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凭阑人(欲寄君衣君不还)

        

姚 燧

        

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鉴赏】凭栏远眺,思亲念远,这是中国古代诗词常见的抒情模式。 这支小令用【凭阑人】曲牌写思妇情怀,正是名副其实。
        “征衣”指远行者的衣服。古代,求取功名的文士、做买卖的生意人、 边疆服役的士兵、服徭役的寻常百姓,因种种原因不得不远离家乡,饱受 流离之苦,而家中的女子,每到秋冬时节,就需要为远人准备寒衣。因此, 征衣寄托了游子思妇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被用来表示离别的惆怅或 久别的思念。此外,宋元以前,棉花的栽种在中国尚未普及,寻常人家大 多穿葛麻。葛麻织品较硬,所以制作前需要先把衣料铺在砧板上捶打绵 软。因此,捣衣的动作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凄冷的砧杵声,也成为诗词作品 中最常见的表现游子思妇之情的意象。比如李白的《子夜秋歌》:“长安一 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 征。”宋元以后随着棉织物的普及,捣衣的习俗渐渐消失,但征衣意象仍在 文学作品中保留了下来。
        这首小令继承了传统的征夫思妇题材,并同样以征衣来表现思念,但 作者没有泛泛谈论,而是把女子寄征衣的心理解析得透辟入里。“欲寄征 衣”,是主人公最初的心思,说明她牵挂丈夫,想到天气转冷,怕丈夫在外 受苦。担忧“君不还”是思妇心理的第二个层次,她想到,丈夫有衣服抵御 严寒,会不会久久不归,令自己继续孤独? 于是她迟疑、犹豫、考虑不寄 了,这是其心理的第三层次。但她旋即想到如果不寄衣裳,丈夫在外会挨 冻受寒,这又是她不忍心看到的。这是女子的第四层思考。这里的每一 层考虑,都体现着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她既希望丈夫早日归来,又体 贴他在外漂泊之苦,寄或是不寄,都让人为难。这样的两难选择,反映了 闺中女子矛盾复杂的心情。
        全篇文字直白,明白易懂。但其中感情丰厚曲折,思妇的熨帖温存, 缠绵尽致,描绘真切。作者于寻常意象中掘出新意,体现出对生活的细腻 观察和精微思考。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2087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6日 11:55
下一篇 2023年5月6日 11:55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