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摘要 李清照是宋朝杰出的婉约派诗人,也是中国词作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其文学词作品在当时社会反响很大,在中国的词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的词对宋词以及文学的发展贡献都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将从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艺术风格几方面来客观的评价词作品,分析李清照从婉约派诗词出发,又在其基础上融入豪放的风格,自成易安体的过程来认识词作巨人李清照的词史地位。

关键字:李清照,词史,地位,风格

引文:众所周知,李清照的词从内容、风格上可以分为前后两期,时间上的分界线就是以南渡为界,她的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南渡之前的前期词内容属于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之后的词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这两个时期的作品都文学价值极高,《中国大文学史》作者谢无量在著作中称李清照才华出众,在当时名声很大,著名近代作家胡适在《国语文学史》直接描述李清照为女文豪;《中国文学史》的作者郑振铎则认为李清照不仅是宋代的最伟大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伟大的女词人;知名作家刘大杰则称李清照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是少见的天才女作家。

由于李清照的巨大成就和名声,关于其词作品的研究从古至今就没有停止过,很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视野给出了观点,给本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极大的文献资料帮助;例如,周桂峰从修辞学的角度对李清照词的研究,宋效芳从李清照不同词作时期的研究,钱鸿瑛从宋词的整体状况对李清照文学地位的相关论述等等。

正文

一、以文抒情,以词表意

李清照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她善于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不同的题材。她用词来书写自己的情感、生活、意趣;用诗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及见识;用文来记叙自己的智慧、文学主张。在诸多的文学表现形式上,李清照的词最为突出,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总体上看由于前后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使她的词作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在风格上都以,南渡,为界线,有着迥然的差别。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都是以其闺阁生活为中心,反映她不同时期的不同心态。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极为幸福的,夫妇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使她南渡前的词作大多是描写少女情怀及成婚后闺中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描写纯真少女的那种天真、纯洁及对生活的热烈向往。李清照出生于官宦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使她从小就受到了优越的教育,婚前便有佳作,而这一时期的词主要是描写少女的那种天真浪漫。例如她的前期作品《如梦令》两首,清新的语言,既真实又不失活波,寥寥数语就将作者的天性,即那种天真浪漫、喜爱自由、向往自然的少女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绿肥红瘦”一语把海棠花雨后的样子巧妙地表现出来了,这其中包含着对春天的怜惜,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很难做到的。再如其早期作品《点降唇》中用及其传神的语句、深刻敏锐的洞察力使少女的那种天真、活泼及微妙的心里活动跃然纸上。特别是尾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少女那种想看又不敢看,不敢看又不甘心的那种复杂的矛盾心里描写的惟妙惟肖,堪称绝笔。

(二)是描写对婚后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夫妇融洽的感情为李清照词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她的婚后在前期是幸福美满的,她将这些她生活情感融入到词作品中,借此表达满意喜爱的生活感受。在《采桑子》这首词作中中,李清照用家庭主妇的情感笔调,描绘闺中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笑语檀郎,今夜沙厨枕簟凉“,刻画出了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在生活中与丈夫的情意,这些文句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和谐有趣的居家气氛,流露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恬静美丽的心境。境由心生,没有切实地生活体验是难以写出这样切实的诗词来的。

(三)是关于夫妻团聚的渴望,即常见的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方面的。从时间来说,在李清照的前半生,一直比较幸福的;虽然赵明诚由于公职人员的原因,夫妻二人会有短时间的离别,然而这种小别对李清照的文学创作是有益的,给了他更多的创作上的灵感。在丰富的情感元素里面更多的是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因此在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词作品绝大数的主要内容就是表现对丈夫的缅怀思念的。如其早期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抒写了人世间的离愁别恨之苦,形成了细腻、含蓄、委婉的新颖艺术风格。词人紧紧地抓住了情感的发展过程,将相思之新愁加之离别之旧恨,首尾相应,显得余味无穷。尤其是著名相思词作《醉花阴》一词更能全面地说明她这一时期的词作境界。重阳节,夫君不在,独自借酒消愁,以至于“人比黄花瘦”,以菊花喻自身,表现自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景取喻、新颖独到具有极强烈的形象性与抒情性,成为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

(四)是通过描写梅、菊等自然景物,表现词人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在李清照前期作品中,除了大篇幅描写相思之苦外还有一部分词是借物言志,以物喻已。通过对菊、梅等自然事物的凌霜傲雪的精神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冰清玉洁、坚韧不拨的优秀品质。如《多丽》以白菊天然丽质的精神风貌自比,表现了词人身处逆境而悠然自得、遭摧残而傲然挺立的风

321姿品行。又如《渔家傲》中,此花不与群花比,将词人的那种孤傲不群的品格水到渠成地点染出来。全篇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格调轻快流畅。通过借物明志来表现自己的风格,婉约不失豪放,也是易安体成就的关键之一。

靖康之变,不光给李清照的生活笼罩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使她的诗词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抖然一变,充满了凄苦苍伤之感和,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感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内容上南渡后的作品主要以感伤时世、悼念亡夫、回忆故土为感情基调。这一时期的词作更像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在反射出自己的悲惨生活境遇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政局的动荡、社会的黑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反映了她30年的艰辛生活:

(一)是表现词人对故土的想思与怀念。在30余年的漂泊、流浪的生活中,李清照偿尽了人生的疾苦,对故乡、往夕的思念自然是难免的。如《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词以芭蕉,阴满中庭,渲染浓阴的幽暗,衬托出了环境的凄凉。从听觉上点染了雨打芭蕉的寂寞冷清。词人以“北人”自称,道出了她怀念故土、不惯旅居的彷徨与悲切。此词重叠复沓,在听觉效果上增强了词意,使词中之情、之景在时间上得到了伸展。

(二)是悼念亡夫,对丈夫的深刻思念之情。高宗建炎三年即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突然病逝,这一巨大的变故使其本来就显得颠沛流离的生活又增加了新的困难,丈夫的阴阳两隔,精神的巨大打击,导致她在这一时期的文学词作中多以对逝去至亲之人的悼念和深刻的怀念的为主要内容。例如,在《孤雁儿》这首词中,“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将自己思念之情慢慢展现,综合来赏析这首词,这是一首悼亡词,她借助的切入元素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梅花,也是现实中平常的场景模式;就是这些朴素的客观存在充分的烘托出了凄凉幽怨的情感氛围。其中词句:沉香续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把词人这种孤苦伶仃的处境描写,剩下只有无烟的玉炉与其作伴的凄凉比喻使得寂冷的场景和内心冷冰冰的情感达到统一的极点,此时,孤身独处的作者通过几个文字的记录仿佛就是生临其境。尾句,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人堪寄,词人借折梅无处可寄的淡笔,将一腔衰情婉然收住,却给人以回味无穷的空间。

