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姓的研究报告

关于黄姓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因为我自己本身是姓黄的,所以我对黄姓十分感兴趣,想了解了解。于是,我调查、并写了一个关于黄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浏览

2、查阅有关的书籍和报刊

3、调查和访问

三、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因特网 中国黄氏来源 1伯益的黄氏子孙

2台骀的后人 3古代南方蛮族的子孙

书籍 黄姓名人 黄歇、黄巢、黄庭坚、黄继光、黄龙宗、黄道婆、黄景仁……

报刊 中国黄氏发源地 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

广播 黄姓人口 如今,黄姓是中国第八位大姓,占全国人口的2.2%,共2899万人。

四:结论 1.我们黄姓的历史悠长,在夏朝开始之前,就出现了黄氏的祖先,他们建立了黄国,后来将国名改为黄子国。春秋初期,楚国最强,只有黄子国和随国敢与其抗衡,后来被楚国吞并。黄姓人就各奔东西,散布在了各个地区。

2.黄姓的历史十分辉煌,出名的人很多,如黄飞鸿、黄香、黄石公等黄飞鸿精通,武术和艺术,到处行医,到处仗义;;黄香是东汉神童,既聪明又孝顺;黄石公熟知兵法。

3.黄氏如今是我国的第八位大姓,占全国人口的2.2%,一共有2899万人。

关于林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姓氏源流】

林(Lí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为黄帝高辛之后商汤子姓后裔,其始祖为比干。据《晋安世谱校正序》、《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为黄帝高

辛之后,商汤子姓后裔,以居地为氏。

2、出自姬姓,得姓始祖周平王有庶子开。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东周时,周平王的庶子名开,字林,其后子孙以祖父字为姓,称之为林姓。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在迁都之后,实行汉化,将本族原来复姓丘林姓的一部分改汉字单姓林氏,是为河南洛阳林姓。

【得姓始祖】

林坚。商朝末年,商纣王宠爱妲己,荒淫无道,杀害忠良。比干做为纣王的叔叔,对纣王丧尽天良的行为一再劝阻,纣王从来不听并且怀疑比干是否忠心,于是惨无人道地剖开了比干的胸膛,挖出他的心。比干被害的消息传到家中,比干的夫人陈氏担心纣王再来加害,于是不顾怀孕在身,带着奴婢逃到朝歌(今河南省汲县)一带的长林山中避难,就在当地生下了一个儿子,因常喝泉水便起名字叫泉。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厚葬了比干,四处寻访比干后人的下落。陈氏于是带着儿子泉去见周武王,周武王有感于比干的儿子在山林中所生,其父坚贞不屈,便赐他姓林名坚。从此,以周武王赐名林坚为标志,林姓正式诞生。林坚从而就成了林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林姓最初发祥于河南省境内。自周武王赐名林坚,林坚食邑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后,子孙世袭其爵。春秋时期,林姓由于官职调迁与避乱隐居,散居于周(今陕西、河南一带)、鲁、齐、卫等地。战国时期,赵宰相林皋,始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县西北),生有九子,分别为文、成、宣、化、德、修、明、勉、昭,父子均十分贤德,被称之为“九龙之父”,“十德之门”。后来因为赵王妒其才能欲加害,所以迫使林姓举家迁至西河(即榆林河,流经陕西榆林,注入永定河)避难。汉朝时,林姓子孙历任少府、太子太傅等官职,从而在济南地区使林姓成为名门望族。后由于再次遭受政治迫害,中原林姓在东汉末、三国时期大批南迁,迁入江浙一带。至西晋末年,中原林姓开始进入福建。林坚八十一代孙林颖之长子林懋曾任下邳太守,分出了下邳林姓;次子林禄曾任晋安(今属福建省)太守、晋安郡王,死后葬于惠安县涂岭九龙岗,成为海内林姓拜谒圣地,为林姓在福建开基始祖。其苗裔散居侯官、福唐、长乐、惠安、龙溪、漳浦等地,称“闽林晋安世系”,成为林姓最大、最著名一支。晋安林姓又派生许多支派,最盛的有两支:一为侯官世系(今福建省福州),民族英雄林则徐即属此支后裔;一为莆田世系,此支自林禄之孙林绥始,林绥的十三世孙林披生九子,俱官刺史,号“九牧林家”。晋安世系分支较著名的还有琼州世系与睢阳世系,分别在唐朝与南宋时迁入海南,并且部分由于战争在明朝时散居于河南、甘肃等地。林姓在唐朝时最早入台,在明清之际,闽粤沿海地区的林姓开始移居台湾,繁衍发展。林姓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分布较多、约占全国林姓百分之六十,为我国典型的南方姓氏,如今已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还远播到港澳与国外。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一七。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调查王姓历史的题目。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

