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家长和老师是经常要打交道的,但隔行如隔山,多数家长对老师和教育这个领域不大了解,就如同老师不了解家长和他的企业一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欢迎阅读!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1
与孩子老师沟通的技巧一:要从内心深处尊重老师
通过一些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喜欢对任课老师作评论,这是对老师不尊重的表现。每个老师都是爱学生的,家长要在内心深处尊重老师,并且要在学生面前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老师,这样就会使学生与老师双方关系更为密切,更有利于学生摆正学习态度,消除逆反心理。即使老师确有过失,家长也应耐心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理解老师,说明老师的初衷和出发点是要他进步,这样有利于孩子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与孩子老师沟通的技巧二:扮演师生间的沟通者角色
家长要认真扮演孩子与老师间的沟通者角色。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形成合力,不可将问题放着不解决。面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而家长也应从老师口中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这样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电话和短信沟通,在你不确定打电话时间是否合适时,短信是个折中的方案,或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e-mail的形式来联系。
与孩子老师沟通的技巧三:家长会后一周内与老师面谈
在充分尊重老师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沟通时机。许多家长为了能够将孩子的情况统统掌握,就在开家长会前抓紧一切机会与老师单独交谈,这种心情老师能够理解,但家长要考虑到老师在开会之前要将班级与年级其他班级情况横向比较;与本班的历史情况进行纵向分析;对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分析,所以,会很忙碌,不会有充分的时间与个别家长接触。一些家长建议,如果觉得会后时间晚了,就在家长会后一周内与老师预约面谈,那时老师会有充分的时间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情况,而家长也会有机会看到比较完整的统计数据,准确掌握孩子的情况。
与孩子老师沟通的技巧四: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和老师讨论研究的范围,应不只限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学习是许多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主题。在沟通中家长应咨询孩子这段时间和以前比较有哪些变化,学习是不是更主动?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只关心成绩的高低。此外,孩子的行为、情绪、兴趣、同学关系、思想品德修养、青春期心理也是沟通的重点。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2
一、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的学生
每一位老师都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教的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不同旧时的师徙关系。师傅在向徒弟传艺时总会“留一手”。而我们当老师的并不想要什么回报,只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成人,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为了自己的学生,他们牺牲了很多,做学生的首先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要礼貌地打声招呼。有的同学看见老师就会问声“老师好!”或者是点点头笑一笑。无形中就尝试了一次成功的师生交流。而有的同学却与之相反,见到老师不开口,甚至是避开走之。其实要与老师交流,敢于开口是很重要的,因为开口,就会有交流的基础和空间。上课认真听讲,不扰乱课堂秩序,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二、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学生
经常会听到很多学生说:“那个老师课讲得并不怎么样!”他的水平太低了,甚至还产生种怀旧的感叹,我小学的某某老师还教我们多好啊!等我们长大以后才知道这种想法和看法,是多么的天真和幼稚。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中说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要去适应许多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才能获得很多新的东西。老师从年龄、阅历、学问等方面水平肯定是比学生高的。作为学生应该向每一个老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和老师的距离因为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间交流的第一步,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会加深师生彼此的了解和情感。
三、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消除“老师真烦”的观念的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些题做错,还有犯错误,作为教师进行及时订正和处理,有一部分同学却把这种行为认为“老师真烦。”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老师不了解情况而批评错学生的事情,这时作为学生并没有努力克制自己,不要与老师顶撞,防止矛盾双方都不冷静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要体谅老师。因为,“人无完人,玉无完玉”嘛,老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和批评不当的时候,作为学生事后应及时找老师直接面谈或让他人转告也可以,用书面的方式向老师进行解释,一时解释不清时可暂时放下,待以后再寻找合适机会消除彼此误解。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出一点失误在所难免。学生向老师提建议也理所当然。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涉,也是情感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学生委婉地提建议,以诚恳的态度感动老师只会加深师生情谊。
四、犯了错误要敢于承认、及时改正,相信老师是学习益友的学生。
学生成长过程中,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人,如果你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会伸手帮助你的。老师也是你的朋友,是学习、成长的益友,有的同学本知道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里服气,嘴上也死不认错,与老师搞得很僵,要知道,老师很不喜欢爱顶撞的学生!有的学生被老师批评一次就特别害怕那个老师,认为老师对自己有成见。这都是没有必要的。错了就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改正就是好孩子。老师不会因为谁一次没有完成作业,有一次违反纪律就认为他是坏孩子,就对他有成见。相信老师是会全面客观地评价他的每一个学生的。
当然,作为我们老师,也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诚是一笔无价的财富”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在真诚面对,互相建立信用,因为你对别人真诚了,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真诚!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3
一、语言的人性化语言作为人与人沟通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应该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尊重幼儿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
教师说话时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平时与幼儿说话时应尽量注意保护孩子的“面子”。
小班的幼儿偶尔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尿了裤子不愿意告诉老师,怕老师说:“你怎么会尿裤子?”这样一说,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就会笑话自己尿了裤子,被大家笑话多没“面子”呀,只有自己忍着。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考虑一下,照顾孩子的感受,蹲下来亲切地、轻声地说一句:“没关系,我们悄悄地去休息室换上干净的裤子。放心吧,我会替你保密的,小朋友们不会发现的。”我想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有顾虑了,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平等交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应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当幼儿在美工角活动时,为了防止幼儿乱扔纸屑,我们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儿:“你们需要一个垃圾筐吗?”这样幼儿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要把纸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说:“不许把纸扔在地上。”则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常说,“你好”、“请”、“没关系”、“能不能”、“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
