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
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注释】
凝妆:精心地梳妆。相如:指司马相如。攲(qi):倾斜的意思。舣(yi):停泊。清臞(qu):清瘦。
【鉴赏】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且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作品。
词人在整首词中,紧紧围绕“楼”这一主角,从不同角度来让人感受“楼上”和“楼外”的一切。上阕以“山色谁题”来显出一种高亢的气势。“修竹凝妆”二句,恰是上楼之前的景物,修长而又娇嫩的翠竹好像美人一样在梳妆打扮,穿梭其中难免叫人留连忘返,干脆在垂柳下系马驻足,准备细细品尝一番。“凭阑浅画成图”,促成了这种想法,登上楼去倚栏而眺望湖光山色如淡墨勾勒出的优美图画。正是在这种豪迈的心境下,油然而生地喊出了“山色谁题”。
俗话说,登高而望远。楼上的风景可比楼下好得多。视野中有“雁”,有“斜阳”,感受着“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才恍然走出酒醉的幻景。“旧寒”一词,顿然感伤,仿佛百感而交集于一点,尤其是“酒醒”后心中沉淀更多的是惆怅。不尽“自消凝”,独自黯然,感悟“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这与开始的那份高亢气势形成鲜明对照,“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点明词人此时的心境,“伤春”对应“旧寒”,伤春的情怀并不在于此时身处高楼,即使在高楼中感觉“能几花前,顿老相如”。伤春而在于孤灯前倚卧枕褥,窗外春雨绵绵,室内却空对熏香铜炉。词人以“顿老相如”到“伤春”,无不在痛惜着时间的流逝,而时间的流逝带来最直接的变化即是形容的憔悴,所以,词人“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无奈面对清流中的清瘦面目。“飞红”数句,更是感伤至极。飘飞的落花对应着“愁色”,落花沉底,愁色“搅翠谰”。令人意外的是,词人在末句,居然伤感至“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这显然是读者难预料到的。
由楼的诱惑,到上楼,到伤春,到“莫重来”的心绪变化,正是全词要表达的一个触景伤情主题,这种前后一正一反的对比让这种主题更具感染力,“楼上”的景物或许让人陶醉,但“楼外”的心境更让人心碎,登临远眺,触发的是词人抚时感时的忧伤心情,在“东风紧送”、“灯前”、“雨外”、“总是愁鱼”的楼外情景下,流露出一种对国势衰微,江河日下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