(三)是表现词人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在她的后期词作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表达哀怨忧愁的。如在《武陵春》中,词句:风住香尘花已尽,道尽了无限的感慨;在《声声慢》中,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对自己处境的诉说;在《清平乐》中,写自我的悲伤情绪,都把作者这种难以克制的不能平静的忧愁给体现出来。李清照的这部分词作既是在大的时代背景下,金兵南下,国破家亡的,被迫南渡的时代忧愁的抒发,也是自身孤苦凄惨生活处境的真实写照。

54(四)是通过对饮酒的描写使李清照的词在婉约的同时又不乏丈夫气。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大量出现的一个行为那就是饮酒,在古代社会女性饮酒似乎不大可能,但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酒这个词却大量出现,也许是李清照在酒中才能找到灵感,无论是在早期还是晚期,酒这个词始终贯穿李清照词创作的始终。如早期词作《如梦令》两首中“浓睡不消残酒,沉醉不知归路“《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等词句举不胜举,酒成了诗人诗词中不可缺少的物体,无论喜怒哀乐,这使李清照词在充满了女性温柔、缠绵的同时有一种别的女性作家没有的丈夫气,简言之,出自婉约,融入豪放,自成易安体。

二、成于婉约,胜于婉约,独撑易安体

李清照词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后人将她推为宋代,婉约派,词之宗主。其词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世称易安体。而在艺术特色上李清照的词不同于一般的婉约派风格,而是婉约中带有豪放、软弱中带有硬气,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李清照的词精心提炼民间口语,将口语生动活泼的气息带进了诗词之中。李清照的这一特点应是受了苏轼词通俗特点的影响,全词无生涩词语,使人一看就懂。使读者很容易体会到词人的内心感受。她的词清新明朗、入口即化、易于理解。善于熔炼极其平常的语言来描写平常的景物,造成极高妙的艺术意境而不见斧凿之痕。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生怕离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仿佛不经意间冲口而出,但仔细品位却含意深远。用极其通俗、简单的语句将词人临别时的一腔心事、欲言又止的神情表现的极其贴切传神。《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信手拈来,不加讳饰,全无生涩之词。在充分体现通俗化、口语化的同时并不给人以淡乎寡味、松散无力之感。用笔率直又不乏含蓄,将词人国破家亡的飘泊无依、夫亡孀居的惘怅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的表现出词人的创作艺术技巧已出神入化,像这样的语句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二)李清照的词作中善于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具有浑成、含蓄、婉曲的特点。如《一剪梅》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自已的相思,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永遇乐》”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细细品味,寄人篱下,国破家亡,描写自己孤寂失落的人生情怀。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显得委婉、含蓄、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三)李清照作词讲求韵律、具有音乐美。她精于音律,因而作词强调音乐美,十分注

意,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词论》)。同时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的连续运用。如其晚期词作《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细致的描绘了她痛定思痛的心里过程。而本词在声调上也特别的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冷清,等。全词齿音四十一个,舌音十六个,共计五十七字。尤其篇末,梧桐更兼细雨„,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再如《行香子》中的,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短短几句将大自然的三种气象写入其中,让人读了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韵律美感。

(四)李清照的词在创作技巧上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用极常见的肥瘦二字,借代与拟人并用,构成了一幅晚春时节落花无数、红衰翠盛的生动画面。而李词中运用对比手法更是比比皆是。如《永遇乐》中所描绘的中州盛日与今日冷落相对比;他人的欢欣鼓舞与自己的落寞孤独相对比;《醉花阴》,人比黄花瘦,中的人与黄花之比,生动形象、意喻传神,充分的显示了李词高超的词创技艺。

(五)李清照的词在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的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在具有倜傥丈夫气的同时又兼备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如《武陵春》、《渔家傲》将国家之痛与身世之悲真切、沉重的糅合在一起。兼顾女性的细腻柔丽与男性的刚健洒脱,实为难能可贵。

(六)李清照词的词善于用典。这得益于李清照渊博的学识。而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李清照词化用的典故大多是通俗、家喻户晓的典故。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中,用武陵渔人的典故指代和自己相隔很远的丈夫。用烟锁秦楼说自己的住处被云雾笼罩,表示环境的寂寞。再如《行香子》中借牛郎织女七夕相逢之难,暗示人间悲落和女主人公处境的凄凉,表现了自己与丈夫相隔一方的痛苦。

她一生读过的书难计其数,文史哲无所不包。她不仅是文艺多面手,还是学样深厚的思想家。她对前人的借鉴,有时似手到擒来,一旦,拿来,放到她的作品中,往往比在原作中更有光彩。她对后人的影响也是多姿多彩的。且不说历代酷爱和研究其作品的人多不胜数,名列大家之前茅,直接在,易安体,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也大有人在。

李清照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才女,她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虽然历经磨难,但却始终笑对人生。她那正直、刚烈的人格魅力与其独辟蹊径的诗词艺术相得益彰。经受了历史长河的冲刷、久传不衰。可以说没有李清照,宋代文学都将暗淡无光。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才华绝代的奇女子,她不仅开创了,易安体,,更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备受古今论者的赞誉。千百年来,其词以真挚的情感,浅淡的语言,清超的意境,感动了无数读者。她的词句之间展现出的是她,眼所见而存于心,的鲜活的事物;流露出的是她

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如弥漫在身边的檀香,融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叙尽了人之常情,又如蜿蜒的溪水,清雅而悠然,令人回味其中,又欲追溯其源。可以说没有李清照,中国文学都将黯然失色。

在中国古代,是典型的的男权社会,大部分女性与男性相比都被封建的各种礼教牢牢的束缚着,没有对等的人权,造成女性这一群体大多缺乏鲜明的个性。在中国的古代并非只有李清照一个女作家,女作家的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期中的大多数是属于二三流水平,缺少能在同一时代与男性作家并肩的女性作家,李清照恰恰是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几个仅有的个例之一。她热爱生活、自信、自立、自强具有鲜明的叛逆个性的性特征其跻身一流作家行列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一流的词作文学大师,在个性特征方面是比较独特的,所谓的风格迥异大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然而这些固有的叛逆与奇特和其高超成就和极具特色影响深远的艺术特色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原因:

