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呐喊》有感
一声呐喊可以冲破宁静,惊醒熟睡的人们,鲁迅先生的这本《呐喊》则像一柄铁锤将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损的铁屋子凿出一个小洞,透入一丝丝光明。读完《呐喊》后深有感触,情不自禁写下此文。
回想起来,鲁迅先生笔下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迂腐可怜但又善良的孔乙己、愚昧无知的华老栓、自欺欺人的阿Q等。鲁迅先生用犀利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当时贫苦艰难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愚昧无知。
为什么在鲁迅先生那个年代人们会如此的贫困潦倒,人们的思想会这样的麻木不仁?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民不聊生。可当时的政府在做什么?在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在复辟帝制,在走行不通的道路!这样的国家还有救吗?这样的国家要如何去救呢?鲁迅先生给出了答案: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精神。而当时的社会状态和人们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呢?书中自有明确答案。
《孔乙己》中,那个穷困迂腐、可怜但又和善的书生常穿着一袭又脏又破的长衫在酒店喝酒,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常成为酒店看客们嘲笑的对象。贫穷的他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迂腐的他执意教我“茴”的四种写法,最终这个自视清高的读书人也没能逃过悲剧的结局。我哀叹那个凉薄的社会世态,也哀叹那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
《药》中,我看到一群有名或无名、无思想的蝼蚁――不懂为什么被说可怜恼羞成怒的阿义,台词少的可怜只会应和的二十多岁青年,企图用一个生命救另一个生命的华老栓、华大妈,从众人身旁穿过麻木空洞的华小栓……最让我揪心的是为劳苦大众牺牲的革命者夏瑜,在那个愚昧为主流,清醒是犯罪的时代,无数如夏瑜一般的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鲜血铺就挽救中国的道路。“药”能治好疾病,但却很难医治好人心。那究竟是什么药才能挽救中国呢?究竟什么药才能让中国屹立全球呢?是鲁迅!是那些即使寂寞,孤立无援也不惮前驱,做着好梦的人啊!
《阿Q正传》中,阿Q这个连名字都不配拥有的最底层人民,他恃强凌弱,自欺欺人,被别人欺负后还以“儿子打老子”来安慰自己,打不过就说“君子动口不动手”,狂妄自大的他自己有很多缺陷却只挑别人的缺点嘲讽别人,至死都没能明白自己的错处,死后也只能成为周围人们无聊的谈资。死亡在那个年代是不足为奇的,大部分人的思想精神已经麻木,民众有着从众心理,喜欢在他人的痛苦中产生快感。这些人不正是鲁迅先生所批判的吗?自己的同胞被杀似乎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真是社会的悲哀,人性的悲哀啊!在这个无可救药的年代,鲁迅先生和其他清醒的知识分子是如何一步步地挽救中国呢?
由《呐喊》可知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愚昧,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在这里十分明确。《自序》中先生说道:“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改变国人的思想精神谈何容易,这便像在茫茫中捞针一般。于是鲁迅先生便拿着笔“战斗”,他和李大钊、陈独秀等“精神医者”,都在为救国救民做出自己的努力,他们一起办杂志、提出新观点、发动新文化运动等等。正是如此,中国才像一个黑暗的混沌世界被盘古劈开了一条小缝,重现一丝丝的光明,国人才慢慢地开始觉醒……
既然革命先辈们用流血牺牲为我们铸造了一个美好幸福的社会环境,将使命和希望寄托在我们新一代青年上,我们就应该不辱使命,大声呐喊,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要记住现在这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之景是百年前革命者用壮烈牺牲换来的,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唯有静下心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有精神、有思想的青年,才能不负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所以我们应当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坚决跟党走,永远爱人民!
呐喊吧,呐喊吧,为祖国、为人民、为未来呐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