历史、现代的名人

战国时“鬼谷先生”王诩、书法家王羲之及王献之,文学家王维、王勃、王昌龄,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有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上网、问家长

王姓的历史由来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4.出自妫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赐姓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四、结论

1.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现代的名人„„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2.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我刚刚“竣工”的作品,可能比较长:

环保从我做起

——关于本班同学环保意识的研究调查

一 问题的提出

现在政府都在注重人们对环保意识作为一个目标,我们想看看本班的同学平时有没有做到环保,知不知道什么才是环保,又如何才能做到环保。于是,便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

二 调查方法访问全班同学认为如何才算称得上是环保上网浏览我们应该做到那些环保行为实地观察同学们的环保行为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受调查人 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能节约用水用电,不乱丢垃圾 其他环保行为 不环保行为

全班53人 16人 42人 用报纸卷制的铅笔、见到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来,节约纸张 乱丢垃圾,不节约用电,不节约用纸,浪费粮食,糟蹋粮食

我们应该做到的一些环保行为:

一、野餐时的垃圾不要随手扔掉,如果没有垃圾箱,就应该全部拿回去。

二、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杜绝家家电污染。

三、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

节约每一张纸,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节约每一升油,减少空气污染源。

每个同学都应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少用一次性制品,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同学们对环保的看法:

有人说,能节约用电的就是环保。

有人说,能够节约用水用电,不乱丢垃圾节约纸张的就是环保。

有人说,能够保护环境的就是环保。

四 结论

1、虽然同学们的环保意仍然不够强,但是大多数同学都懂得去减少用电量,用水量,不乱丢垃圾。在本班,有53名同学,能做到这些的有42人,站本班人数的79.2%,人数还不能达到90%。按照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说有11位同学连这么简单的环保举止都没能做到,人数占本班的人数20.8%。

2、同学们还不能了解并参加一些环保活动,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就从同学们参加近段时间所举行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人数上看,比原来能减少用水量、用电量的人数减少了26人。到调查中,我们还听到一些同学们说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3、我们要想做到环保,还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环保!申请成功

您获得KK号:18839605.密码:1234567

网址:

登录7K7K

建议用笔抄到纸上,千万不要将密码记到QQ签名或其他别

关于司马性的研究报告

一、主题的提出

百家姓中姓氏众多,也有很多我们平时接触不多的复姓,我们挑了一个 ——司马姓。司马姓氏也曾今人才辈出,有司马光、司马迁、司马谈〃〃〃〃〃〃 但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了,所以我们打算对这个古老的姓氏做一个研究报告。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①:上网浏览, ②:查阅书籍 ③:询问大人

三、调查的资料的整理和总汇

①关于现在姓司马的人数:数量少在三百名之后。

②司马姓的来源: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同宣王时,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晋元帝司马睿,本姓生,改姓司马,其后亦为司马氏。③司马氏名望]

司马氏虽然没有列在百家大姓之内,但也是中国的一个著名复姓,其家族人才辈出。如西汉时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尤其是司马迁,他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入狱,受腐刑。但他忍辱负重,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这部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因作《子虚赋》、《上林赋》而特受汉武帝赏识,他与卓文君的浪漫爱情故事更是千古绝唱,流传至今。又如三国时期的魏国权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是魏国大将军,在曹芳即位后,和皇族曹爽受遗诏辅政。后来他杀曹爽专国政。司马师是其子,在他死后继为大将军,杀曹芳,立曹髦。司马昭继其兄司马师之后,也为魏大将军。“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这句大家熟知的话出自魏帝曹髦之口,曹髦后被司马昭所杀,改立曹英。后来司马昭自称晋公。他死后,其子司马炎建立了晋王朝。再如北宋大臣、史学家司马光,他编撰了《通志》,后被神宗赐书名为我们熟知的《资治通鉴》。“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司马名人,除上述数者外,还有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司马牛,秦末司马欣、司马卭,东汉末年“水镜先生”司马徽等。④姓司马的名人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司马光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典故传世有:司马光砸缸。

