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书看《茶馆》,细品二三事

盛夏偷闲看《茶馆》,心中万千思绪。

《茶馆》的作者为老舍,原名为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为《骆驼祥子》。《茶馆》是在1956年创作,讲述了由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社会变化,描绘了王利发、常四爷等一众人物形象。

在戊戌变法时期,王利发开的茶馆还很热闹,有看人相命的唐铁嘴,有两位好兄弟:常四爷与松二爷,也有无奈卖女与挥金买妾的康六与庞太监。第一幕中有两种人来卖自己的孩子,一是农民康六,二是乡妇。他们都是下层穷苦人民,饱受庞太监一类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其中也谈到了秦仲义的“实业救国”理念,也有第一幕的时代背景――戊戌变法。虽然茶客谈论谭嗣同的只有几句,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2点:1、国民仍未开化,吸收的仍是统治者想让他们知道的消息,认为康有为等人是罪不可恕、扰乱他们生活的人;2、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上层统治者阶级的利益亏损有下层穷苦人民承担。

自此,第一幕以茶客的“将军”结束,暗示着封建积极终会灭亡。

在军阀混战时期,茶馆“改良”,外表变得更加“时髦”。第二幕便是以王淑芬与李三关于“剪辫”的争论为开头,推动情节发展,其后有“贿赂巡警”、“常四爷卖鸡”、“康顺子找工作”、“宋吴二人捉学生”等剧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民国初期的混乱,人民艰难求生,官府腐败暴力,其中宋恩子说的“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大可反映出当时特务的“墙头草”、没有国家观念的投机取巧行为。在那时,庞太监的势力也没落,康顺子由此逃脱,说明封建统治瓦解;但巡警、大兵横行,也说明当时的社会仍是被暴力统治的,但有了学生运动,表示在当时的少数人民已经开始有了反抗。

第二幕以宋吴二人捉拿学生放下帷幕。

时间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时的国民党反动派手握国家政权,茶馆已显没落态,“茶钱现付”标志与王利发的一句“茶叶、煤球儿都一会一个价钱”可以看出当时的通货膨胀极其严重。这时,通过一个丑角“胖死”,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局势的混乱:一边宣扬着民主,一边将国民党党员海顺推上皇位,并且暴力镇压学生与教员对此的反抗。其后上场的秦仲义说自己的工厂被拆,心灰意冷,说明当时的政府俨然不重视经济发展、民族振兴。最后小刘麻子引“沈处长”占领茶馆导致王利发自杀的悲剧结尾引人深思。沈处长的“好(蒿)”颇具讽刺,说明当时国民党军官的冷漠与不惜民生一级小刘麻子一类人的谄媚。

《茶馆》三幕结束,三个阶段以来,只有“莫谈国事”四字越写越大,表现了从戊戌变法到新中国前夕的社会黑暗混乱,表达了下层人民安定辛福生活的渴望,是为一篇现实之作。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2862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7日 23:33
下一篇 2023年5月7日 23:33

相关推荐

  • 背影读书笔记+好词好句

    【好词】 剥蚀  空无人迹  孤零零  憔悴  沉默  悲伤  异乡异地  死去活来  崩溃 &nb…

    2024年4月9日
    162
  •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植物也疯狂》读后感300字

    “装在口袋里的”,好奇怪的题目,看到这个书名,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脑海里有个大问题一直不停地盘旋,为什么会被装在口袋里呢,他是怎么被装进去的?你也一定很好奇吧,让我来告诉你吧。 故…

    2024年4月15日
    144
  • 观《变形记》有感400字

    “假如这是你不熟悉的家,你是否会把善良当作指路牌?” 《变形记》,将城市的暴躁少年与淳朴少年互换家庭,它不但圆了孩子看看大城市的梦,而且唤醒了城市少年心中压抑的善良。就在不久前,我…

    2024年4月2日
    166
  • 读《做好学生有点累》有感400字

    读了《血色》以后,那伟大的便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之中了。 《血色母爱》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卑微的,为了让女儿快乐,便利用假期带她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可滑雪时,她们俩偏离了安全滑道,迷…

    2024年4月4日
    150
  • 《流浪地球》观后感1500字

    【第1篇】 《流浪地球》是我读过的第一部刘慈欣小说。十好几年前在网上读的,当时大刘还不怎么出名――至少我不知道此人。结果我一读就被他吸引住了。从此,我成了他的fans,追读了我能找…

    2024年6月1日
    135
  • 《阿米尔汗:我行我素》读后感500字

    《阿米尔汗:我行我素》读后感500字范文: 在书店闲逛的时候看到了《阿米尔汗:我行我素》,为了偶像,果断买下来。但因种种原因,买了快半年了,终于利用挤地铁的时间看完啦!虽然纸质书携…

    2023年4月24日
    19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