(一)家庭环境的宽松和成长教育的优良。按照当时的说法,李清照的出身是比较显赫的,可谓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名叫李格非,在著名的苏门后四学士中,跻身其中,同时在文学成就方面也非常显著,是当时国内著名学者和散文家,是属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那种;其母亲姓王,称为王氏吧,出生官宦世家,王氏的爷爷是科举状元,虽然宋朝增加了科举的录取数量,但是作为当时的状元在毕业时还是一个准部级的公务员的,王氏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也是学问修养兼备。此二人门当户对,组合起来的家庭,自然幸福美满,其中的文艺气息和学术气氛当然非常的浓厚。李清照出生在这样的双博士家庭很是幸运,是其文学成功路上的一半铺垫,耳儒墨染家庭大人的好习惯写诗填词作文,成为李清照的第一印象和首先模仿喜爱钻研的对象;父母属于当时的上层社会,结交的也都是名流学士,所以李清照接触的事物与同时期的山村小孩就不在一个层次上,这使她性格开朗思维活跃。这在李清照的初期词作中反应的尤为明确,例如: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预见还羞的妙龄女子跃然于纸上,活灵活现。

这首词的笔调可以用轻松、欢快、活跃来形容,朴素、流畅是这首词的语言特色。由此一个活泼、机敏、有点淘气的女孩形象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可以看到少女的李清照的生活是多么的快乐惬意。

在封建干部家庭中,聪慧超人的才女并不少见,能够真正脱颖而出的却很少,看来家庭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宽松的氛围才有利于子女的顺利自由的成长,并且保持的好的天性不至

于很快变形。李清照的良好家庭环境,摒除了世俗少女的一般需求与追求,在她的少女作品中可以清晰的解读出来,例如这首词作:

长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通过这几句话,可以看到,一位轻飘飘的大家闺秀,外出游玩一致到天黑,并且饮了很多的酒。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惊慌失措,没有对父母责问的后怕,反倒是以自然美景为重。此词既显示家庭的宽松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开放,业彰显了李清照,真率,大胆,与对自然风光的喜爱。李清照自主,自强,自信的品格就是在与世俗不同的宽松环境下逐渐形成的。也只有这种家庭,才不会扮演一个扼杀天才的角色,才会成为一个天才成功路上的强有力的助推,所以在古代都有这样的开明家庭,当今对孩子的禁锢更是不应该的事情。

(二)婚姻的美满幸福是女性一生的大转折。好的出身,良好的成长环境已经是李清照让人羡慕的了,李清照更让人羡慕的是自己的伴侣,志同道合,可以说是珠联璧合;在历代的才女中不乏嫁错郎的案例,近代亦有;但是李清照的婚姻是两人情趣相投,生活和谐。这对新人可以称为神仙眷侣,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并非世俗人士,并没有在婚后为了其他的事情而禁锢限制李清照的天性,反而为她的个性和爱好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良好的小夫妻家庭环境,这使李清照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其自主,自强,自信的性格得以终其一生,没有改变。

(三)自身的性格,气质,艺术才能等主观条件。李清照聪颖过人,博闻强记,胆识超人,胸襟阔大,凡事又讲究专精。在她的《词论》中,她提出自己的词学观点,认为词与诗不同,词别是一家,坚持诗言志,词言情。她能书善画,还通音律,在金石考研方面造诣颇深,经学、史学也有独到的见解。宋人对其赞誉有加,在《瑞桂堂暇录》中曾称赞李清照才华非凡、学识渊博,时代少有。在《词论》中,她还冷静地分析了词坛名家的创作,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揭示他们的不足之处,涉及很多词人,有一大部分是其父辈。此举虽被后人视为狂傲,但并不是完全无理之谈。对于她的胆识可见一斑。

结语

李清照凭借其卓越的才华享誉于宋朝词坛,她的作品在后世以至于当今都受到广泛的追捧,是词坛的一股新风气;《翥风词话》的作者况周在第二卷中曾说,易安词的笔法情真意切,意境深远,为南宋的词发展树立新风气。在后代的各个时期,很多阁楼闺蜜纷纷仿效李清照,以其为榜样,感叹她的出众才华,羡慕他和赵明诚的爱情故事,更为她能够为了大胆

87的追求女性的个人幸福从而充分的挖掘自身的天赋才能的精神所折服。在李清照榜样光辉的照耀下,后代追求才华闻名于世间的才女越来越多,但是能够在才华上与李清照比肩的几乎没有。李清照不仅影响了女性也震撼了时代的社会主要群体男性;在同代的男性词作家中,辛弃疾、刘辰翁等都有效仿易安体的词作品,并且自称是借助易安体的启发而作,在用词的情感准确把握上都不及原作。在这之后的效仿者,更是数量巨大,不胜枚举。明朝的学士王士祯极其赞赏李清照的才华,感概易安词的完美协和,好似一口气就作词十几首。这位学士感叹在封建时代,女性为男性所欣赏膜拜,大多是出于姿色出众,或者是一些贞妇烈女,然而凭借自身拥有的才华为社会上大多人所膜拜的或者只有李清照一人。即使与李清照同时期的女词人朱淑真,在词作艺术成就上都不足以与李清照相媲美。她的词作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溉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这些突出个性和成就,以及对艺术技巧的完善,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赵晓辉.《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李清照》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5年10月 陈祖美.《李清照词》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宋宣龙 吴坤定 陶文鹏《宋词三百首新译》北京出版社 2000年4月 朱德才《宋词十八家 李清照姜夔 周密词》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年1月 杨庆存《诗词品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4月 马宏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浅析》 知网论文

滕振国《唐诗宋词元曲导读》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 雷徽《李清照词在宋元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知网论文 2345678