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晋朝的开国君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 司马炎,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同时于268年颁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濬等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

司马谈(生卒年待考),夏阳嵬东乡高门村人(今陕西韩城)。司马迁之父。著名汉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其父司马喜为五大夫。谈自幼向方士学习天文地理,拜杨向为师学习周易,拜黄子为师学习道家学说。

汉建元至元丰年间(公元前140~前110年),被封为太史令,掌管天文地理,不治政事。

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首赴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谈因病留守周南,未能与武帝同行,郁愤而亡。临死前,其子司马迁刚好从巴蜀返回,两人见面于黄河与洛水之间。司马谈握住司马迁之手哭着说:“我们祖先大多为太史,自上世起曾显露功名。虞夏之时,即掌管天官之事。后世中断,难道到你为至吗?你若再为太史,我们祖业便可接续下去。现在皇上承袭千年传统,赴泰山封禅,而我不能同去,这是天命。我死后,你必然为太史。做了太史,别忘了我终生欲立论著史的夙愿。并且你要于后世立身扬名,荣耀父母,这也是最大的尽孝之举。自孔子著《春秋》至今,四百余年间,诸侯互相兼并,记事著史之业,无人问津。今日汉朝兴旺,天下一统,既有明主贤君,又有忠臣义士。我为太史,而没有完成历史论著,使天下文字废弃,深感遗憾。这一点你能理解吗?”司马迁涕泪俱下,哭着答道:“孩儿虽然不太聪敏,一定要全部收集记述祖先积存的历史见闻,丝毫不敢有所缺失。”听完儿子的话,司马谈便合上了双眼。司马谈号为“太史公”,他恐怕学人对文化精神领会不准而产生迷惑,便对阴阳家、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的基本要旨予以论述。司马谈逝世后,百姓崇祀其为乡贤。

〃〃〃〃〃〃

四、结论 司马

①源出于姬姓,司马为中国复姓。相传帝少昊开始设臵司马一职,为天下军事长官,周代称为夏官大司马。周宣王时帝姬颛顼的后裔程伯休父任司马一职,曾在征伐徐方(今江苏)的战斗中立过很大的功劳。程伯休父的子孙世续其职,子孙称司马氏。又春秋时,在宋、卫、齐等国的公族子弟中也有任司马一职的,其后代也有以司马为姓的。

②历史中人才辈出;有司马迁、司马光、司马谈〃〃〃〃〃〃

③他们的后代大都居住在先秦时期,司马氏族人已分布于郑(今河南新郑)、晋(今山西)、卫(今河南濮阳)、程(今陕西咸阳)等地。《姓氏考略》载,司氏最早繁衍发展中心是古代顿丘。就是现在河南清丰、浚县之间一带,该地名曾出现于《诗经》中的《卫风〃氓》中,是一个与中华民族有深厚渊源的地方,根据考证,这个地方在春秋时代是属于卫国的一个邑,到了战国时代又改隶魏国。

两汉时期,司马氏主要分布在今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其中河内郡(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地区武陟县西南一带)一直是司马氏的重要聚集地。

三国曹魏时期,河内温地(今河南温县)出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后其孙司马炎废魏建晋,都于洛阳。从此,河内郡成为司马氏家族最著名的郡望。司马氏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西晋和东晋政权,共历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进一步扩大了司马世家的影响。东晋王朝灭亡以后,司马氏步入平稳发展时期,由于历史上复姓改单姓的规律,司马氏大许多改为司氏、马氏、同氏、仝氏、冯氏等,亦由维持司马氏复姓者。

如今,司马氏仍为复姓中的大姓,分布较为广泛,在河南省的洛阳市、偃师市、温县,陕西省的韩城县,山西省的涑水县,安徽省的宿松县,湖南省的湘潭市、湘乡市、湘阴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司马氏族人分布。