因人用语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 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地语调,关怀地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要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躁情绪得以缓和。再如,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要多使用些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将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对于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儿则要注意语言的坚定和亲切,使幼儿感到老师的话是经过思考的,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是值得听的。总之,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人用语,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语言的艺术化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幼儿的年龄、思想等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语言的“四化”。
“趣”化——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有一次午饭时,孩子们很吵,于是我说:“咦,我们教室里什么时候飞进来那么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们快把它们请出去,别打扰我们吃饭了。”孩子们听了都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便安静下来吃饭了。这就是富有趣味性语言的魅力。此外,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地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如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
“激”化——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
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如在进行科技活动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就可以说:“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拥有了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等都是不错的。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诗”化——富有诗意、具有韵律美、节奏明快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出神入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将鞋子穿反,在教幼儿穿鞋子分清左右脚时,我是这样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我告诉幼儿:“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弯弯腰,帽儿点点头。”这些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轻松自然地学会了穿鞋子、叠衣服等本领,不仅提高了其自理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画的内容按步骤、要求编成生动形象、简短易懂的儿歌,边画边说。比如,教幼儿画鱼时,我们可以一边画一边说“一条小鱼水中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一会上,一会下,游来游去真自由。”这样就逐步画出了鱼身、鱼尾、鱼头、上鱼鳍、下鱼鳍和鱼泡泡,这种“诗”化的语言不仅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帮助了幼儿顺利地完成了绘画活动,而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可谓是事半功倍。
“简”化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求简。
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应使用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范围较小的语句。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吃胡萝卜时,我们如果说:“胡萝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给身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们都要吃胡萝卜。”这样的话孩子们很不容易理解,效果自然就会不尽如人意。但如果简单地说:“胡萝卜很有营养,吃了对小朋友的身体有好处。”我想孩子们应该会对胡萝卜有新的认识。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单、直白。
三、幼儿教师应善于创造性地使用书面语、情态语等无声语言
书面语可能有的老师会说书面语在幼儿园使用不合适,它适用于识字较多的小学生和中学生。
其实书面语对于幼儿园的教学也有着举足轻重的辅助作用。比如,两组小朋友进行背儿歌比赛,在黑板上给获胜组的幼儿画上一颗五角星远比口头表扬的效果要好得多;教新歌时,幼儿总是记不住歌词,如果将每一句歌词边唱边用一幅画形象地展现在黑板上,幼儿就能根据画很快地记住歌词等等,这些就是广泛适用于幼儿园的非文字书面语的魅力。
体态语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与情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体态表现出来。
幼儿教师的体态语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比如,教师的微笑可以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教师的手势或眼神的暗示能使幼儿在犯错时心领神会,自觉改正;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肢体动作不仅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从而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总之,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能够使教育教学锦上添花。
语言是一门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作为幼儿教师要在掌握规范化语言的基础上,做到人性化、艺术化。同时还要尽量扩大知识面,吸取世界各种语言的精华,掌握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发展,不断搜集专业的信息,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伴着我们的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4
1、父母与孩子要坦诚交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出现了问题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为时,如上网成瘾、抽烟等,父母首先要冷静处理,不要气昏了头。要以体贴、谅解的语气鼓励孩子说出原因或心中感觉,巧妙地使用沉默与倾听,领略孩子谈话的要点或弦外之音。由于父母的态度诚恳及友善,孩子会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的情感,通过聆听、对话的方式,父母逐渐引导孩子重新思考问题的核心,共同摸索一个解决的办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愿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帮助他,当然孩子也就会听父母的话,改正不良毛病。
2、要达到良好的沟通,父母温和的态度很关键。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还会阻断亲子间的沟通。父母只有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爱和温暖,才能使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达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相反,父母用粗暴野蛮的方式打孩子,就会造成孩子反敢。打孩子是愚蠢的行为,最终只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打出一个小霸王,你打他他就打别人。二是打出一个窝囊废,他见了谁都害怕。这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吗?当然不是,所以还是要与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
3、平等相处,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无年龄、无性别、无职位、无地位之分。与孩子交朋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对他有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无缺的标准,高出孩子实际年龄的尺度来要求孩子。否则,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惧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么他就会敬而远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怀的。父母只有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忧愁,也才不会压抑和膨胀。父母才能给孩子真正的朋友感觉,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父母给孩子的爱才能永远不衰竭,成为孩子向上的精神支柱,成为孩子心灵的永久归属。《中学生心理》杂志一篇文章中写到,94,5%的网瘾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敌意,北京市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陶然主任,在收治641例网络成瘾青少年临床心理分析报告中指出: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其家庭因素的影响为主要的。调查发现:46%网瘾青少年在童年期受过重大生活的创伤。94,5%的孩子对父母有敌意,52%的孩子评价父母缺乏温暖和理解。孩子对父母有敌意怎么会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呢?