浅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

引 论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慕名女词人,自宋至今,称誉者不计其数。自有文学史以来,李清照于文学史地位渐高: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李格非女清照„„„亦以倚声有名。”胡适《国语文学史》称:“李易安乃是宋代一个女文豪。”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刘大杰则认为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中国文学发展史》)这些言词并非都是虑美,都是有其充分理由的。笔者在些无意于争论李清照究竟应称“名家”还是“大家”,但称好为一流的女词人并不过分。那么李清照究竟是怎样在词史上占一度之地,而且有那样崇高的地位呢? 一个文学家于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是看他(她)的作品。文学不是思辨的科学,而是形象思维的“人学”,所发它最根本反映的还是人类的自身情感,心理的历程与变迁,以及与人密切相关的道德伦理,家教信仰等。因此,评价文学作品是否人类精神产品中的精华,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作品对社会精神或人类情感的反映深度;其次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再次是对艺术技巧的开创或完善。李清照于词史地位的确立,主要依凭于其作品(主要是词)。她的词作可发说是天才,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即女性情感世界,她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本文拟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女性情感世界的完全展示

与前代那些“应歌”填词的作家不一样,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实感受,这是易安词最显著的特征。前代词作者,多是些“雌男儿”模写表现女性情感与生活的词作,故清人田同之于《西圃词说·诗之辨》中说唐宋词中有一奇特现象,即“男子而作周音”。他们虽以写男女伤离惜别为特长,并有过不少名作,但也有些难免发生隔靴搔痒乃至“伪情”的情况。再者,许多“雌男儿”为应歌笑欢娱之用,专写妓女娇揉卖弄的情态,其感情往往浅露轻浮,软弱无力,甚至于隐含着一种猥亵的心理。即如“大得声称于世”⑴的柳永词,也时有“辞语尘下”;⑵的弱点。而李清照的词,多发至于本人腑肝之诚,“满楮情至语”,把感性的生命部份发扬而光大了,故多有自然深挚之趣,没有“雌男儿”模仿女性的忸怩作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散文家,史载其母王氏也“善属文”。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之以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形成了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其父母对待儿女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所以她从小养成开朗的性格,其天才也得以发挥。王灼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脆,逼近前辈”。⑶我们可见的易安词中,大约是她少年时代所作的仅有《点绛唇》一首:

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嗥。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从线条上看,可能有点稚嫩,但并不纤弱;从构图上看,虽是轻浅色勒,却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塑了一个纯洁、活泼、聪毅、多情的少女形象。在封建社会里,要求女孩们“下面相逢,低头看顾”,⑷而作者虽则“和羞走”,却又“倚门回首”,假装“把青梅嗅”,更何况还“袜划金钗溜”,好一个“风魔相”。也难怪后人评说“清照乃名门闺秀,少有诗名,亦不致不穿鞋而着袜行瞳;含羞迎笑,倚门回道,颇似市井妇女之行径,不类清照之为人。”⑸并以此据列此词为存疑之作。实际上这首词通过人物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这恰恰再现了作者少女时代不受封建礼教过多约束,生活的丰富多彩,而慧一些名门闺秀只知“学针凿,刀剪缝”的生活;同时又再现了她敢于传达自己的一首回忆少女生活的小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同时,我们又可看到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而来。把这两首词中的少女形象一比较,不难看出许多共性,试问这还不何疑问?她──就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无忧无虑的李清照。

心绪激荡,任性豪逸的少女时代过去了,李清照于18岁时适赵明诚。赵明诚也生于官宦也家,其父赵挺之曾官至徽宋朝宰相之位。而他却自幼爱好金石书画,同是一个才华横溢、诗文俱佳的青年。夫妻二人在艺术志趣与文学修养方面颇多一致,经常一起唱和诗词,一起整理古籍,共同搜集和研赏金石珍品,陶醉于艺术世界里,生活得十分幸福,真可谓“金石姻缘”。明赵杰称其“佳人才子,千古绝唱”(《古今女史》)。这既是夫妻,又是诗友、学友、知音的甜蜜生活,更增进了二人的文学涵养与夫妇情感,也使得每一次夫妻别离却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进了词篇,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词中,作者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话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主席台及她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而当赵明诚受官远行后,词人满心的使是对爱人的罹与向往。这种情感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留情话”。⑺在这首词中所有景物的描写都包含作者情思,“红藕”、“玉簟”“兰舟”、“雁字”、“月”、“花”都融进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用话熨贴细,坦率深挚;表情热情、大方、毫无扭捏之态。在此我们可见一个少妇在真挚地剖白内心、纯真而又无计排遗的爱情轲知其爱之深,思之切,愁之苦,情之痴,真可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李清照婚后至南渡前这段时期,是其生活最为幸福美满的时候,夫妇同志,伉俪情深;也是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均达到很同造诣。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已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易安体”。而词中所蕴藕的情感多 于个人情感,独抒相思离愁及悠闲适的生活情趣。靖康之变,李清照流亡江南,在短短几年间,夫亡家破,她所珍爱的金石书画珍品不多毁于兵 之中,或失子流离之间,几乎丧失殆尽。李清照从此失去了较为优裕的生活,以及志趣相投的伴侣、情感之寄托,然而她膝下又无儿女,其后半生过的是孤苦伶仃、孤独飘零的生活,最后于凄凉悲惨的境地中悄然去世。这一段时期中,有几年(清康元年──建炎三年)是随夫处于不断流徙、客居异乡的生活。外族的入侵,破坏了词人宁静安定的生活,不停的逃亡,不停地远离家园故土;社会的动荡,现实的压迫,让她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东西,现在她的心境又是何种状况呢?这在《临江仙》一词中反映得最为明了: 庭院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肓。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种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莫心情。本词写出了她客居他乡的落寞心情。庭院深闲,江南地湿多雾,无耐只得把窗儿也关上,柳树、梅花已发枝芽,春归时令好,人却老;时移境迁,到此人地生熟,再也没有与爱人吟风弄月的心情,就连元宵放灯的盛景也无兴致去观赏,更不用说去体味冬日踏雪了。整首词不着一“愁”字,却始终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愁,这是种“栩栩然,荒荒然,幽然、悄然、无端的愁”。⑺这首词情调低沉,作者心境之郁抑可想而知。而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于任上,李清照从此陷入极度悲痛之中,她为丈夫所作祭之中,曾有如下几句: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诚自堕,怜杞女之悲深。自此后她完全陷入“衰愁凄苦”的境遇,直到去。流落江湖的女词人在这忧患余生中发出了低沉凄婉的声音,而这正是她饱经忧患的后半生的灵魂绝唱,真如诗人赵翼所言:“时代不辜诗人辜,话到沧桑句便工”。这一期便产生了李清照的杰作《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晓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得黑?恬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被称为千古佳作,佳世绝唱。整首词便是作者晚年凄凉、愁苦境况的艺术写照:在凄风苦雨的秋日黄昏,乍暖还寒的时节,晚来的寒风、雁儿南来,黄花憔悴,都深深融动了词人满情愁绪。归来堂上烹茶猜书的日子,繁花压枝,把玩书画的春晚„„都一去不复返了。故土的论、爱人的病去,以及世人无聊的诽谤,都是积郁在心头的创痕。笼罩着她的是无尽的寂寞凄凉。“怎一个愁字了得”,“愁” 词眼,在此处可不是以前“无端的愁”,而是刻骨铭心的痛,渗入心腑的衰愁、悲愁。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言:“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在此所见的是孤寂凄惶、郁郁寡欢的李清照,我们似乎已见她最后悲惨的结局 总之,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一部描述个人性性变化,展示心灵历史的宏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傅庚生评《声声慢》“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中国文学观赏举隅》)作者为闺阁中人,以词自传,展示了一个女性的丰富情感也正在于此。男性词中所描述的女性形象,多表现的是她的某一心理细微侧面,生活中的一鳞丰爪面已,零乱而不集中,形象没有系统性,更难说有什么发展变化的个性,就是同是女性词人(或诗人)也难与李清照相颉顽。即如“才华约绝代”的上官婉儿,其作品多为应制之作,实不足道也;留有诗集的薜涛,虽然也是才华出众,作品清丽隽永,却始终难脱风尘气;花蕊夫人的《宫词》数十首,然心境平淡无奇,而毫无婉转曲折之意;与李清照同代的魏夫人、朱淑贞,前者词作流传其甚少,后者则仿于悲怨,还是陈廷焯的评价较为公允:“宋女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⑼

