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
喜雨①
【一枝花】用尽我为民为国心,祈下些值玉值金雨。 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②,唤省焦枯③,喜万象春如故,恨 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 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 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的雪满头颅④。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只愿的 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的当街上似五湖,都淹了九衢,犹 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注释】①喜雨: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作者任陕西行台中丞,祷雨于社坛, “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②沾濡:滋润。③省:同“醒”。焦枯:指庄稼。④雪满头 颅:白发满头。
【鉴赏】张养浩少年成名而被有司器重,官位一路擢升。张养浩直言 敢谏且怀有一颗致君泽民之心,但是当时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据《元史》本 传记载,当时的元朝朝堂“忠直为国者少,阿容佞诈、惟己之为者多”。张养 浩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元朝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黑暗,理想与现实发生了很 大的偏差,其直言敢谏的性格也与时流不和。因为对于朝廷的失望,也是 为了自保,张养浩便以父亲有病为由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归家, 此后屡召不赴。直至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他才应召出任陕 西行台中丞。在任期间,他白天走出公署赈济灾民,晚上则在社坛向上天 祈雨,每天都不懈怠,终于感动上天,当地降大雨,缓解了旱情。张养浩在 陕西操劳四个月,积劳成疾,因病殉职,关中百姓闻知这一噩耗,都悲痛哀 戚,纷纷为其送行,朝廷追封其为滨国公,谥文忠。而《喜雨》正是张养浩在 陕西救灾时所作,此套曲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 和久旱逢雨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以拯救民生疾苦为己任 的父母官形象,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其“为民为国”的炽热之心。
首曲【一枝花】,又称【占春魁】,多入套数。“用尽我为民为国心,祈下 些值玉值金雨。”我国历代统治者对农业生产都极其关注,而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时代更是如此。古代的农田水利建设不完善,古 人只能寄希望于上天能够保佑当地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如果遇到干旱 和洪涝这些天灾,百姓只能深受其苦,“抛家别业”、“离乡背土”去逃荒。作 为替统治者牧养一方的行台中丞张养浩自然知道干旱对百姓的危害,他临 危受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赈灾和祈雨之事上。“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 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可与作者写于同时的另一小 令之“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相互参读。 一旦,一天之间,表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沾濡即浸润。省,同“醒”。焦 枯,干枯,此指被干旱焦枯的庄稼。流民,封建统治时期的一种历史现象, 指为逃避天灾人祸而流亡外地、生活无着的平民百姓。老百姓空盼了几 年,现在大地总算受到滋润。让我欣喜万分的是,干枯的庄稼被唤醒,万象 更新春回大地;可让我感到遗恨的是,逃荒的百姓,仍旧颠沛流离! “留不 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当不的,受不了。老百姓待不住了便 抛家别业,灾民们受不了时才离乡背井。虽有喜雨一场,得使万物浸润,然 作者仍为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感到痛心。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 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翻腾,变成。菽粟,豆和小米,泛指粮食。 “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把河沙澄清,化为金珠。天禄,朝廷俸禄。我多么 想把遍地野草都变成庄稼,让河底沙石都化做金珠。直使家家户户都生活 得富足,我也算没有白领国家的俸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的雪 满头颅。”没是处,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雪满头颅,白发满头。眼睁睁 看着天灾我束手无策,直叫我只急得白发长满头颅。作者恨自己不能点草 为粮,点沙成金。于是他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救济灾民,可灾民之多,旱情之 重,加上其他人祸,并非其一人之力可挽救。他每日出外赈灾,每晚向天祈 祷,整日辛劳,把头发都愁白。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赤子,指平民百姓。多谢 老天爷的大力扶持与帮助,老百姓从此不用再为久旱不雨而长吁短叹了。 “只愿的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的当街上似五湖,都淹了九衢,犹自洗不尽 从前受过的苦。”霖霪,连绵大雨。雨过三日为霖,过十日为霪。九衢,街 道。纵横交叉的大道,分散如九达之衢。犹自,依然。但愿这大雨一连三 天不停住,即使下得街道成了五湖,大水淹没了所有大路,也还洗不尽老百 姓这几年受过的苦。
通读全曲,我们只是感受到了一个爱民的好官喜得甘霖后的激动、喜 悦之情。他没有使用太多的艺术技巧,也没有用什么富丽堂皇的字眼,全 都是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独白。此外,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形象的 比喻的运用,也为此曲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