4、和孩子交流时要多倾听、少说话。许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总是自己说让孩子听,特别是当孩子在某一个问题上申诉时,家长就以翅膀长硬了为理由,堵住了孩子说话的机会,而这样的交流,实际上是家长给自己设置了与孩子沟通的障碍。如果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就应当多让孩子说,既算是孩子真的犯了错误,父母也要静下心来,以同情与认同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倾诉,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加插自己的意见与批评,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抒发后,烦恼自然就会消失一半。这样做不但可增进亲子沟通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当遇到任何烦恼时,回到家里都会得到父母的体谅和支持。这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当然,孩子也更愿意在这种安全感中多与父母交谈和沟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都倾诉给父母。
5、与孩子一起探讨教育的方法。不少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到处打听教育孩子的方法,却忽略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如农民种庄稼,知道庄稼最需要的养料是最好的养料,企业家懂得顾客最满意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孩子最喜欢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家长不妨找孩子一起探讨,什么教育方法才是受孩子欢迎的。家长应当怎么做才是孩子感到快乐并愿意接受的。教育者父母的行为和态度方式最直接深刻地影响教育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什么,必须先明确他需要什么?如现在的孩子追星的问题,有一个家长就特别明智,她的女儿偶像是周杰伦,她说作为我个人并不欣赏周杰伦,但因为女儿喜欢,我只好试着去了解,如果父母看不起周杰伦,哪么他必然形成代沟。家长说我搜集周杰伦的资料,他是奋斗出来的天才,青少年喜欢他是有原因的,他生活在单亲家庭,对母亲非常孝顺,这是很感人的,出售周杰伦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跟女儿学唱他的歌。然后去与孩子有效地引导,理性地对待偶像,母子之间就有了共同的话题。我认为歌唱得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与孩子沟通,沟通比水平更重要。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5
首先,家长要认真扮演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者的角色。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形成合力,不可放着问题不解决。面谈,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长也从老师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电话和短信沟通,在你不确定打电话时间是否合适时,短信是个折中的方案,或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E-mail的形式来联系。
其次,在充分尊重老师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沟通时机。许多家长为了能够将孩子的情况统统掌握,就在开家长会前抓紧一切机会与老师单独交谈,这种心情老师能够理解,但家长要考虑到老师在开会之前要将班级与年级其他班情况横向比较;与本班的历史情况进行纵向分析;对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分析,所以很忙碌,不会有充分的时间与个别家长接触。那么我建议家长如果觉得会后时间晚了,就在家长会后一周内与老师预约前往,那时老师会有充分的时间帮家长分析孩子的情况,而家长也会有机会看到比较完整的统计数据,准确掌握孩子的情况。
再次,和老师讨论研究的范围,应不只限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学习是许多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主题。在沟通中家长应咨询孩子这段时间和以前比较有哪些变化,学习是不是更主动,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只关心成绩的高低。此外,孩子的行为、情绪、兴趣、同学关系、思想品德修养、青春期心理也是沟通的重点。以及,孩子的自制力、依赖心,礼节以及和同学间相处的情形等问题,都应列入。
最后是一个小的提醒,如果参加孩子的开家长会,应该将自己的手机关闭。因为这段时间是属于你的孩子的,家长应该全心全意地开会,而不应常常扰,更不能分散老师的精力。此时离场接电话更是你与老师沟通中的败笔。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家长、老师共同配合,付出心力的结果。家长的助力可以鼓舞老师无比的信心和无限的驱动力。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6
Part1相互尊重,共同教育我们的孩子
由于家长和班主任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知识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班主任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事实上,班主任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尊重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反过来,很多家长又能从班主任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为班主任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家长与班主任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而家长朋友们最忌讳的一点就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诋毁班主任,那样在孩子的心中就会对班主任产生质疑,而对孩子的教育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有问题可以私下协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教育引导我们的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Part2信任班主任,相互配合教育才更有效
目前在校学生的家长,普遍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最棘手的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因为家长没有教子经验的积累,对孩子的成长规律认识滞后,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导致许多错误做法,甚至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也与班主任存在着分歧。因此,家长更要与班主任沟通,要充分信任孩子的班主任,相信班主任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的心情是和家长一样的,相信班主任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塑造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着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班主任。只有在家长与班主任共同搭建的信任的平台上,才会将大理石塑造得更加完美。
Part3平等对待,友好交流更加融洽
家长与班主任之间是平等的,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之间的平等,缺少了哪一方的配合,教育的效果都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犯错误的是学生,而不是家长。双方都要注意消除各种诱发心理障碍的因素,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才能在心理上、感情上接近和融洽,友好交流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Part4正确评价孩子,支持班主任的工作
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们心里,自己的孩子是不错的。遇到班主任因为孩子犯错误进行批评,不是站在班主任的角度进行教育,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各种理由去和班主任辩解,这样是会害了孩子的。总而言之家长和班主任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和班主任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靠双方的责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沟通,而它又建立在对孩子正确评价的基础上。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7
一、学期初的见面,阐明自己的态度
好像生活中的好多事情,态度决定一切。
在和老师沟通的这件事上,家长的态度更是决定一切。
作为中国家长,我们肯定是一切为了孩子,这一点上全世界人民都比不过我们。可是当面对的是外国老师时,如果自己的态度非常的保守且被动,或者是非常的自我和封闭。那么跟老师的沟通在开始前就有很大的障碍。
我的经验是,在学期一开始就跟老师单独进行一次交谈,可长可短(哪怕语言不太灵光),让老师了解孩子大概的家庭情况,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
在这次交谈中,家长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状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优势劣势都简单的跟老师沟通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性格特点,是开朗外向还是内向保守?家长了解这些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准备接下来的沟通安排。
所以,不要忽略这个简单的沟通,如果家长的态度是愿意跟老师沟通、跟老师开诚布公的交谈、互换有关孩子的信息,这也是协助老师的工作,当老师的没有不愿意的。
还有一点是如果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是一致的,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强的是非意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二、定期见面
法国的学校每年在开学期间有个家长会,这之后的见面都是取决于孩子们的情况。
我的经验是,学期伊始跟老师见一次面,学期1/3再见一次。
除此之外,每天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时也时常的跟老师打个招呼,以便及时与老师沟通需要家长协助的问题。如果人在海外的家长感到有什么差池是不明就里的,那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跟老师通晓。
老师与家长的见面会给孩子们一个提醒,大人们是统一战线的,他们经常互通消息,所以作为小同学,应该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免大人们见面时会谈论出比较沉重的话题。
三、从内心的深处尊重老师
法国的老师可能并不那么亲切,但是大多还是很敬业的。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说,我们做家长的对老师都应该是满怀尊敬的。法国每个班级班额30个学生是上限,貌似不多,但是想一下他们的养育理念是“不要惧怕表达和争论”,国训是”自由、平等和博爱“,所以在这些大方向的引领下,每个人在集体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我”,这种情况下,老师想把一天天的内容进行顺利真的不容易,说简单些,这些孩子很难教。
所以,我从来都是对孩子们说老师的辛苦和不易,我从来不会守着孩子说老师的不是,更不会评说老师的作业给得太多了这样的话。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一个社会平台,跟老师友好而信任的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上学期结束,我和儿子女儿一起亲手给班主任们做了饼干,儿子只有一个班主任和一个生活老师,而女儿不光是给二年级的老师,一年级的老师我也提醒她要给。虽说外国人不会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会尊重老师的人、尊重老师的劳动。毕竟有了尊重作为前提,一切都会比较容易进行。
四、信任,真正的信任!