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自明以来论词以婉约、豪放为限,张南湖云:“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和轩称首。”(王士祯《花草蒙拾》转引)明宋征壁评易安词“其词妍婉《四库提要》也说李清照抗“抗轶周柳”,都指出了李清照词风格婉约的特点。所谓婉约,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微约的感情,简言之即“曲径通幽”。然而同是婉约,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柔美是婉约派的共同特点,但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表现。柳永多发露线俚,市民意识千足;周邦彦浑厚典雅,文人色彩浓厚;秦观细赋婉丽,而“格力失之弱”。⑽李清照则扬长避短,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即前人所云“李易安词无铅粉气”,⑾清陈适焯也说:“李易安词能脱尽闺阁气”《白雨斋诗话》被前人誉为“幽细凄清,声情双绝”的《醉花阳》是词人向爱人倾吐重阳佳节深切思念之情的名篇: 薄雾浓云愁永尽,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片写白昼、夜间的孤独难熬,下片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而以“人比黄花瘦”作结,传达了自己因刻骨镂心的思念而面容憔悴的情形。全词无一字言及相思,而相思之深切又充溢字里行间,可谓委婉含蓄,“无一字不秀雅”,⑿但意思却直率明白,“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⒀ 线先生论易安词云:“她的词作,亦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欧阳修之深美,张先之幽隽,柳永之绵博,苏轼之超旷,秦观之凄迷,晏几道之高秀,贺铸之瑰丽,周邦彦之华,举不足以限之。大抵于芬馨之中有神骏之致,适足以表现其胸怀祺韵。”(《灵 词说、论李清照词》)李清照词风韵之多样样,以及其“神骏之致”,最集中地体现在其词中所谓“倜傥丈夫所”⒁上。李清照词的“丈夫气”主要指潜藏于词中的勃郁震颤的感情激流,而非昂昂藏藏的关西大汉和泼辣的铁板琵琶。而且李清照严格诗词之别,即“词之为体,要眇宜修”,⒂所以其豪气表露得曲折隐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易安词中激荡着大胆、强烈、真率的感情,易安词与佳统的词有所不同。李清照为人,爱则热烈,愁则浓重,思之刻骨,怨之断肠,形诸笔墨,则是抒情大胆、强烈、真率。对此,曾惹得一些性别守中庸的人大动肝火,大张挞伐,说她“出于小听狭慧,构于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之正”。⒃与李清照同时代的王灼也说:“作长短句,„„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夸张笔墨,无所羞畏”。(《碧鸡温志》)而这恰恰从反面描述了易安词的特点:“肆意落笔”,乃才气豪纵;“无所畏羞”,乃真情喷薄,而“无顾藉”,当是易安为人之超迈尘俗。刻骨的相思和浓重的愁怨,本是易安词的重要内容之一。她词中所表现出的相思缠绵、离愁别绪,却于“季话中有骨”,⒄而不似一些婉约词人陷入姚鼐所言的“颓废而 幽”的境地。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同时,易安词反映了作者孤傲的性格和超旷的 怀,因而构成了高远的意境。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⒅处两宋交替之际,士大夫多沉溺苟安之中,党有众浊我清,众醉我醉之感。反映在词作中,则是其弧傲的性格特征。“雪里已知春信至,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寻里已知》)、“屈平陶令,风韵正相直”(《多丽、小楼寒》)、“何须浅碧轻红色,扑克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木樨花》)、“玉骨冰肌未肯枯”(《瑞鹧鸪、风韵

雍容》)。显然,在这些词句中,作者把自我注入了这些所咏的花木中,梅之超群,菊之高洁,桂花之脱俗,银杏之纯净,实际上都是词人自我写照。从睥睨一切到弃脱尘俗只有一步之遥,精神上的优越感,使得她能轻视进而摆脱物质和精神的困境,丧现出超脱的襟怀。如《多丽》词,一面“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一面却说:“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鹧鸪天》词,一面感叹“仲宣怀远更凄凉”,一面又说:“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由此可见,易安词所表现的情感,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拔,凄苦而能自强,显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坚毅,其词中豪气正蕴于此。