苍南县史志办—–苍南县黄 姓

以国为姓——始祖陆终

陆终,据《史记·楚世家第十》记载,为颛顼之曾孙,吴回之子,约在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公元648年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姓。陆终,生六子(都是剖开母亲右胁而生),长昆吾、次参胡、三彭祖(为彭姓始祖)、四会人、五曹姓,别名振锋(为曹姓始祖)、六季连(黄氏宗谱·载为惠连)为黄姓第2世祖。昆吾这一族在夏朝曾经为伯侯,到了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彭祖这一族在商朝曾经为侯伯,商朝末年,也被所灭。

黄姓的起源与演变

①出自嬴姓。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犹有黄国故城。黄既为楚所并,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伯益之后,受封于黄,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以国为氏。此黄国故址在今河南省潢川西部。②据《宋学士集》所载,少昊氏裔孙台骀,封于汾州(在今山西省汾水流域),其后为沈、姒、蓐(辱)、黄诸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其后亦以黄为氏。③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新唐书·南蛮传》所载,邕管蛮有黄姓。唐人黄少卿、黄少高、黄少温,都是南蛮黄姓后裔。

第一支源出嬴姓。4000多年前的炎黄时期,在中国华北燕山山脉一带活跃着一支部落,史称东夷。东夷族人崇拜鸟,以鸟为图腾,并以鸟为氏族徽记,鸟名为氏族名称,进一步发展为官名和姓氏。当时的东夷部落中已经存在9支强盛的氏族,史书中有时称为“九夷”,其中的一支名黄夷,崇拜黄莺。黄夷人也称黄人、黄族,初居于燕山南,虞舜时期称为古幽州。后来,黄人向东南迁徙,一直活跃在河北东南和山东东北部地区,至今在这片土地上仍能找到黄人的足迹,如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束鹿县的黄丘、山东黄县东的黄城集、荣城东南的黄山、济南西南的黄山等等。黄姓出自嬴姓,传说是“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的后裔,少昊氏族以燕子为图腾,嬴是燕的异体字又是同音,以嬴为姓。少昊之子皋陶在尧舜时代掌管刑法和司法,其族以偃为姓,为燕氏族的另一大系。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后因助大禹治水有功,继承燕氏族的嬴姓。山东莱芜西南是古嬴地,南临嬴水,是东夷族中以鸟为图腾的嬴姓部落主要的活动地区。黄人是东夷嬴姓部落的一支,随着东夷部落的强大和主宰中原,黄人也一路迁徙到河南黄水两岸地区,即今河南新郑和密县一带。在夏朝,黄人的一从河南黄水迁到汾川,即今山西绛县西洮水北岸的横水,建立了黄国。直到春秋初黄国为晋国所灭,子孙以黄为氏。这是中国最早的黄姓,但这支黄后裔衰弱,在史书上仅出现过晋大夫黄渊一人,后代默默无闻。

在河南的黄人继续向南方迁移。大约在商朝中期,黄人在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建立了另一个黄国,古城在今河南潢川县西隆古。这支黄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不俗,进入周朝成为子爵诸侯,周旋于南方楚国和北方鲁国之间。春秋时公元前648年夏,楚成王灭了黄国,黄国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族人很快在河南和湖北地区蔓延开来。此支黄姓有3300多年的历史,普遍使用黄姓是在国亡之后,这也至少有2600多年的历史。在战国楚考烈王时代,黄国后裔黄歇任楚相,开基于江夏,封为春申君,封地在黄国古城,河南潢川县直到清朝仍称春申镇。

第二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当然,黄姓中也融入了南北民族的血液,如汉晋时期的匈奴屠各部人、唐朝的突厥突骑施部人、邕管蛮人、广西的乌浒人、金代的女真人和清朝的满洲八旗诸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成汉族。

江夏郡

江夏郡。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初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县)。辖境相当于今湖北省北部及河南省南部。

紫云堂

据文献记载,唐初垂拱二年(686),福建泉州大富翁黄守恭因桑园桑开白莲,遂献园建寺,名叫莲花道场,后改名为开元寺。又因建寺时曾有紫云盖地,遂别称紫云寺。黄守恭建寺积德,其后裔以紫云堂为堂号。

