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象的灰钢
木通藤缠着云
野蔷薇丛和腐殖的湿地
似一片片谄曲
(当正午的管乐
不断倾注琥珀的碎片)
愤怒的痛苦和苍白
穿过四月气层的光底
唾着 频繁往返
我是一个修罗
(风景在泪水中摇闪)
碎云满眼
在晶莹的天海
水晶风交错穿行
意大利柏春的行列
吸吮着浓黑的以太
昏暗的脚步
闪着天山雪棱
(阳炎的波和白色的偏光)
失去了真正的语言
云撕碎了飞向天空
啊 穿过闪光的四月的底层
不停地燃烧
我是一个修罗
(玉髓似的云在流动
那春之鸟是在何处啼鸣)
当太阳放射出蓝色的光炎
修罗与树林的交响
从耀眼的天碗
延伸出云的芦木①般的群落
那树枝茂盛得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二重风景
从丧神的森林的梢头
扑闪闪有乌鸦飞动
(当气层越发清澄
扁柏寂静地向天高耸)
那越过黄金般的草地走来的
那平静的人的神情
那看着抓蝼蛄的我的农夫
可真的看见了我?
在绚丽的云海的那边
(悲哀一片深蓝)
意大利柏静静地摇动
鸟儿还在天空穿行
(这里没有真正的语言
修罗的眼泪滴落地面)
如果仰面呼吸向着新的天空
微白的肺萎缩一团
(这身躯也将化为微尘溶入高天)
银杏的细枝依旧闪光
意大利柏越发灰暗
云的火花飘然坠落
(兰明 译)
注释:
① 原文记作“鲁木”,一种木本古生植物,长势繁茂,多高10米以上,现已为化石。
【赏析】
宫泽贤治,是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与儿童文学巨匠。他欲将宗教与科学一体化,佛教信仰及科学修养是他文学创作活动的两大支柱,因而他的文学充满了对宇宙无限、人生无常的慨叹。他生前出版过一本诗集和一本童话集,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其文学价值是在他逝世后才被人们认识的。《春和修罗》是其代表作。
首先从形式上看,本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就好像从一个弯弯曲曲的楼梯,下行到一个神秘的地洞里,让人禁不住十分好奇,想进入诗人想要引领读者走进的世界中去。这首诗创造出一种充满不定意象、流动感强烈的四维空间,开拓了日语表达的疆界和诗幻想的宇宙,在日本诗歌史上史无前例。诗歌的开头展现了一种神秘而忧伤的基调:“腐殖的湿地”、“琥珀的碎片”、“痛苦和苍白”、“风景在泪水中摇闪”,可是我们不知道作者为什么感动痛苦,甚至伤心流泪。紧接着读者随着作者的描写又进入了另一个天上的美景中,随着他的引领而遨游。“意大利柏春的行列/吸吮着浓黑的以太”,以太(Ether)最初是作为光波媒介的假设而提出的。但“以太”一词的由来则早在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一书里阐述了他对天体的认识。他认为日月星辰围绕着地球运转,但其组成却不同于地上的四大元素水火气土。天上的事物应该是完美无缺的,它们只能由一种更为纯洁的元素所构成,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第五元素”——以太。
诗后面又描写了“雪棱”、“撕碎的云”等意象,继续神仙一样的遨游。紧接着诗人说道:“我是一个修罗”(“修罗”是佛教用语,发源印度,在印度称“阿修罗”。“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这个意象与宫泽贤治信仰佛教有关。他曾自言,《春和修罗》是他“心象的素描”。接下来:“当太阳放射出蓝色的光炎/修罗与树林的交响/从耀眼的天碗/延伸出云的芦木般的群落”,色调由水晶般的剔透颜色变为蓝色、绿色,色彩斑斓,引人入胜。后面又描写了“黄金般的草地”,可是紧接着又延续了开头忧伤的基调:“在绚丽的云海的那边/(悲哀一片深蓝)”,读者的心情也不禁随着诗人起伏飘荡。诗歌结尾:“微白的肺萎缩一团/(这身躯也将化为微尘溶入高天)。”他希望自己的肉体消失以后,灵魂可以像云的火花一样飘然坠落。这首诗歌由于诗歌语言的诡异而令人费解,在当时鲜为人知,未被诗界公认。宫泽贤治死后,由于高村光太郎和草也心平的积极推荐,他的诗才逐步得到认可和好评。
总的来说,《春和修罗》以共生为理想,追求自然的和谐。除了表现个人的哀痛和宗教信仰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农民的苦难。宫泽贤治信仰佛教却积极投身农民运动,钻研自然科学又热衷于文学艺术,性格的多重性和实践的全面性,赋予他的诗作一种兼具平实与奇谲的气质。
(朱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