三、艺术技巧的高超绝伦

李清照诗词文艺术技巧高超,而词独近于完美。王士禄《神释堂 语》说:“易安落笔即奇工”。其词之“工”非如周邦彦、姜 等着意雕琢,造语达情,而是肆意落笔,而能尽情怀,达浑成地步,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易安词表现手法新颖巧妙,主要表现在:善于移情于物。李清照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爱揉合于客观景象中,使景物成了感情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性,又丰富了词的意韵。如《醉花阳》中的起拍,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愁”与“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中,巧妙地再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她善用对比。对比是诗词中最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李肖照则将这种传统手法予以翻新,她将对比运用于全篇的艺术构思中,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天真单纯的佳女(卷帘人)与“浓睡不清残洒”的主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抒情评价公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多情;《永遇乐、落日熔全》通过良辰佳节个人处境和情绪前后截然相反的对比,传达出作者思慕昔日家园与忧愤目前时局的心情。她又将虚实融为一体,进行对比,使时空高度浓缩。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词人将“天气”、“衣”、“情怀”与往昔比较,目下为实,从前为虚,实虑参照,形成对比,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情绪。另外,在比兴、烘托、渲染待方面,李清照同样也有创造运用,这里不再一一论述。李清照善于熔铸典考故和前人诗词。据统计,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这既与秦观的“少故实”不同,也不象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更无辛弃疾“掉书袋”的习气。其显著特点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道之典,为避生僻晦涩;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大家用事,若不知用事者,此其奴也。”比如“鸿雁传书” 乃人尽、皆知的典故,易安词中所用典故较多,且多出新意。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即是旧相识”(《声声慢》)。这既用典,又似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李清照又是一个语言大师。她的词语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俗为雅。词体本源自民间,语言自力浅俗之词。后来文人词用语多尚典雅,甚至刻意雕琢,浮靡华丽。至柳永为之一变,复援“俚语俗语”入词,但又陷入“

从俗”的境况,俗过于雅了,而李清照独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斧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又如《如梦令》中“肥”、“瘦”两字,本来极为普通,少有文学色彩,而李清照在此却用它们形象地写出了风雨后绿叶肥茂,红花调残的景象,十分传宰地表达了寂寞深园中少妇惜春怜花无比惆怅的细 感情,既贴切又深刻,被人盛赞为“人工天巧”。李清照对语言的锤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话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李清照的话言还富有音乐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诣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她特别善于运用双声迭韵来增强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迭字,除了“觅觅”、“冷冷”之外,全是齿声字,读来齿牙敲击,短促轻细,造成了一种凄清的效果,用来表现词人孤寂、凄苦的复杂心理状态是再合适不过的。而最后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舌音和齿音交加重叠,又给人一种啮啮叮叮的感觉,生动地表现了忧心情况的情绪。这些又声迭韵字在音节、情调及气象营造方面,与内容紧密配合,续来朴素自然,不露痕迹,得到历代词评家好评。张端义赞道:“公孙大娘舞剑手”;徐 称之曰:“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但李清照“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格守词律又能挥洒自如,充分说明李清照语言功力的娴熟精深。李清照在语言上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柳永曾在语言的出新上获得一定的成功,但他在引用俚言信语时,未能摒弃其中芜杂庸俗的成分,使得李清照说他:“词语尘下”。秦观从当时局面语言中提炼出一种优美而精炼的文学语言,但缺乏民间语言的生动活泼;而当北宋末年大晟词人形式主义泛滥时,李清照从口语中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成分。创立了生动、清新的语言风格,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健康发展的方向,是一个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总结

李清照以其才名于世,并余响后世,称誉百年,开一代之风气,况周 《翥风词话》卷二便说:“易安笔情近浓至,意境沈博,下开南宋风气”。后世闺阁多以易安为楷模,叹其才华,羡其伉俪情深,也为她大胆追求个人幸福发掘女性自身的天赋所感动。后世以才名于世的女性世起来越多。而且,李清照不独“称 闺阁”,也影响到社会的主角──男性群落中。同代人辛弃疾、刘辰翁等皆有效“易安体”之作,且自称“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后来者更不计其数,明王士祯赏其才情,叹“易安体”之协美,意一口气和词数十首。自来女子,为男性所赏者,多为美色冠伦,或操守节烈者,而独以才华令男性倾倒者,想必仅李清照一人而已。即如与李清照同时之女词人朱淑真,后世者赏其词时,还念念不忘叹其美色绝代,寿夭命薄,且把朱淑真与西施、王昭君等并列为“古来足思慕之美人”,足令人费思。李清照天赋因不待言,其性情之开朗、热情,于美好生活的大胆追求,内心情感的直率表露,更让人叹服。在易安词中,自我意识十分强烈。面对礼教 范,她敢于追求美,敢于蔑视陋习。而封建时代的男性奔竟仕途,或多或少地丧失了自我本色,埋没了个性,一切为国主喜怒悲乐,随着更多的束缚,更多沉重的心理压迫。所发自中国男性文学之始即有“香草美人”之咏,而后则作“闺阁昵语”,身为须眉,却作妇人语。由此,他们才由衰钦佩即些敢于反抗礼教,追求自我、表现自己的女性,即如南宋大儒,总是板着面孔训人的朱 也不得不称赞:“本朝妇人能文专者,惟魏夫人、李易安也。”

总之,李清照词中突出的个性和成就,以及对艺术技巧的完善,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取得了“不徙俯视中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成就。因此,她的伤口才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溉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

注释:

⑴⑵:李清照《词论》

⑶: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⑷: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论语、学礼》

⑸:唐圭璋《词学论丛、读李清照词札记》

⑹:王国维《人间词话》 ⑺: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⑻:《花帘词序》

⑼:陈廷焯《云韶集、词坛丛话》

⑽:胡仔《苕溪渲隐丛话》

⑾:陈继儒《太平清话》

⑿: ⒀吴景旭《历代诗话》 ⒁:沈曾植《菌阁琐谈》

⒂:王国维《人间词话》

⒃:缪诚、叶嘉莹《灵奚词说》

⒄:刘臣载《词品》

⒅: ⒆:陈师道《后山诗话》 ⒇:王士祯《花草蒙拾》

(21):刘辰翁《永遇乐、壁月初晴序》

(22):徐震《美人谱》

(23):李调元《雨村词话》

参考书目:

《漱玉词集注》

王延梯注

《李清照集校注》

王仲闻校注

《重辑李清照集》

黄墨谷编注

《李清照词鉴赏》

齐鲁书社编

《李清照新论》

刘瑞莲著

《李清照全集评论》

徐北文主编

《李清照研究论文选》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

《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

《中国诗史》(下)

