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些充满阳光的异国
归来吧,亲爱的鸟雀,平安地归来!——那里
没有你们的
亲人和朋友。
你们离别了的树林
因为失去绿叶和歌声而忧愁。
在那永远蔚蓝的天边,
你们可曾
想念你们的祖国?
惆怅地思念故乡?
有没有思乡的眼泪,
望着朵朵白云飘向北方?
你们回忆起我们的时候,
一定用热烈的歌喉
向炎热的大自然唱起
神圣的颂歌和可爱的民谣!
你们可曾向外人讲过
我们的民谣最好?
现在, 你们愉快地归来吧!
重返碧绿的田野,
重返林丛的鸟巢!
夏天, 夏天已到!
我将衷心地把你们拥抱,
眼含泪花, 幸福地微笑!
田野的百花, 诗情的夜晚,
轻轻的风, 暖暖的雨,
所有的欢笑
都和你们一同来到。
你们把带走的一切
又送还祖国的怀抱!
(冯志臣 译)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报春者”,即冬去春来忠实地向人们报告春天信息的莺莺燕燕一类的候鸟。候鸟当然是没有国籍的,它们自由往来,惟时序是遵。不知何谓去路,何谓归程,何谓国境,何谓界碑。诗人却偏执地认为,这些鸟雀属于他的祖国,从而召唤亲爱的鸟雀们从异国归来。诗的第一节召唤那些罗马尼亚籍的鸟雀从异国归来,认定鸟雀们在那里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而祖国的树林却为它们上一个深秋的离去而憔悴而忧愁。这里赋予“鸟去林凋”这一自然现象以一种主观臆想的因果联系,抒写祖国对于她的浪迹天涯的孩子们的思念, 不合于理却合于情。第二、三节, 诗人驰聘想象,询问候鸟,远在异域时,是否思念故国? 目送白云北渡时,是否洒过思乡泪,并可曾向人夸耀过祖国的歌谣?所询所问显然带着肯定的语调。第四、五节尽情抒发了对归鸟的欢迎之情。 “你们把带走的一切,/又送还祖国的怀抱”,碧绿、繁荣、轻风、暖雨、诗情、欢笑,所有这一切,都曾是候鸟带走今又是候鸟送还的。
另外,第一节首句中“异国”一词有“充满阳光的”作定语,第二节首句中亦有“永远蔚蓝的天边”,这些修饰语并不一定带有断然的褒意色彩;纵观全诗,反而使人觉得诗人似乎在说,他乡虽好,终不如故乡令人牵肠;异地固美,但祖国也有轻风暖雨。
总之,此诗把春归的候鸟完全人格化,读来亲切感人。加上韵律优美,语言浅近,情味隽永,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格,充满民族自豪感,故深受罗马尼亚人民欢迎,是一首至今传诵不衰的佳作。
(毛 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