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论》“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隋论
苏辙
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人重而物轻,则物之附人也坚。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轻也。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矣,而不可与守天下。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术留天下。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 
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绝天下之望。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 
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彼见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既得天下之众,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谋臣旧将,诛灭略尽,而独死于杨素之手,以及于大故。终于炀帝之际,天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 
悲夫!古之圣人,修德以来天下。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视失天下甚轻。夫惟视失天下甚轻,是故其心舒缓,而其为政也宽。宽者生于无忧,而惨急者生于无聊耳。及观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韩、魏压其冲   冲:要塞             B.其弊果安在哉   果:到底
C.寸攘尺取      攘:通“壤” ,土壤   D.诛灭略尽       略:全,皆   
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答案】D
【解析】攘:夺取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    剑阁峥嵘而崔嵬
B. 以绝天下之望                 微以自文于君亲
C.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         项王因留沛公于饮
D. 独死于杨素之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答案】A
【考点】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A 连词,表并列   B连词,表目的/介词,用来; C连词,趁着/于是; D介词,在/对于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4分)
(2) 涂地而莫之救,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 (4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言理解与翻译的能力。
【答案】(1)他们想到用来坚固地守护天下的办法是这么的周密、严谨。但是百姓没有依靠,不堪忍受怀有离秦而去的念头。
(2)(天下)一败涂地而没有办法挽救。这样看来,隋朝灭亡的原因,和秦朝没有什么两样。
【解析】第⑴句中的“所以”“ 甚密如此”“ 无聊”是翻译中的难点,。第⑵句中的“莫之救”“ 则”“ 无以”。
 9.请简要概括苏辙认为秦隋统治者失去天下的主观原因有哪些?(4分)
【命题意图】筛选文中的信息,并进行概括
【答案】过于紧张害怕失去天下的心理;采用惨急的政策,不够宽松。   
【解题思路】主观原因主要是指跟统治者相关的事情。②段中秦“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绝天下之望”指秦采用残暴的手段来控制天下,并分析采用残暴手段的原因是害怕失去的心理;③段中先分析隋君主的心理,然后又写了隋君主的做法“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

【参考译文】
人对于事物,任凭它来依附自己,任凭它自由离去,如果能够做到那样就是人重而物轻。人重物轻,物依附人就牢固。物之所以离开人,分裂四散却没有办法聚拢起来,是因为物重而人轻。所以那些聪明的人或许可以和他一起打天下,但是,不能够和他们一起来守天下。守护天下必须要有大度的胸怀。为什么呢?那些没有宽广胸怀的人,时常担心天下会离自己而去,所以就玩弄权术来留住天下。用权术来留守天下,那天下就开始离去了。
秦朝、隋朝的灭亡,他们的弊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自从周朝政治衰败,诸侯之间相互争霸,但是,秦国单独拥有山西之地,不过千里。却有韩国、魏国扼住它的要塞,楚国威胁它的肩头,燕国、赵国窥视它的北面,齐国牵制它的东面。秦国的人披甲胄、拿着兵器,七代都不能够解除,一寸一寸地夺取土地,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秦国看到夺取天下是如此的困难,于是认为如果不迅速地守护天下,天下就会重新陷入混乱的境地,所以毁坏名城,杀戮英雄豪杰,熔铸兵器,来消灭分裂天下的念头。他们想到守护天下的办法是这么的周密、严谨。但是,四海之内的人民,却不堪忍受这种政策,都怀有离秦而去的念头。因此,陈胜、项羽他们这些人能够借助百姓的这种不满,高呼起义。这不是秦国因为害怕失去天下,防备过分的弊病吗?
隋文帝的时代,也是因为看到天下初定,害怕天下混乱。他看到天下长久的不安定,因此得到天下之后,就非常害怕失去它,享受拥有天下的乐趣却担心天下不能够长久。高高在万民之上,就经常处在怀疑和猜忌之中,认为天下的人都有以前的那种英雄割据的情怀。所以就制定了很严酷的法律来防止天下变乱。他的那些谋臣、猛将基本上被他杀得差不多了,而他却偏偏死在杨素手中,以至于发生了大变故。终于在隋炀帝的时候,天下大乱,一败涂地而没有办法收拾,这样看来,隋朝灭亡的原因,和秦朝没有什么两样。
可悲啊!古代的圣人通过修养德行来让天下人归附,拥有天下或者离开天下,都在我自己,所以把天下看得很轻,这样心态就平稳,所实行的政策就宽松。宽松来自无忧虑,急暴来自于无所依赖。再来看看秦朝和隋朝,正是因为舍不得天下,最后导致了灭亡。最后才明白,圣人之所以作出这么不缓不急的行为,正是他用来稳固天下的办法啊。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997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1日 03:19
下一篇 2023年1月1日 03:19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