陆侃如

冯沅君著

《李清照资料汇编》

褚斌杰等编

《唐宋词论稿》

杨海明著

《灵奚词说》

缪钺、叶嘉莹

著 《诗词散论》

缪钺著

敦煌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敦煌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张 效 林 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史,敦煌是书法家张芝、张昶、素靖的故乡,加之20世纪初敦煌遗书墨迹和敦煌汉简在敦煌的出土,更是名扬天下,确立了敦煌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地位。一东汉时期的敦煌人张芝,字伯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位巨匠。他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主要在于他省减章草点画、波桀,独创了“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的“一笔书”,也就是“今草”,被世人尊为“草圣”,一时名噪天下,学者如云。他的草书“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虽合,数意兼包,若县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露”;“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精熟神妙,冠绝古今”;“伯英即草书之祖也”(张怀瓘《书断》语)。对历朝历代书法家的影响极其深远,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自汉末至中唐六七百年间,中国书坛即便是草书领域里声名显赫的韦诞、卫瓘、索靖、卫恒,还是像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四位光耀千古的大师,他们的草书都源于张芝的草法。家喻户晓的书圣王羲之对张芝更是推崇备至,中年就师承张芝,师法多年,始终认为自己的草书不及张芝。狂草大师怀素也认为他从张芝的书法中受益非常多。唐朝草书大家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也多次提到自己把张芝草书作为蓝本,终生临习。同时,张芝不以功名为念,多次谢绝朝廷的征召,潜心习书,勤学闻名,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他的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连王羲之也觉得自愧弗如,历史上已传为佳话,也为后人做出了楷模。与张芝同时期的张昶,字文舒,是他的季弟,在当时也是十分有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跟张芝的书法相似,当时的人把他称为亚圣。他尤善章草,极工八分,又善隶,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西晋时期的敦煌人索靖,字幼安,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是张芝之后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位有重要影响的人。他是张芝姐姐的孙子,书法上受张芝影响很深。以善写草书知名于世,他的书法,浓浅得度,内涵朴厚,气势雄厚,历来被书法家称为上乘。梁武帝萧衍称誉他的字“遒劲而峻险。遒劲处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峻险处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黄山谷也称道他书法为“笺短意长,诚不可及”。有人把索靖的书法与张芝的书法作过比较,认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两位大师的书法是各见所长。把索靖与张芝相提并论,可见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平生最重法度,不肯轻易推许古人。一次,他路见索靖书写的碑石后,竟卧于碑下,细心揣摩,不忍离去,足见其书法之精妙。王僧虔、袁昂、张怀瓘、房玄龄、姜夔、刘有定、宋曹、钱泳、阮元、包世臣、刘熙载、周星莲、朱和羹、康有为等历代书法大家和书法理论家对索靖的评价都很高。索靖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不仅是他的书法作品,他的著述《草书状》等,对书法演变、风格、气韵、用笔及章法等方面全面精避的论述,对后世书法家的书法创作的指导意义持久而深远。东汉至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南朝的羊欣在《书断》中说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是当时的四大“书圣”。苏东坡在书论中写道:“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他们点到的四个书法家,敦煌人张芝和索靖两位书法大师都在其中,可见他们在整个中国书法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就整个敦煌地区而言,除了张芝、索靖、张昶外,敦煌周边地区的梁鹄、仇靖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也是世人公认的。二

书法艺术发展到上世纪初,书坛处于低谷。学习书法的人在碑学与帖学之间争论不休,书法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1900年,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篆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洞穴中藏了历经千年的各种形式的书法墨迹与碑刻拓本5万余件,且保存十分完好,国内外研究者一片哗然,书法家们无不一睹为快,几欲疯狂,敦煌在书法界笔口相传,声名大振。与甲骨文、秦汉简牍、清代内阁档案一道被学术界并称为近代中国的“四大学术发现”。敦煌遗书墨迹的书法形式多样,包括有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诸多类型,其艺术风格更是丰富多彩,有的粗纩豪放,也有细腻典雅的,有密不透风的满篇墨书,也有空灵潇洒的逸绣之作,千姿百态,非刻意求工而意趣万端。敦煌遗书墨迹中,最早的可追溯到四世纪,最晚的大约是北宋初年的作品,前后整整跨越了七个世纪。根据这些传世墨迹、拓片所显示的年代来看,敦煌遗书几乎没有间断地向我们展示了由南北朝时期至北宋初年大致的书法风格流变以及隶、草、行、楷等书体的演变,成为这一段书法发展进程最直接的历史见证。它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发现敦煌藏经洞的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楼兰遗址发现了墨书的残纸。1990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了30余张麻纸,3张写有文字。这些文书残纸,其纸质粗精不一,但从墨迹渗透的情况看,大都适宜毛笔的书写。残纸中有西晋永嘉元年(307)和永嘉四年的年号,这批残纸是西晋至十六国的遗物,其内容除公文文书外,还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这些残纸为戌边吏士所书,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因此虽经千载而纸墨如新,书体除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还有行书和草书,字体类型丰富,反映了魏晋时期字体演变中多姿多彩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书法资料,对研究魏、晋、十六国书法的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物,不但使我们得以窥见晋人的真实用笔,而且为研究当时书风的演化提供了实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和楼兰无论行政隶属关系或交通联系都是极为密切的,敦煌地区聚集了大批的书家,文献所记载汉晋时期曾在敦煌地区活动过的就有班固、张芝、索靖等大师级书法家,并行成了风格鲜明的书法流派,其在直接对该地区的书法艺术产生影响的同时,对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敦煌遗书墨迹的问世,不仅使我们的对字体的演变发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使我们对当时书家的艺术创造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这些墨迹的本身,往往也是杰出的艺术作品,是书法学习与研究的重要资源。敦煌遗书墨迹和楼兰残纸这些实物同时也证明了在西汉时期麻纸已在西北地区流通,并且成为人们的书写材料之一。其次,汉代武威遗址所出土的带有笔庄名号的毛笔,说明了已有专门的毛笔制作坊。这些现象绝非仅仅是物质材料的问题,书写材料的进步和技术文化的传播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它从侧面反映了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地区的书法艺术的昌盛状况。