苍南黄姓迁徙

苍南黄姓,是历史悠久的望族。据史料考证和《黄氏宗谱》记载,基本上都是五代、宋、明末以及清初入迁的福建泉州黄守恭之苗裔,遍布全县36个乡镇。黄守恭,唐高宗时人,居福建泉州城内,相传开元寺乃其故宅。妻郭氏(一说李氏),生四子:经、纪、纲、纶;妾秋花(一说侧室司马氏),生一子名继。自舍宅建开元寺后,长子黄经徙居南安县芦溪,次子黄纪徙居惠安县锦田,三子黄纲徙居安溪县东郊,四子黄纶徙居同安县金柄,妻与妾挈五子黄继徙居广东诏安开基立业。

长房黄经支派

裔孙入迁苍南定居的有:凤池对务山黄姓始迁祖黄振吾于明天启年间为避战乱,由福建南安县罗东埔头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桥墩金山头始迁祖黄先郎(字文昭)于明崇祯元年(1628)由福建长溪(今霞浦)县赤岸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宜山上黄黄姓始迁祖黄孟一(字仲煦)于清初由福建长溪(今霞浦)县赤岸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宜山下黄黄姓始迁祖黄孟珂(字万清)于明嘉靖(一说万历)年间由福建南安县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凤阳龟墩黄姓始迁祖黄员山为避耿王耿精忠之乱,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由福建南安县十五都崩山溪井门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项桥垟头黄姓始迁祖黄子华、黄子荣兄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福建南安县吕垟埔头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沪山塘下黄姓始迁祖黄先昭(字吉)于明崇祯元年(1628)由福建长溪(今霞浦)县赤岸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次房黄纪支派

裔孙入迁苍南定居的有:宜山珠山黄姓始迁祖黄晟,五代时官通议大夫,识微见远,因闽乱弃官不仕,于后晋年间由福建长溪(今霞浦)县赤岸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括山张家庄黄姓始迁祖黄德昭(字子良)于明末清初由福建长溪(今霞浦)县赤岸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钱库黄判桥黄姓始迁祖黄德昭于后晋天福八年(943)由福建长溪(今霞浦)赤岸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金乡黄家宅黄姓始迁祖黄搜(字仲规,号民田),系黄晟之四子,约于宋时由福建泉州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腾垟后车黄姓始迁祖黄遂,其高祖黄凤山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惠安县锦田挈眷入迁平阳县凤山头,至黄遂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渎浦平水桥黄姓始迁祖黄希图于清顺治年间挈子黄专由福建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沿浦岭尾黄姓始迁祖黄泰来于清初由福建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龙港殿后黄姓始迁祖黄凤梧于明季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金乡河头黄姓始迁祖黄文谷挈三子黄佛璧于明季由平阳县高黎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灵溪河口黄姓始迁祖黄景熠于清康熙四年(1665)由福建晋江县龟湖入迁平阳县腾蛟泗马,康熙十六年(1677)转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舥艚西浦口黄姓始迁祖黄天造于明季由宜山珠山移居江南21都林庄里,即今西浦口,繁衍成族,支分各地;凤浦寺后郑黄姓始迁祖黄秀泉于清顺治年间由福建入迁平阳县33都麻车头,后转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江山西河边黄姓始迁祖黄邦盛于明季由平阳县万全西垟黄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马站金山黄姓始迁祖黄源球、黄源瑞兄弟,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瑞安县丽岙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金乡灵峰黄姓始迁祖黄万畴于清康熙年间由福建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沪山六板桥黄姓始迁祖黄光纯,字君伦,号静夫,南宋庆元年(1195)乙卯科进士,官刑部侍郎,升奉政大夫,于南宋淳祐二年(1242)入迁温州城西门定居,长子黄德岑,官礼部仪制,升山西监察御史。黄德岑之子黄应秋,由温州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望里南茶寮黄姓始迁祖黄有富,其先祖黄敦,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唐乾宁三年(896)挈眷南下福建泉州开元凤栖定居,后裔黄富年以文章著称,游学至平阳定居,17世孙黄有富迁龙港江口,以渔业为生,繁衍后代,解放后移居来此定居。三房黄纲支派

