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公拒谏文言文翻译

虞公拒谏文言文翻译

  虞公拒谏又叫《宫之奇谏假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公拒谏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阅读问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汉氏失御 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 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 叹:赞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岂非化以成俗 始以强壮出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 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3.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4分)

  (2)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4分)

  4.第1卷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

  1.B

  2.B

  3.(1)学习的人,不必忧虑才能不够,而应忧虑志向不立;所以说,希望成为千里马的马,会成为千里马那样的马,希望成为颜渊那样的那类人,也会成为和颜渊一类的人。(2)然而积累每一勺水来形成江河,积累微小的灰尘来形成崇山峻岭,没有志向,没有勤奋,按理说没有理由成功。

  4.目标:树立美好的品德,有一颗正直的心,有良好的处世之道,二者相得益彰。态度:为了心目中的理想目标而积极努力,拥有这样的向上的奋斗的心态。方法:坚持去做,不断努力,积少成多。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435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7日 03:49
下一篇 2023年1月7日 03:49

相关推荐

  • 如梦令(二首) 李梦阳

            昨夜洞房春暖,烛尽琵琶声缓。闲步倚阑干,人在天涯近远。影转,影转,月压海棠枝软。 &…

    2023年5月6日
    242
  • 《尊经阁记》文言文赏析

    《尊经阁记》文言文赏析   【作品介绍】   《尊经阁记》详细阐述了对儒家经典“六经”的见解。文章层次井然,而且逐层推进;用通俗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明白易懂。本文名为尊经阁作记,实…

    2023年1月11日
    238
  •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练习试题及答案

    古诗文名句 一、《采薇》理解性默写 (1)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句子是    (2)写景的句子是  (3)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

    2023年1月4日
    275
  • 杜甫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杜甫的诗鉴赏试题 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牵挂 B.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C.画图省…

    2023年4月12日
    225
  •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

    登泰山记 原文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

    2022年12月30日
    221
  • 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与李翰林建书① 柳宗元 杓直足下:州传递至,得足下书,又于梦得处得足下前次一书,意皆勤厚。庄周言,逃蓬藋②者,闻人足音,则跫然喜。仆在蛮夷中,比得足下二书,及致药饵,喜复何言!仆自…

    2022年12月29日
    30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