我们既然把孩子交给人家了,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的方法。
我说的不是迷信,不是所有事情面前都没有自己的判断,而是在经过判断之后,能够公平而客观的看待实际情况,从而做出积极的消化和回馈。
顺顺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爱留小纸条的老师,虽然还没有给他留过条子,可是能看出她是一个凡事都爱较真、又有些挑剔的人。记得有一次,我送小二去上学,孩子因为高兴上学所以蹦跳着进入教室,我平日里对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习惯要求的挺严的,而那天我确实觉得没什么过火的举动,但是他的老师在教室门口迎上去说了句:你要静一点,你现在进入教室了,知道吗?要静一点。还有,你跟我问好了吗?进门第一件事要问好,知道吗?
她说的道理都对,可就是方式太生硬、语气太冷酷,让我不禁想起其他家长对她的评价: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我当时真想进门跟她问问情况,可是转眼看到小二,两眼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话,并且点头认可,说明他是接受老师这种方式的。
是呀,不能说孩子年龄小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上学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不就是学习接受吗?接受集体生活的节奏,接受集体生活的规矩,接受管理者发出的指令,接受暂时离开妈妈爸爸视线的时间,接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更包括接受来自老师的批评和教诲。
所以,我什么也没说,远远地看着,之后转身走了。
五、当有话要说时,一定注意措辞和说话的时机
我觉得好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沟通地不顺畅是因为说话的方法、措辞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时机不对。
话说上次看到老师那么严苛的对待小二,我的心里咯噔了好久,虽说当时我说服了自己接受了眼睛看到的画面,可是我始终觉得我需要说些什么。
我找了一个周五的清晨,没有多少家长围着老师的时间,非常轻松地问老师小二平日里的行为习惯等等问题;这个对话是个引子,是非常感情用事驱使下的对话。
老师说了些顺顺的优点和特点,能看出来,老师对顺顺各方面的情况很满意。
我顺着她的话说下去:顺顺毕竟是个男孩子,有时一兴奋了就会手舞足蹈的,也不知道是否会给您添余外的负担。那天我看他进门四脚朝天的,也没有跟您打招呼,您把他拦住了,还非常认真地对他讲解了在教室里的规矩和见到老师要问好的重要性。这样他记得就很清楚,对吧?
老师可能没料想我那天看到了这一幕,听我说起时一愣,之后缓和地笑了笑说:是呀,我们这个教室建材结构很特殊,如果孩子们每个人都发出稍大点的声音,回音特别的大,所以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我要求大家只要进了门就只能静静地走。
我想,如果我不是用这个时机、这种方式跟老师轻松地聊起这个话题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老师觉得家长挑剔、家长觉得老师苛刻的结果;但是换了一个沟通方式,我不但了解到老师的苦衷,从而理解了老师的立场,并且也给老师提了个醒,告诉她家长也有自己的渠道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
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学生家长,就是一个对孩子的事比较上心的妈妈。我深知跟老师沟通顺畅、有效的重要性,也知道作为外国妈妈的我们有很多的挑战要面对。但这样的事就是靠心思和时间的。老师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外国家长,只要家长的心意足,老师肯定会愿意配合。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8
1.不要质问。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总会遇到几位蛮横不讲理的,好像学生的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的没好好教而导致的,大有要和你吵闹一番的架势。从我内心来说,我不是个爱计较的人。但是,遇到这样的家长心里也会蛮不舒服的。这样的态度,可能不但不会对这名学生更加重视,相反会因为父母的无端无礼的质问而对这名学生敬而远之。
2.不要对比。不要和其他的没有可比性的班级对比,要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如果在考试之前,家长一直关心孩子的成长的话,那么他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不要等到开家长会的时候,再关心孩子的成绩,而且只关心成绩。这样的话,给人一种不劳无获的感觉—-不管孩子,只要成绩。于是你有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很哲的牢骚:单靠老师一方,成绩永远会上不来的。是的,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不要忽视家庭教育。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这才是家长最应该要做的事情。
3.不要只是一味的给老师提要求。有的家长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尤其是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总会要对老师提出一些不可理喻的要求:比如多提问提问,多找找他,多提醒他等等,殊不知,学习如果没有一种内在动力的话,老师再怎么样的“多”,也是无用,最终也不会打动他,说到他心里去的,只能是白白浪费的时间。家长应该改变原来的教育方式,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挖苦才是硬道理。
总之,那种高高在上,蔑视一切,无所顾忌,全然不顾,失去家长之风,不顾尊师之礼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家长和老师双方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和交流才会最终达成共识,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和途径,从而才能最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成绩。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9
家长、孩子与老师的关系,犹如一种两人三脚的竞走。做为父母亲的,如果不懂得配合、共同协调的要领,那么你的孩子很可能失掉了许多求取进步的好机会。下面是家教给做父母的一些与老师沟通的建议: 首先,家长要认真扮演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者的角色。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形成合力,不可放着问题不解决。面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长也可以从老师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电话和短信沟通,在你不确定打电话时间是否合适时,短信是个折中的方案,或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E-mail的形式来联系。
其次,在充分尊重老师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沟通时机。许多家长为了能够将孩子的情况统统掌握,就在开家长会前抓紧一切机会与老师单独交谈,这种心情老师能够理解,但家长要考虑到老师在开会之前要将班级与年级其他班情况横向比较;与本班的历史情况进行纵向分析;对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分析,所以很忙碌,不会有充分的时间与个别家长接触。那么我建议家长如果觉得会后时间晚了,就在家长会后一周内与老师预约前往,那时老师会有充分的时间帮家长分析孩子的情况,而家长也会有机会看到比较完整的统计数据,准确掌握孩子的情况。
