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注释和鉴赏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释】

(1)杜牧英年早逝,大中七年(853)便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一岁。此诗应属夕阳之作,写的是他将赴江浙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任刺史,临走之际游乐游原以告别京城长安。

(2)清时:和平无事时期。有味:过得有滋有味,很有意趣。无能:没有才能。

(3)一麾:唐时刺史按汉制太守待遇:一车两幡。幡即旌麾。此处一麾,即指外出任地方刺史之意。

(4)昭陵:唐太宗陵墓,处于长安西边醴泉县东北九嵕山。

【赏析心得】

会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正当壮年,但受当朝宰相李德裕排挤,外放出任黄州、池州、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东北梅城),直至李德裕罢相后才回朝。宣宗即位后,时局并未好转,反而更趋混乱,牛李党争未息,宦官擅权未变,中央朝廷与地方藩镇,以及与边陲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不止,回朝后的杜牧虽在朝廷担任吏部员外等职,但闲置无为,苦闷异常。为此,他这次主动请求去外郡担任地方官职。宣宗大中四年(850),杜牧被任为吴兴刺史,临行之前,他特地重游乐游原,告别京城长安。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诗人反言表意。明明时局日趋恶化,他说是“清时”;明明是闲散苦闷,无所作为,他说是“有味”;明明是自己满腹经纶无从发挥,平生抱负不得施展,他说自己是“无能”。虽然如此,那自己就可以求个闲静了,闲看孤云漂游,静学和尚修行。“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三、四句表达承转之意,既然呆在京城抑郁无聊,那就干脆出任地方刺史,远去江海,手持旌麾,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吧。真的要离开长安走了,不禁又有点恋恋不舍,所以诗人前往乐游原一游,以示告别。有意思的是,到了乐游原,诗人在此又一转。原上一游,别的都不关心,唯一就是独望昭陵,徘徊沉吟。唐太宗是唐代开明皇帝,文治武卫,煊赫中外,知人善任,贞观之治功在当代,造福后世。可现在,诗人只能用“望昭陵”三字来表达自己的追怀盛世、感慨万千了。国运衰败、江河日下,自己闲散,生不逢时,命运不济、忧国忧民。由此可见,诗人再次离京外出,实在是迫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2294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7日 00:54
下一篇 2023年5月7日 00:54

相关推荐

  • 辛弃疾的诗经典名句

    辛弃疾的诗经典名句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023年4月13日
    227
  • 李生论善学者:文言文练习题

    李生论善学者:文言文练习题   【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

    2022年11月22日
    261
  • 文言文齐景公出猎

    文言文齐景公出猎   齐景公出猎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①焉。夫有…

    2022年11月28日
    318
  • 诸葛亮《诫子书》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对比阅读答案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2022年12月30日
    236
  • “程之邵,字懿叔,眉州眉山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程之邵传 程之邵,字懿叔,眉州眉山人。曾祖仁霸,治狱有阴德。之邵以父荫为新繁主簿。 熙宁更募役法,常平使者欲概州县民力,以羡乏相补。之邵曰:“此法乃成周均力遗意,当各以…

    2023年1月1日
    253
  • 乔吉《卖花声·悟世》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卖花声·悟世 【元】乔吉 肝肠百练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 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 (1)这首散曲题为《悟世》,请简析作者“…

    2023年4月10日
    19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