裔孙入迁苍南定居的有:矾山大埔头黄姓始迁祖黄宏举(何时迁居来此不详);云亭虎头鼻黄姓始迁祖黄平,由福建同安县初迁作堡建坑,二迁马站藏宝路下,三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南坪毕湾黄姓始迁祖黄奇晖,(何时不详)由北港凤卧湾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桥墩小玉沙黄姓始迁祖黄一举(字廷用)、黄子其、黄云卿兄弟,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安溪县葛盘,南安县隍川、埔头等地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蒲城西门第四巷黄姓始迁祖黄生养挈长子黄光环于清康熙年间由福建泉州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信智韭菜园黄姓始迁祖黄振盛,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漳州长泰县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浦亭岭头、沪山畔河黄姓始迁祖黄忠进,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入迁瑞安38都碗窑,后转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云岩三峰黄姓始迁祖黄月将,先祖由泉州安溪县迁至漳州定居,繁衍成族;黄月将于明季由漳州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凤池溪头,黄姓始迁祖黄茂丝,其父黄心吾于明季时由福建泉州晋江县檗谷坑入迁平阳县坡南七星井,后迁北港南湖横山(今北山),五子黄茂丝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信智朱家垟黄姓始迁祖黄心程,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冬与北港凤卧湾始迁祖黄安泉,由福建安溪县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对务西山黄姓始迁祖黄森吾于清康熙年间避耿精忠之乱,由福建安溪县入迁平阳县北港凤卧湾,后转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莒溪街头黄姓始迁祖黄友采,于明天启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南门外安乡入迁平阳县顺溪五十丈定居,后裔分支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钱库黄车堡黄氏始迁祖黄玉福,于清康熙年间由福建安溪县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大观岭北黄姓始迁祖黄心田,于明末清初为避乱,由福建泉州安溪县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金乡倒桥黄姓始迁祖黄立共,字天际,其子黄成美于清初由麻步古竹头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灵溪上林五房内黄姓始迁祖黄杨日,于万历三年(1575)挈兄弟杨己、杨震、杨贞、杨元等5人,由福建永春县南桥头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灵溪黄宅内黄姓始迁祖黄显达、黄显奇兄弟,于清康熙年间为避耿精忠之乱,于清康熙年间辗转反复,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金乡牛卧龙黄姓始迁祖黄迥初,原属入迁平阳北港凤卧湾肇基祖黄安泉派下,至黄迥初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大观大埕龙关寺黄姓始迁祖黄景添,其始祖黄尊梧,字志炜,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安溪县入迁平阳北港凤卧湾,至黄景添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马站下魁黄姓始迁祖黄道辰,字朝义,来此定居(何时由何地迁来不详),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湖前半河黄姓始迁祖黄甫笃,于明末由马站铁场转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霞关瑶洞黄姓始迁祖黄启温、黄启平兄弟,于清初由福建泉州府晋江县21都五宝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矾山圆盘黄姓始迁祖黄世谟,名俞,由福建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南坪深湾黄姓始迁祖黄太迎,号贞恺,由福建安溪入迁平阳县北港立湖,后转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魁里南垄黄姓始迁祖黄世明、黄世灿兄弟,于清时由福建入迁平阳转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城门铁场黄姓始迁祖黄廷恩,清康熙年间避耿精忠之乱,随父(与马站石头岗黄姓同出一源)由福建泉州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

四房黄纶支派

裔孙入迁苍南定居的有:渡龙西程坑边黄姓始迁祖黄忠美,于明嘉靖十六年(1588)由福建同安县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湖里坎头黄姓始迁祖黄让专,于明末由乐清入迁石砰青山定居,后裔分支来此,繁衍成族,支分各地;马站顶魁黄姓始迁祖黄凤明、黄凤阳兄弟,于清康熙年间避耿精忠之乱,由福建同安县入迁瑞安县牛卧岭居住,后转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支分各地。

苍南黄姓人口

苍南黄姓人口发展史

苍南原属平阳,于1981年从平阳析出建县。据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记载,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7)统计,平阳县总人口36772人,黄姓约2380人;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统计,平阳县总人口61290人,黄姓约4000人。元至元年间(1264—1294)统计,平阳县总户数53072户(没有统计人口)。明洪武年间(1368—1398)统计,平阳县总人口170358人,黄姓约11000人;景泰三年(1452)设置泰顺县,从平阳县归仁乡析出38都、39都、40都划入泰顺县,是年统计,平阳县总人口减至85841人,黄姓约5580人;嘉靖年间(1522—1566)统计,平阳县总人口86719人,黄姓约5600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统计,因平阳沿海迁界,逃亡人数约43200人,实际居住人口43554人,黄姓约2800人;宣统三年(1911)统计,平阳县总人口469760人,黄姓约30420人。民国9年(1921)统计,平阳县总人口674765人,黄姓约43860人。1990年7月1日零时,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全县黄姓在籍血缘人口为6788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5%,名列全县426个姓氏的第3位,其分布遍及全县72个乡镇(不按序列)见表。人口比较集中的有26个乡镇。至2000年底为止,全县黄氏在籍血缘人口约72795人,名列全县426人姓氏的第3位。遍及72个乡镇,人口居多的有灵溪、金乡、龙港、舥艚、钱库等镇。