再次,和老师讨论研究的范围,应不只限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学习是许多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主题。在沟通中家长应咨询孩子这段时间和以前比较有哪些变化,学习是不是更主动,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只关心成绩的高低。此外,孩子的行为、情绪、兴趣、同学关系、思想品德修养、青春期心理也是沟通的重点。以及,孩子的自制力、依赖心,礼节以及和同学间相处的情形等问题,都应列入。
第一、改变传统教子观念
家长要改变传统观念,克服把孩子当成自己私有财产的心理,让孩子自由发展,培养他独立面对他人、处理个人事务的能力。
第二、鼓励参加集体活动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她)多与同龄的同学一起活动,用群的功能弥补独的缺陷。通过集体活动过程中的冲突,使孩子反省自己,知道不能恣意妄为,必须同时为别人考虑。因此,如果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教师和家长不应予以抵制,而应让他们玩个痛快。倘若过度保护孩子,担心他们会吃亏或被人欺负,孩子日后将难以适应社会。如果孩子不喜欢和同学玩,教师和家长就有必要作适当的引导,鼓励孩子大胆地走出教室、走出家门,避免他们形成孤僻的性格。
第三、避免自我中心意识
家长要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注意不把他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避免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应使其产生特殊感,让孩子明白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是没有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成员一样平等。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
第四、坚持协调一致
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孩子的要求都应该坚持不懈,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如果孩子感到教育的坚决性、合理性,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要协调一致,最好不要发生矛盾。实在存在分歧时,应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表露出来,并进一步商讨,统一认识。
第五、舍得孩子吃苦
在实际生活中,要让孩子吃一点苦,消除他们身上的娇气。比如在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不要提供太好的条件,吃要保证营养,但不要太多、太精;穿要整洁、大方、舒服,不要豪华、艳丽;玩要益智、耐用,不要总是买新玩具或学习用品,让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提醒家长应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另外,可以开展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强孩子的耐挫力。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10
要从内心深处尊重老师
通过一些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喜欢对任课老师作评论,这是对老师不尊重的表现。每个老师都是爱学生的,家长要在内心深处尊重老师,并且要在学生面前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老师,这样就会使学生与老师双方关系更为密切,更有利于学生摆正学习态度,消除逆反心理。
即使老师确有过失,家长也应耐心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理解老师,说明老师的初衷和出发点是要他进步,这样有利于孩子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扮演师生间的沟通者角色
家长要认真扮演孩子与老师间的沟通者角色。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形成合力,不可将问题放着不解决。面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而家长也应从老师口中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这样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电话和短信沟通,在你不确定打电话时间是否合适时,短信是个折中的方案,或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e-mail的形式来联系。
家长会后一周内与老师面谈
在充分尊重老师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沟通时机。许多家长为了能够将孩子的情况统统掌握,就在开家长会前抓紧一切机会与老师单独交谈,这种心情老师能够理解,但家长要考虑到老师在开会之前要将班级与年级其他班级情况横向比较;与本班的历史情况进行纵向分析;
对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分析,所以,会很忙碌,不会有充分的时间与个别家长接触。一些家长建议,如果觉得会后时间晚了,就在家长会后一周内与老师预约面谈,那时老师会有充分的时间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情况,而家长也会有机会看到比较完整的统计数据,准确掌握孩子的情况。
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和老师讨论研究的范围,应不只限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学习是许多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主题。在沟通中家长应咨询孩子这段时间和以前比较有哪些变化,学习是不是更主动?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只关心成绩的高低。此外,孩子的行为、情绪、兴趣、同学关系、思想品德修养、青春期心理也是沟通的重点。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11
1、认识与任课老师沟通的必要性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成绩不理想,对孩子不闻不问,甚至为和老师沟通感到难堪;有些人觉得只管好孩子的后勤工作就好,功课有学校和老师,没必要和各科老师沟通;这些都是不对的。
最清楚了解孩子各科学习情况的是各位任课老师。父母要提高与任课老师沟通的意识,积极主动联系老师。每所高中都会派优秀老师教初三。他们在自己所教学科领域里有很深的造诣,完全有能力教好学生。初三生上课听讲状况、作业状况、每个阶段的复习方向和知识掌握情况都在任课老师的掌握之中。
父母和老师沟通好后再对孩子做必要的督促、指导,才能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能让老师更多地关注孩子。
2、掌握3个沟通重点
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如包括心理情绪变化、和同学的相处情况、课堂听讲状况、作业完成情况、成绩起伏变化以及在学习上还有哪些知识点比较欠缺等。
了解考生是否偏科。考生一旦因为某些因素而偏科,就要花很多时间努力纠偏,如果不加重视会导致中考全盘皆输。
3、明确用怎样的心态与老师沟通
相互尊重是前提。互相尊重才能良好沟通,实现双赢。父母和老师沟通,帮孩子提高成绩,孩子考入理想学校,老师提高教学业绩。
相互信任是基石。很多考生父母不了解现在的教育教学情况,有很多困惑,也免不了出现教育偏差,但出发点是对孩子的爱;而老师是教育者,有一定的经验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希望考生取得好成绩。父母和老师要相互信任,开启沟通之门。
4、讲究方式方法和时机策略
