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保不齐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那么优秀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1
为了有效的预防微生物实验室生物污染,有效应对实验室突发污染事件,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准确,保障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实验室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加强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实验室污染事件及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规范、科学、迅速有效地控制。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发生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科室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
1.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污染事件;
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侵害;
3.病原微生物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
当出现以上适用范围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管理小组
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发生突发事件后应急处理小组全体成员,应立即按实验室污染突发事件处理的技术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调查原因,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
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5.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
6.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7.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四、应急控制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中心应急机制。在中心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有关部门进入应急状态,对突发事件进行侦测、调查,综合评估,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危害的蔓延。
1.综合评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1.1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接触人员的发病情况、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
1.2对污染的物品、区域、感染的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对可疑生物进行样本检查,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以确定事件的性质与危害。
1.3对污染区及其周围的地区进行卫生监测。对于病原微生物的丢失或被盗事件,应监测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现场调查和取证人员应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2.现场控制措施
2.1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规模、危害的程度,可能波及的范围,封闭或封锁相关实验室和实验区。
2.2对于受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影响的病人实行就地报告,通过“绿色通道”,送至实验室人员感染救治点。对于疑似病人和接触者进行入院观察。对于事件中的高暴露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观察或隔离。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
2.3对于查明的微生物病原,要对其进行封存和销毁,紧急封闭公
共饮用水源等公众共用设施。
2.4对受到污染实验室等所有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2.5保护易感人群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紧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
2.6卫生知识宣教针对事件性质,开展特异性卫生知识宣教。 2.7出现大量或毒性极大的’病原微生物丢失、并有迹象出现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事件时,立即上报医院相关部门,必要时进行人员疏散。
3.追踪监测
追踪事件可能波及的地区的高暴露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上报与部门协调
及时上报,报告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于病原微生物丢失事件,立即上报公安部门,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尽快查明下落。对于受到感染侵害的实验室人员,积极与医疗部门协调,提供有关资料,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把危害降低到最小。
五、应急处理程序
1.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1.1.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
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
1.2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
1.3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或实验室桌面、地面,立即用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等进行消毒。
2.实验室实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实验室应急管理小组报告,在2小时内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
2.1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2.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2.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院观察;
2.5进行现场消毒;
2.6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3.如果工作人员通过意外吸入、意外损伤或接触暴露,应立即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实验室应急管理小组。如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应立即实行急救。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的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如果发生HIV职业暴露时,应在一到两个小时以内服用HIV抗病毒药。
六、保障措施
1.技术保障: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金量,强化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2.人员培训:加强对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测与预警、疫情分析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实验室业务人员在法制化管理和法律责任方面的培训。
3.监督检查:建立实验室检查制度,定期自查。
4.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工作每两年不少于1次。演练工作应根据性质的不同分类进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2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为进一步提高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事故,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铜山区畜牧兽医站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分类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在实验室操作、运送、储存等活动中,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意外丢失等造成人员感染或暴露,和(或)造成感染性材料向实验室外扩散的事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划分为三级:
Ⅰ级(重大)、 Ⅱ级(较大)、和Ⅲ级(一般),依次用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一)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I级)主要包括:
1、实验室工作人员被确诊为所从事的一类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出现有关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为所从事的一类病原微生物疑似感染。
2、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为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疑似感染,并造成传播或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
(二)较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II级),主要包括:
1、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为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出现有关的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疑似感染。
2、实验室发生一类、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泄漏,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或造成其它人员感染。
3、省畜牧局认定的其它较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三)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III级)
1、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为所从事的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所从事的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疑似感染,并造成传播或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
2、实验室发生第三类、第四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意外丢失,并有可能进一步向外扩散或造成其它人员感染。
3、省畜牧局认定的其它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区畜牧兽医站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
三、本预案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专业处置、密切配合;
依法办事、科学规范。
四、运行机制
(一)预测与预警。
各实验室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制定工作方案,开展风险分析。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进行预警。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预警信息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
(二)信息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领导小组报告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及其隐患,有权向上级畜牧行政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1、责任报告单位。
各实验室均有责任报告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2、报告时限和程序。
实验室发现生物安全事件,应在2小时内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对于突发、可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危害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当地畜牧行政部门。
3、报告内容
(1)事件信息。
主要内容包括:
