受,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本词无疑符合这一模式。词的抒情主人公正是由月而起怀人之思,月照在“人”曾立之处,不见“人”,便起思念。
词中所写时间当是秋夜,一场雨之后;地点是在室内。词人想像雨水将月亮洗得异常皎洁。这明媚的月光普照天下,又从绮窗泻进室内,照在那人曾经站立的地方,那人却已不见,只有曲曲的围屏沐浴着月光。读词至此,我们不禁满腹疑问:词中的这个“人”是谁?与抒情主人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回忆中只有“立”这一个细节或情节?——这些疑问,作者不会告诉我们,而我们在词中恐怕也找不到明确的答案。因为词的下片,主人公主要是抒发强烈的怀念之情:外面风很大,露水浓重而又无声地滴落,自己衣衫薄薄,凉气袭身。但让他感到“凉”的,不只是这自然的秋寒,还因为他的情怀竟然无人可以一诉。此处的“谁人”所指范围要大些,未必定指所思之人,但也可包含所思之人在内。“帘幕几重窗几扇”云云,是说里面与外面阻隔重重,不但无人可说,就是说出来,也成为毫无意义了。读完全词,我们的疑问丝毫未减,反倒增加了:他的“此时情”究竟如何?为什么会“说也零星”?甚至进一步发问:这词作者与抒情主人公是否同一人?这首词是自抒其怀,还是代人“立言”?抒情主人公是“他”还是“她”?可以说,它是一首令人疑窦丛生的词。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它当作一首好词来欣赏。我们可以设想抒情主人公就是作者,所怀者是一美丽女性,她与他本无瓜葛,因一特殊因缘,曾经在此一“立”,以后的日子里,他便无限地思忆;或者他们是一对恋人,共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她常常站在那“曲曲围屏”之前(是多愁的天性还是对将来不幸的预感使她愿在那被她想像为隔绝俗世的围屏前久久伫立)。后来他们被迫分离,每当看到明丽的月光,他便想起她的如月容貌;看到多情的明月照在旧地,便仿佛看到她曾经玉立的身姿。或者,竟可以想像这是一首悼亡之词,她已身赴月宫,化作月光,令他思念不已,以致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一腔怀抱无人可诉。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像这是代言体词,词的抒情主人公其实是女子,她与所怀想的男子曾有一面之缘,月光下他“立”于彼处的身影每令她激动与思念不已,如今不知他身在何方,或是她心知其人身在何处,却双方不能会面,这使她感到无限的痛苦。
我们甚至可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只要去欣赏那一片由秋水、秋雨、秋月、秋露组成的近乎透明状态的词境,只要知道词中有人在怀念有人被怀念。而那境界中的秋水,与《庄子》笔下“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的秋水不同,是浅淡素净的;那“盈盈”,亦如《古诗十九首》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盈盈”一般,含有晶莹、清澈之义。同时,也像古诗一样,秋水在词里不仅仅表季节、造意境,还象征着双方的阻隔不得相通。那情感,除了怀想之外,还暗含着一定的孤独、寂寞,没有知音者或相悦者的失意。为了这境、这情,词人不惜有所忽略。如果真像结尾所写的那样帘幕几重窗几扇,月光恐怕是难以照见围屏里的“旧时人立处”的。然而,一旦我们发现它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丰富内涵,所带给我们的自由解读、自由“创造”的余地,便会随同作者一起,“忽略”掉种种我们所认为没必要去过分拘泥的东西。
卖花声 郭麐
•
古诗文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205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