考生父母大多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机会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很多人开完家长会就不再与老师过多联系。事实上,如果家长会后没机会与老师沟通,父母可另找时间预约到校和各科老师交流;除了面对面交谈,还可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工具与老师沟通,尤其是在看到任课老师发的成绩短信后,可以和老师约时间,在不影响老师工作的情况下有效沟通。
因为老师每天教学任务繁重,所以考生父母最好提前明确自己想要了解的重点,列出想和老师交流的问题和困惑。父母平时可以和任课老师定期沟通,比如节假日的问候、了解日常学习情况,或在历次大小考之后的关键点咨询。
父母在家要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在孩子出现状况时主动与老师联系,以便老师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12
一、沟通的心态
与其夸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如给老师一份”朋友式“的尊重与理解。在与老师沟通时这三种心态是不可取的:
1、认为老师本来就必须为我的孩子做这样,必须为我的孩子做那样。我把孩子交给了老师,老师就应该为我的孩子付出等等。
有这种心态的家长往往在与老师沟通时比较强势,语气中总带有几分”命令“的成份,甚至有的家长常常说自己与学校某领导,教委某领导熟悉。(这样说给人一种”要挟或显摆“的嫌疑。如果老师此类话听多了,不禁会小发牢骚:既然与那么多领导熟悉,那让领导去教呀,还打电话给我干啥?)不同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老师即便是孙悟空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一个班级的几十位学生”因材施教“(这是大实话)!即使有“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教育学生而不需要照顾自己家庭,下班后也加班加点地为学生付出)”的老师,那也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不是老师想“舍小家顾大家”就能“舍小家顾大家”的。毕竟,老师也是人,也要生活,也有家庭、孩子。当老师下班后还要去接孩子,还要去菜场买菜、回家做饭,家里还有一堆家务事要等着去做的时候,这样的老师即使想“舍小家顾大家”又怎么能做到呢?既然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普通人,家长就应该尊重事实,不要“强人所难“,就应该给老师一份理解与尊重。
2、认为老师是”知识分子“,面对老师不知道该怎样说或说得不好怕”丢人“。
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老师与家长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希望把孩子教好。因此家长只需要把老师当作自己的邻居,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把自己想说的话实实在在地说出来就可以。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老师被家长的诚心,家长的朴实所打动的也是很多很多的!
3、与老师交流要”诚心“,最好不要用话来”套“老师或”考“老师。有这么两个例子可作为参考。
例子一:初中新生入学两天后,有一位家长是这样与老师打电话的:“老师,您好!我的孩子这两天表现怎样呀?”老师很客气地回答:“请问您是哪位孩子的家长?”“哦,我是某某学生家长,这两天孩子表现还好吗?”初一新生开学时是老师最忙的时候,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除了要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还要整理班级孩子的各种档案资料,填写各种表格等)。在这么忙的时候老师怎么可能记住几十张陌生的脸?即使记得几个表现比较突出的孩子,也有可能名字与学生的长相配不起来。因此,家长用这样的沟通方式“考”老师,其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例子二:某一门学科阶段性检测成绩出来后,孩子的成绩不如意或有所退步。家长先与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到孩子在该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后再打电话给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您好!我是某某孩子的家长。不知最近我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态度怎样?”如果班主任对该孩子的看法与该任课老师反映的差不多,家长自然无话可说。但如果相差比较大呢?家长一般会反问一句:可这次某某学科考试退步了呀等等。要知道,班主任老师的时间与精力毕竟有限,这就决定着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孩子平均“用力“。更何况,有的孩子在不同任课老师课堂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班主任对一些情况不了解也是正常的。与其用这样的话来“套”老师,还不如就家长了解到孩子存在的不足,实事求是地告知班主任,看看能否借助班主任的力量帮孩子进行改正或提高。这样将孩子存在的问题直接说出来征求班主任的建议,其效果肯定会更好!
朋友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家长应该在心里多给老师一份“朋友式”的尊重与理解,诚心地与老师交流。如果老师被家长的”诚心“所打动,岂有不积极配合家长教育孩子的?正如一句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也只有真心、诚心与老师交流,才能够沟通无极限。
二、沟通的时间
它包括沟通时间的选择与沟通时长的把控。与老师沟通,家长现在大都会选择打电话的方式。家长给老师打电话,有时候会没人接听或被“拒听”(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老师正在上课)。即使接听了,如果老师刚好要去上课,说不到几句就挂断了,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与效果。如果一个家长遇到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况,心理可能就会有各种“想法”,并且因为这些“想法”家长慢慢地就不怎么与老师沟通了。那么怎么选择与老师沟通的时间呢?下面有两个小技巧也许能试一试。
1、弄到一份孩子班级的课程表(有的老师是教两个或多个班级,最好也能有另外班级的课程表,怎么弄到课程表,方式有n多,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果家长手中有老师的课程表,就可选择在老师没课的时候与老师打电话,如果不是老师临时有会议等,基本能接通。(除非有急事,否则最好不要在老师刚下课就给老师打电话,毕竟要给老师一点喝水的时间。如果老师刚上好两节课就接到家长的电话,那种心情我想家长应该会懂得。)
2、现在微信、QQ用起来都很方便。如果家长想与老师沟通,可以先通过微信或QQ与老师联系。在征得了老师的同意之后,主动打电话给老师(记住是主动给老师打电话哦!这样最起码会给老师一种尊重的感觉……)。采用以上两种方式选择与老师的沟通时间,应该“命中率”是比较高的。
在沟通时长的把握方面,有的家长可能会存在这么一个误区:我难得给老师打个电话,我就要将我想讲的事情全部都讲给老师听。因此一说就说了一节课(45分钟)甚至更长。
这样做的不利后果:
1、家长是心理痛快了,该说的都说了。可老师心理就有点儿后怕了。这个家长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别的家长不可以这样做呢?如果一天接到两个这样的家长电话,那老师当天的工作基本要带回到家里去,晚上加班完成了。
2、如果一说就说近一个小时(打成文字稿估计得有好几千字吧),内容跨度比较大,这样给老师的感觉往往是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因此,为了能够比较高效地与老师沟通,建议控制在十分钟左右,话说明白了,达到了目的即可。如果家长觉得有必要和老师详细谈谈孩子的情况,建议在征得老师同意的情况下找老师当面谈,这种效果比家长在电话中说一个小时会好很多!