2004年7月1日,据苍南县公安户口统计资料,全县在籍黄氏血缘人口为7794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5%,列居全县第3位,成为全县十大姓之一。人口比较集中的千人以上的乡镇有灵溪、龙港、金乡、钱库、舥艚、宜山、桥墩、马站、仙居、新安、凤池、矾山、望里、浦亭、炎亭、石砰、大渔、霞关、赤溪、芦浦、藻溪、沿浦等22个乡镇。

苍南县分乡镇黄姓(1990年)第四次人口统计表乡镇名称

人数

乡镇名称

人数

乡镇名称

人数

乡镇名称

人数灵溪镇

3090

灵江镇

940

沪山乡

1938

凤池乡

1527渎浦乡

2512 浦亭乡

1033

对务乡

1122

大观乡

1362龙港镇

2307 沿江乡

692

龙江乡

311

白沙乡

777海城乡

499

宜山镇

2508

铁龙乡

1512

平等乡

369凤江乡

1105

云岩乡 868

江山乡

1574

湖前镇

283钱库镇

2726

芦浦镇

1796

望里镇

1138

仙居乡

1878新安乡

1760

陈东乡

1180

项桥乡

624

夏口乡

326括山乡

1034

金乡镇

6484 舥艚乡

2661

大渔乡

1159石砰乡

1253

新城乡

2357 炎亭乡

1096

藻溪镇

845渡龙乡

644

繁枝乡

177

挺南乡

桥墩镇

1330观美乡

299

南水头乡

298

黄坛乡 179

莒溪镇

355五凤乡

281

碗窑乡

135

腾垟乡

643

大龙乡

320天井乡

210

矾山镇

677

华阳乡

122

昌禅乡

126埔坪乡

168

南宋乡

南堡乡

357 马站镇

605沿浦乡

438

南坪乡

384

渔寮乡

373 蒲城乡

252云亭乡

619

霞关镇

517

城门乡

384

魁里乡

929岱岭乡

澄海乡

237

赤溪镇

220

龙沙乡

220半垟乡

386

凤阳乡

247

中墩乡

538

信智乡

371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6175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6月16日 01:41
下一篇 2023年6月16日 01:41

相关推荐

  • 公司元旦晚会主持词范文

    公司元旦晚会主持词范文   主持词需要富有情感,充满热情,才能有效地吸引到观众。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越来越多的活动集会都要用到主持人,现在你是否对主持词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2023年9月18日
    145
  • 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文

    一、出租房屋情况 (一)房屋基本情况 1、产证编号: 2、权 利 人: 3、房屋座落: 4、建筑面积: 平方米 (二) 甲方作为该房屋的【房地产权人】【代管人】【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022年12月15日
    177
  • 三八温馨妇女节活动的主持词

    篇一:三八妇女节活动主持词 一、 开幕辞(背景音乐: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主持人(男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女同胞们,大家上午好!如诗如画三月天,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2023年1月14日
    175
  • 领导干部追悼会悼词

    领导干部追悼会悼词 区机关招待所所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7月8日早5时50分逝世,终年44岁。同志是*人,1960年11月出生,1977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8月加…

    2023年1月26日
    199
  • 作文老师评语(通用12篇)

    作文老师评语 篇1   “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就是我最难忘的评语之一,这是班主任张老师四年级时给我写的评语。说实在的,在以前我是一个成绩不错但有些调皮的学生,是…

    2023年2月25日
    171
  • 中学开学典礼学生发言稿5篇

    中学开学典礼学生发言稿5篇 如今,我们都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期待着结交各方英才,期待着三年后硕果累累的金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

    2023年4月21日
    1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