三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玉门关附近发掘出了写有汉字的789枚木简,让这些在流沙中掩埋了2000多年的敦煌汉简重见天日,无意中打开了一座罕见的汉代书法宝库,让人们看到了中华先民最早的书法墨迹。在中国书法界引发了爆炸式的震动,在中国文化界也引起了强烈而又持久的反应,受到国际汉学界的高度关注。此后,从二十世纪初至九十年代,在甘肃西部疏勒河流域汉代长城关塞遗址中又发掘出8批汉简,计25000余枚。因以汉代敦煌郡范围内发现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故称为“敦煌汉简”。特别是1990年至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敦煌市东六十一公里汉代效谷县悬泉置遗址发掘出土了2万余枚汉简,最早纪年为西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最晚为东汉顺帝永和二年(13)。其内容多与汉代敦煌、酒泉二郡的屯戍活动有关,如官府文件、通缉令、诉讼文书、戍卒的名籍、廪食簿、守御兵器簿以及边塞吏卒的私人书信,交易、借贷的契券,还有儒家典籍《易》、《力牧》等古佚书残简,是研究河西疏勒河流域的汉代屯戍情况乃至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中西交通和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批敦煌汉简被斯坦因运回英国后,法国汉学家沙畹博士很快将这批新出土的汉简编辑出版。我国文物收藏家罗振玉按照沙畹博士提供的图板资料与国学大师王国维分头整理考释,1914年,两人合著的三卷本《流沙坠简》由日本京都出版社出版。《流沙坠简》对所收录的敦煌汉简和残纸、帛书都做了精确的分类和详尽的考释,被视为首次全面解读汉简的开山之作。连一贯反对“整理国故”的鲁迅先生看了王国维《流沙坠简》序言后都赞不绝口,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国学,对弘扬中国文化艺术大有裨益。敦煌汉简,在我国已发现的汉代简牍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是研究我国汉代历史最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两汉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上世纪初,当时的中国书法界随着时代的大变革,正在寻求书法的变革,但苦于找不到可供借鉴的东西。东汉至魏晋是中国书法的大繁荣时期,而近代人看到的汉晋书法都是碑刻,没有手写的真迹。敦煌汉简的出土,不仅把隶书的成熟期由过去人们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还可以使人们亲眼目睹古隶向汉隶转化的剧变和成熟过程,也可以从中看出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启了后世的楷、行、草书。敦煌汉简书写的文字内容或是书信记事,或是公文报告,因而不拘形迹,草率急就者居多。敦煌汉简受简面狭长、字迹小的限制,章法布局仍能匠心独运,错落有致,随意挥洒。敦煌汉简的文字,篆、隶、真、行、草(章草)各体具有。在书写思想上没有受到那么多的束缚,因此,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最终成为由篆隶向行揩转化的过渡性书体–汉简。敦煌汉简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竹木简所看到的书法艺术,反映了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在秦至两汉魏晋这个大变革时期的生动面貌,从中可以发现中国文字和书法的衍变脉络和发展线索,是研究秦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看出,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敦煌汉简书法横画尖锋,末尾重顿,竖画抢锋斜下而顿收,长锋弧扬出锋,行笔婉转自如,流畅奔放,起笔干净利落,收笔果断遒劲,布白大起大落,疏密对比强烈。显然,书写者具备了高超的书写技巧和把握节奏、韵律的能力。敦煌汉简书法,是书法美学的一种具体显现。研究认为,敦煌汉简书法完成了对中国古文字的改造,开启了后世的草、行、楷书。一经出土,直接影响中国书法的创作。沈曾植、李瑞清、曾熙、郑孝胥、于右任、陈师曾、樊增祥、叶昌炽、王世镗、叶恭绰、周树人、沈尹默、王薳、卓定谋、郑诵先、高二适、谭延闿、溥儒、王蘧常、王瀣、张大千、谢无量、徐生翁、李苦禅、刘庆笃等当时的一些书法名流都从中汲取养分,形成各种书法流派,以致在清末民初出现了书法创作的有一次崛起与高峰。

发表于《书法导报》2016年4月6日二十三版

读李清照词有感

四年级 祁艳云

寒假期间,难得闲适,便找来李清照的词读。李清照属于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之一,她独创了易安体,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词人,她的词寄托着她的情感,可谓至诚。

她的词低吟浅咏、缜密典雅。词人将情融入富有感染力的景物中,再通过勾画将情传导给读者,深深的打动读者。如她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一寒字将读者带入惆怅的境地,“花残、香消”这触目伤情的凄楚,使人魂断、咽泣不已,悲凉气氛从字里行间跃然而出。凄婉的情调生动、感人。

词人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感情,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空间,越读越意味无穷。人的情绪容易波动,难于把握。思念之情乍现还隐,反反复复。例如她的《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寂寞”因他不在身边而生,含蓄委婉的道出对他的思念,当然读者还可以任意的发挥自己的想象。

词人通过对自己忧、乐的描写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具

有强烈的感染力。词中尽情的渲泄内心的痛苦之情,催人泪下,令人泪尽心难平。例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中用语浅显易懂,词人感情毫不修饰,全部情感倾泻而出却不失真诚。掩卷而思,深感李清照的词流传千载而不昧,在脑海中日久弥新。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⑤。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⑦。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6072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6月11日
下一篇 2023年6月11日

相关推荐

  • 加油站年度安全总结

    加油站年度安全总结3篇 安全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空间和时间二者不同时具备时,产生安全状态或者危险状态。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

    2022年12月20日
    96
  • 2022新生军训简易心得

    2022新生军训简易心得(5篇) 据记载,在商代,由于诸侯间战争增多,统治者对军事训练日益重视,除了对正规军队进行训练外,还通过学校对各级贵族进行军事教育。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

    2023年5月4日
    81
  • 租房协议书合同简单范本

    1.租房协议书合同简单范本   出租方_________(甲方)身份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租方_________(乙方)身份证:________…

    2022年12月10日
    85
  • 2017年驾校领导讲话稿

    驾校就是能使人掌握驾驶技术,并教会人安全驾驶文明开车并协助其通过车管部门的考试取得驾驶证的培训单位。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7年驾校领导讲话稿,仅供参考。 2017…

    2023年1月17日
    102
  •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家长会发言稿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家长会发言稿5篇 你知道吗,家长会的顺利开展花费了老师们很多的心血。家长会主要是让各位家长更多地了解一下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向大家传达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工…

    2023年4月29日
    98
  • 电脑采购合同

    甲方: 乙方: 今甲方向乙方采购一批电脑,为友好合作,特定如下合同。 一、采购产品名称、价格和要求。 1、甲方向乙方定购的电脑配置,(详见附件一;电脑设备配置单)共计 台,单价为:…

    2022年12月12日
    10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