三、沟通的内容
前面在“沟通的时间“里已经谈到与老师电话沟通最好能将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因此这就意味着家长与老师沟通的内容应该具体、明确。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1、列出或在心里想好要与老师交流的几个要点(切记不可一次性与老师交流很多方面的内容或给老师提过多的要求),在与老师交流时挑重要的先说,与之无关的话题尽量不谈。这样就能比较好地保证交流的有效性。有的家长在与老师沟通时刚开始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说着说着就说远了,啪啦啪啦说一通与主题无关的话,让老师做家长的“忠实听众”而不是与老师就孩子的问题进行探讨与沟通。挂了电话后才想起还有重要的事情没有和老师说。可马上再打电话给老师,多少总是有点难为情的。
2、沟通的内容越具体越好。沟通的内容越具体,其操作性就越强,沟通的效果也就越好。比如有的家长在与老师沟通时总是说:孩子在家里管不住,不听话,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涉及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含家庭环境及亲戚朋友圈的环境等),孩子的性格特点等等,老师岂能用几句话或几分钟说明白?用这样的话题与老师在电话中交流,其效果很明显是不理想的。家长同样是表达对孩子的管教无奈,不妨这样说:孩子做作业时总是拖拖拉拉,每天晚上都做到很晚,我们说了他(她)也听不进去,不知道老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这样,家长把自己的问题具体化,老师就会“有的放矢”,结合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或办法。这不就达到了沟通的目的与效果了吗?
只要家长带着明确而具体的沟通目的,选择好沟通时间,真心诚意地与老师沟通与交流,有理由相信,一定能酿造和谐的家校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保驾护航。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13
第一,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备考状态如何。要知道,孩子的备考状态直接说明了备考效果。在高三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孩子的任何细小变化,老师都能感受到。而这点恰恰是父母不具备的。
第二,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心理变化。老师往往只了解学生在校这段时间的心理变化,父母往往只了解孩子晚上在家的心理变化,缺乏对孩子心理上的全面了解,所以需要父母和老师多配合,相互合作,共同疏导孩子心理。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一些具体问题和老师共同商量,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父母要主动承担孩子存在问题方面的责任,主动配合老师,因为老师和父母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把课教好,使孩子学好、考好。
第三,向老师询问孩子是否有偏科现象。孩子出现偏科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一些靠平日积累才能得高分的科目,倘若在备考过程中偏科,那就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弥补。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偏科情况刚刚出现的时候就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防偏科情况的恶化。这就需要父母积极主动配合,提供信息,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父母要非常巧妙而委婉地与任课老师讨论孩子的薄弱学科学习成绩下降原因,把孩子的意见转达给老师,任课老师就会比较主动地关心该生的学习,给予更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孩子的成绩可能会因此有明显提高。
孩子进入高三后,父母就要和班主任、任课老师勤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陪同孩子走过高考。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14
家长疑问
1、我儿子今年上高三,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逐渐进入常规的高考第一轮复习阶段。第一轮复习主要是系统全面地掌握各学科知识,孩子自认为实力比较强,回家跟我商量,觉得跟着老师的复习计划走进度慢,自己想另起炉灶搞一套复习计划。我没有同意,觉得高三年级的老师都是非常有经验的,第一轮的复习进度也是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如果不跟着老师安排的进度走,各科的基础知识可能不会扎实,但是我又没有办法说服儿子,请问我该怎么与老师沟通呢?
