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

郑 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 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 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 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汙, 唯有清泉漾白沙。

郑獬与王安石同朝,二人政见不同,但诗风却颇相似,律诗极类唐人,本诗便是一例。诗中写的是暮春时节,一位行色匆匆的旅人在返家途中所见到的景色和心理感受,不尽之意寓于景物描写之中,明快自然,工丽整饰,颇有唐人风调。

首句七个字,便将时间(春尽)、人物(行人)、地点(未到家)一一交待清楚。游子浪迹天涯,离家日久,又逢春色,能不倍添惆怅?连春风也要来责怪: 为何不好端端在家,跑到这天涯来干什么?这就是第二句的意境,含蓄风趣。

思家心切,而路程遥远,当然只得昼夜兼程。颔联仍以景物描写来表现行人盼望早日回家的急迫心情。“夜来过岭忽闻雨”,高山上的气候变化多端,忽而晴、忽而雨是常事。过岭时突然遇雨,可以想象翻越的山岭是多么的高;而过岭又是在漆黑的夜间,看不见雨点,只能“闻”到雨声,又可以想象翻越山岭是多么的难。作者没有从正面写山高路险,而是用“忽闻雨”写出“夜来过岭”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今日满溪俱是花”,写东方既白,小雨初霁,行人来到飘旋着落花的山溪边。夜间风雨打下的花瓣勾起了他满腹心事。“逝者如斯夫”!时值暮春,落红无数,而在外宦游多年的行人也到了迟暮之年。他不愿如残英随波逐流,而希望叶落归根,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所以才这样不顾艰险,昼夜兼程。读者从中可以体味到行人淡淡的惆怅和隐隐的伤感情绪。这一联《宋诗纪事》标为名句,确实是诗人精心锤炼而成。

颈联写人在曲折重叠的山间行走时的感觉,着重写动势。山势陡峭,忽上忽下,下坡时能远远望见前面路边的树,上坡时视线被山挡住,不但看不见前面的树,而且仿佛小路在山顶被突然截断了。气喘吁吁上了山顶,再回头望去,团团白云飘然而至,身后的山峦已经淹没在茫茫云海之中。真是移步换形,气象万千!此情此景,没有亲身体验的人是感受不到,也描写不出的。

尽管长途跋涉,旅程辛苦,但山间空气清新,野趣宜人,加上归家在即,所以尾联洋溢着行人如脱羁之鸟重返自然般的兴奋喜悦之情。当然野外的景色绝不会“唯有清泉漾白沙”的,作者如此写,自有其更深的含意。他是为了着重点出“清白”二字,使野间的“清白”同尘世间的“汙污”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从主人公对“绝少尘埃汙”的喜爱中体味他对乌烟瘴气之官场的厌恶。作者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此处就自然流露出了他的身世之感。

唐人诗重在炼意,宋人诗重在炼句。北宋王安石、郑獬一派诗人,都善于精细地刻画自然物态,通篇写景而情寓其中。郑獬此诗可以说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读者随着行人的视野、脚步,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心情的变化,领略到在崎岖漫长的山路上跋涉的滋味,但全诗却没有一句是直接抒情,可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499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15日 23:43
下一篇 2023年5月15日 23:43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