实验室名称、涉及病原体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感染或暴露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2)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①初次报告。
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密切接触者人数、畜禽数主要的临床症状、涉及病原体、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初步判定的事件级别、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②进程报告。
内容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同时,对初次报告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
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③结案报告。
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领导小组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五、应急程序与处置
(一)出现重大及较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I级、 II级)应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发生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局领导小组负责现场及一切处置工作的指挥、调度。
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做好以下工作:立即关闭事件发生的实验室;
对周围环境进行隔离、封控,并组织专业消毒人员消毒现场;
核实并提供在相应潜伏期时间段内进入实验室人员及密切接触人员名单;
做好感染者救治及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提供实验室布局、设施、设备、实验人员等情况。
(二)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III级)
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做好以下工作:
被感染人员就地隔离,尽快送往定点医院;
立即关闭事件发生实验室;
对周围环境进行隔离、封控;
对在事件发生时间段内进入实验室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进行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
配合市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做好感染者救治及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
六、应急及处置终止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终止响应:
受污染区域得到有效消毒;
生物安全事件造成的感染者已妥善治疗;
在最长的潜伏期内未出现新的.病人和病畜禽;
明确丢失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得到控制;
经上级专家组评估确认后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七、善后处置与评估
(一)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中的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助或补偿。
(二)评估。
要对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八、信息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必要时,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信息,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事件信息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九、应急保障
(一)安全应急队伍建设。
中心应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队伍。
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保持通讯畅通。
应加强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使其了解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报告程序和处置原则。
(二)物资、装备保障
1、中心要根据实战需要,储备必要的现场防护、洗消、排污和抢险救援器材物资。
2、做好医疗救治人员、设备和应急药品、疫苗的准备。
3、配齐必要的监控设备以及现场处置时勘查取证、检验、 鉴定和监测设备。
4、实验室应储备足够的与风险水平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如手套、防护服、实验用鞋、口罩、帽子和面部防护用品等),并配备其他安全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防溅罩、移液器、一次性接种环或接种环加热器、螺口盖瓶子或管子、微生物样本及废弃物的运送容器运输工具等) 。
(三)人员培训工作。
实验室设立单位均应对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防范和应急事件处置培训,使其熟悉应急程序,掌握应急处置技术,并做到每年进行应急演练。
(四)加强宣传教育。
要定期进行宣传教育并结合单位特殊要求开展学习,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
(五)资金投入保障。
要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工作所需各项资金,支持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六)交通运输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和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
(七)社会治安维护。
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八)人员防护。
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要制定紧急疏散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转移或疏散。
(九)公共设施。
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十)通信保障。
中心要确定实验室生物安全联络人,确保通信畅通。
(十一)科技支撑。
积极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科学研究,加大实验室生物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
(十二)预案管理与更新。
县动物疫控中心应定期对本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审,并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订草案,报县畜牧局批准。
十、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要结合实际,按照预案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方案,并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实施方案进行演练。
(二)责任与奖惩。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本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3
一、生物安全事故分类
重大生物安全突发事故:是指对人、动物构成严重威胁,具有高度侵袭性、传染性、转移性、致病性和破坏性的生物安全事故。
一般生物安全突发事故:是指对人、动物构成一定威胁,具有转移性和破坏性的生物安全事故。
当发生重大生物安全突发事故,造成动物疫病传播危害和人员伤害需要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更多相关部门配合与援助时,启动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工作原则,成立实验室突发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小组,负责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负责组织实验室突发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实验室主任
成员:生物安全负责人及各专业组组长或经授权人员。
应急小组各成员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应急小组组长:负责预案启动、紧急决策、总协调指挥,同时为事件责任报告人,负责事件的上报。
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应急小组内部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
专业组组长或经授权人员:负责应急及后期处置工作,包括及时向应急小组组长通报情况。
应急物资储备:急救箱、灭火器、全套防护服、罩式防毒面具、消毒设备、担架、逃生工具、警示器材和警告标示。
预防及管理
积极的预防和严格的管理是减少突发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根本途径。
积极的预防
积极做好实验室员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要求实验室人员工作前应仔细阅读安全手册,并应以书面形式确认已经接受培训、阅读并理解安全手册,保证全体人员接受过急救培训和紧急医学处理措施,工作人员根据可能接触的生物进行接种免疫。对应急装备检查是否正常,对生物危险物质漏出的.控制程度的检查,对实验设备定期去污染和维护,对废弃物进行灭菌处理处置。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
严格的管理
强调安全行为,良好的内务行为,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关注医体系留言转发本文赠送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模板一套。
应急处置预案的启动
发生特大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小组组长在接到通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四、应急反应程序
1、特大生物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将有关情况通知应急小组组长。应急小组组长接到报告后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小组成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同时向相应主管部门做首次报告。
2、小组成员到达现场后,对现场进行事故的调查和评估,按实际情况及自己工作职责进行应急处置。对潜在重大生物危害性气溶胶的释出(在生物安全柜以外),为迅速减少污染浓度,在保证规定的负压值条件下,增加换气次数。现场人员要对污染空间进行消毒。在消毒后,所有现场人员立即有序撤离相关污染区域,进行体表消毒和淋浴,封闭实验室。任何现场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和隔离观察,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治疗措施。为了让气溶胶被排走和较大的粒子沉降,至少1小时内不能有人进入房间。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空调排风系统,需要推迟24小时后进入。同时应当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封闭24小时后,按规定进行善后处理。
3、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事件当事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应写出事故经过和危险评价报告呈应急小组组长,并记录归档;任何现场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和隔离观察,并采取有适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应急小组立即与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4、应急小组组长在此过程中向卫生主管部门做进程报告,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原因或可能因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同时对首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五、后期处置
善后处置
对事故点的场所、废弃物、设施进行彻底消毒,对生物样品迅速销毁;组织专家查清原由;对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植物、动物、土壤和水环境进行监控,直至解除封锁。对于人畜共患的生物样品,应对事故涉及的当事人群进行强制隔离观察。对于实验作类似处理。
六、调查总结
1、事故发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做出书面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做好防范工作。
2、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应急小组组长向安全管理组做结案报告。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置过程中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情况,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