2、我不习惯同老师主动打交道,只要孩子在学校没什么事,我可以一年不去学校,平时电话也不打,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和老师谈些什么。
3、我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即使不出差也是经常加班加点,没有时间与老师联系;另外我也担心老师很忙,经常见老师会影响到老师工作,招人烦。
向老师支招
家长和老师是高考中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两者关注的焦点绝对一致。任何对孩子有利的方法,家长和老师都愿意尝试。
作为家长,跟老师沟通不应该存在顾虑,老师也是为人父母的凡人,不要对老师有畏惧情绪。任何阶段的老师都喜欢跟家长更多地交流,以便更好地判断学生的全面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制定修正学生不适合的想法和做法。
1、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方式
平日里,家长们忙于工作,除了家长会之外,恐怕没有太多的机会跟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大多数家长也都会局限于此,不再与老师做过多的沟通。事实上,除了面对面交流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可以与老师进行沟通。
(1)电话或短信。特点是方便、快捷。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给老师送去问候,同时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既节省了去学校的时间成本,又不至于给老师带来过多的打扰。
(2)邮件。此类方式便于家长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富逻辑和条理性,也便于一些较复杂事情的叙述。邮件发出之后最好通过短信等方式提醒老师查收,以确保老师看到信件内容,并给予回复。
(3)博客。有的老师有沟通交流教学心得和学习方法的博客,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博客留言的方式与老师沟通。此种沟通方式的特点是实效性差。高三的老师都比较忙碌,不一定会每天都打理博客,留言也未必会及时回复。此类沟通方式趋于单向沟通,即老师发布消息便于家长们“围观”,而对于家长们来说,想就一些重要事情与老师探讨并不建议用此种方式。
(4)便条。有的家长将想要对老师说的话附在了考生作业的后面,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就能看到。也有的家长写好便条后,让孩子带给老师,老师在便条上直接回复。
(5)MSN、QQ等即时聊天工具。如果家长经常上网,则可以在家长会时要一下老师的网络即时联系方式,以便于平日的沟通交流。
2、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时机
(1)考生的学习环境有变动。比如考生到了一个新环境、换了新的老师、添了新的学习科目等。这个时候,考生往往都会有一定时间的适应过程。如果这个适应的时间段过长就会对高三整体的复习进度造成影响,还可能危及考生的心理健康。这时家长就更应主动与老师进行联系。在了解复习进度,孩子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也帮助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和陪考过程中对症下药。
(2)高三的几次大考之后。高三的大型考试之后,考生的成绩起伏较大,或是情绪不稳定时,家长要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并特别注意,不仅要在考生成绩跌落时沟通,也要在成绩有显著提高的时候进行沟通。只有明确了造成考试成绩起伏的最根本原因,才能为后面的复习做好铺垫。
(3)家长会之后一周之内。家长会上想要咨询老师的家长很多,如果一时排不上号的话,则可以跟老师提前预约,在家长会后的一周单独去学校拜访老师,这样既能在家长会后不给老师们带去更多的压力,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15
要及时做好与老师的沟通
上初中以后,防止出现孩子信息的隔阂或断层,家长要及时和老师做好沟通。找机会向学校全面了解TA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判断指导帮助孩子。
珍惜每一次家长会
家长会上最有意义的事儿就是,抓住时机跟每个老师都聊聊,并且要到他们的电话号码、微信等联系方式。家长会后,要经常跟老师发发短信、打打电话,问一下孩子的情况,并且针对老师给的建议在家给孩子做适当的辅导,家长要与老师紧密配合。
熟悉每一位任课老师
家长们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到了初中家长不但要经常跟班主任交流,也要跟各个主要的任课老师熟悉起来,他们更容易了解孩子在某个科目上学的怎么样,也能提出具体的指导一件。这样才能在初中三年及时防止孩子出现偏科现象,不然到中考的时候才发现,后悔也来不及了。
不只关心成绩还要关心心态
很多家长的通病就是只跟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成绩,后来熟悉了才知道还应该注重孩子其它的方面。初中阶段更重要是洞察孩子的心态变化,老师在学校跟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更容易了解孩子的状态,如果能及时沟通,就可以商量出好的对策,改变孩子不积极的状态,携起手来帮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状态。
另外,还要跟孩子的同学家长多沟通,因为孩子是好朋友而变成好朋友,可以从其他家长那里学到更多的教育方法,也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别的家长。还可以通过女儿的同学得知一些孩子心理真正的想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16
要和老师沟通好,前提是要先和孩子沟通好
在与老师沟通之前,我一般会先和孩子有很好的沟通,了解好多信息,然后再和老师沟通,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和老师就某个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比如老师今天讲了孩子很感兴趣的话题,我就可以以这个为切入点和老师聊。
前几天,我和外语老师沟通,我知道外语老师给孩子放大量的外语动画,孩子非常感兴趣,我就以此为契机跟外语老师聊天,引出我想问的问题:看什么样的动画对孩子有帮助,什么样原版的动画适合孩子,哪些影片希望老师可以推荐,还有孩子看了您的给他们上课放的影片很感兴趣等这样的话题,一下子就和老师有了很多话,打开了我们沟通的大门。
聊开了,老师老师就会感觉,他的工作得到了孩子的认可,家长的认可,他觉得特别好,“我讲课有反馈了”,所以就愿意沟通了。另外,还会对孩子形成很好的印象。再有就是他明显感觉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是融洽的,这样给老师的感觉他是可以和父母沟通孩子的问题,父母可以配合老师去协调解决。
我和其他老师沟通的过程也是这样,其实,老师非常希望了解孩子们回家后对学校的印象、对老师讲课的印象是什么样,这样便于他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跟老师沟通好了,老师也就变得越来越容易接近,从中你可以慢慢品味出很多育儿方法。
在习惯养成方面,老师只承担了孩子成长20%的任务
其实,在习惯养成方面,老师和学校只承担了20%的教育教学任务,而非100%,更多的东西需要家长,而且大量的东西需要家长,尤其是一二年级,老师需要家长做大量的行为规范的辅助培养工作。
最近遇到一个朋友孩子刚上一年级,老师会写一些比较上纲上线的问题反映给家长,比如上课问题,考试的问题,写作业的问题,都很严重,朋友特别担心老师针对孩子,对孩子不好,想咨询一下该如何处理,我老公站在老师的角度解读了一下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第一不要和老师较劲,不要认为老师针对孩子;第二,要明白一二年级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老师的要求虽然看上去有些过,但是对孩子严格要求,比如老师会要求书包如何摆放,考试如何做,写作业必须用尺子,必须写字怎么样,这些就是在规范孩子。一来是上课老师一目了然,二来也是让孩子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而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包括考试,很多孩子坐不住,他很容易就会在考试中无意识的东瞧西望,老师会口头警告不要作弊,但实际上是不需要把这样的行为上升到道德层面,从行为规范的角度教育孩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