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亭集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列坐其次
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古义:______________
2. 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古义:______________
3.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古义:______________
4. 所以游目骋怀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
5. 信可乐也
今义:书信  古义:______________
6. 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  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2. 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不期而遇(        )
良马期乎千里(        )
3. 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死生亦大矣(        )
2.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3.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4. 足以极视听之娱(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2. 当其欣于所遇。(        )
3. 亦将有感于斯文。(        )

参考答案
一、“悟”通“晤”。
二、1. 是两个词,它旁边;2. 自然界的万物;3. 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4. 用来;5. 实在;6. 这次集会的诗文。
三、1. 相同,一样/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一点,少量;2. 至、及/满一年/约定/期望;3. 思想情趣/达到/招纳/得到。
四、1. 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事;
2. 一、齐,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把……看作相等;
3. 贤、少长,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年纪轻和年纪大的人;
4. 极,副词用作动词,穷尽。
五、1. 省略主语 (名士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
2. 状语后置句 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3. 状语后置句 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207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3日 11:53
下一篇 2023年1月3日 11:53

相关推荐

  • “朔风扣群木,严霜凋百草”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朔风扣群木,严霜凋百草。”这两句是说,朔风呼叫,吹得树木嘎嗄乱响,像是风在敲击树木;严霜过后,摧残得百草都枯萎了。前句写动态,后句写静态,动静结合,概括而…

    2023年3月24日
    249
  • 富人之子文言文翻译

    富人之子文言文翻译   《富人之子》出自《艾子杂说》 讽刺了那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以下是“富人之子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富人之子   宋代:苏轼…

    2023年1月5日
    228
  • “姑苏台上烟花月,宁负春风箫管声”句子鉴赏

    “姑苏台上烟花月,宁负春风箫管声”这两句逸句是说,姑苏台上烟雾轻荡,花娇月明,景色十分优美。我宁愿舍弃那春风之下的箫管乐声,也要饱览这姑苏台上的良辰美景。&…

    2023年3月28日
    204
  • 《醉翁亭记》文言文赏析

    《醉翁亭记》文言文赏析   《醉翁亭记》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句法既整齐又富于变化,这不仅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而且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

    2023年1月6日
    286
  • 语文文言文理解:瘗旅文

    语文文言文理解:瘗旅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

    2022年12月3日
    237
  • 韦应物·《西塞山》赞美河山唐诗

    韦应物·《西塞山》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2)。 岚横秋塞雄(3),地束惊流满(4)。   【注释】 (1)西塞山:在湖北大治县东九十里,黄石市下面长江边…

    2023年5月7日
    2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