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600字

【第2篇】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第2篇】

今天终于达到诵读道德经100遍,总算摆脱了被债主催债的感觉,一鼓作气来写个博吧。

但初读昭昭,多读昏昏;读经日益,感悟日损。被顾逼着写博,倒让我回忆起读研时候的趣事。

那时,我们戏剧专业总共3个导师,各带1~2个研究生,总共也就4人。所以,上课都是直接到老师家上的,有时上课是讨论名家名剧的文本,有时候老师放碟片。看碟片当然是很开心的,不料看到兴起处,老师遥控器一拿,“咔”就暂停了,“这一段咱们来分析一下!”顿时就懵了。毕竟看碟片的时候是投入情感在看戏,需要的是共鸣效果;忽然大脑要切换到理论剖析,转为逻辑思维,大脑处于空白状态,不得不快速搜寻大脑每个角落回忆可用的情节并找到可用的理论框架。再接着看碟片都有点抖抖索索的感觉,不时用眼角余光看看老师是不是要拿遥控器,也试图调动一些脑细胞在看剧同时做些分析,但后者基本上很难做到,老师暂停的时候,我们4人总是处于茫然状态,而且看得很不尽兴。

读道德经写博的难也在此,读经时,随着遍数增长,愈发如小和尚念经般有口无心,按照顾老师的理论是无需用脑,但总结出东西写博却少不得要用脑,两者切换,不免恍兮惚兮。

姑且勉强挤一点“牙膏”:

道德经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感觉这是顾老师最为津津乐道的句子之一。而我个人的感悟恰好可以倒过来说,即“日益为学,日损为道”。

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因为我们的身体、生活状态是“日益”的,所以我们的精力会更多地甚至全部地投入在外在的东西中,比如“为学”,比如追名逐利。那个阶段,我们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相信人定胜天,相信事在人为,相信“我能”。但是当我们的身体、事业、生活的其他方面在慢慢走下坡路即“日损”的时候,大家又会不约而同地转向内在,即“求道”。虽然具体的道各式各样,也许是儒,也许是道,也许是佛,也许是基督,也许是心理学,也许是瑜伽,也许是别的什么心灵鸡汤,也许就是什么大法。因为看到了我“不能”,人的尽头是“神”的开始,是“道”的开始。

【第3篇】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第4篇】

我读「老子」体会到,古本「道德经」中的「法物滋漳、盗贼多有」,意为"礼制越多、盗贼越多"。「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为"最有德的治国之道,就是君王不搞德政"。「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意为"积极参导理制,百姓不响应,则朝廷官员就卷起袖子,对百姓强拉硬拽"。上礼之君重礼崇教,以"礼"管教百姓,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百姓不胜其烦,所以老子反对孔子的"礼制文化"。老子的"夫礼者,忠信之溥,而乱之首也"是对朝庭传统的批判,是对当时中国的主流政治思想的彻底否定。当孔子就"礼"问老子时,老子得出了"礼"是"忠信之薄、乱之首"的结论,反对对百姓生活过多的干预和控制。

没有理想就是最大的理想—遵循自然的法则。当今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的欲望太多,太想有所作为,不能用真本事体现作为,那就搞歪门道做秀「一个大长不做该做的事,带着记者跑回老家,向老娘跪几个钟头在报纸上标榜自己」。中国文化就是太鼓励「出人头地」、「名垂千古」、「光宗耀祖」,孔子能够利用人性建立人性的欲望,并通过帮助君王强其国,而得名于天下,再辅佐用「父要子亡,子不可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可不死」的「孝」文化来把天下人都逼迫为伪君子或狗崽子。

所以老子并不赞赏孔子的治国之道,这种强权文化在一定的时间之中能够获胜,但是自然的力量是长远而强大,其绵绵如水、源远流长、不骄不躁,历尽沧桑、看透大道法则,而从不改变自己的性质。

当今的西方人,尤其是环保主义者都叹服老子崇善自然的哲学思乡,研究中国的道德经,并回归自然。我常常感叹中国2000多年前的这种反特权而追求自然、平等、自由的朴实哲学。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古老。希望有一天,中国人能够以老子的道德经为道,回归自然。以村为中心,城市以社区为中心。每个村、每个社区自己管自己,自己滋养自己、自己作践自己,天下也就平衡了。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5208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4月9日 23:41
下一篇 2024年4月9日 23:41

相关推荐

  • 《笑场》读后感600字

    愿有人能听你一诉衷肠 ――读《笑场》有感 可好像读完了,也没有笑。就比如李诞名为《笑场》讲了一纸笑话,自己也无常。题序:未曾开言我先笑场,笑完过后听我一诉衷肠。何人在诉,诉何衷肠。…

    2024年7月26日
    83
  • 草房子读后感2000字

    读书笔记之《草房子》读后感2000字: 在读《草房子》之前,一直觉得,应该就是一本描写有草房子地方的事情,但是在读了《草房子》之后,一种温暖的感觉藏在心里久久消不掉。“也许,我们谁…

    2023年3月21日
    167
  • 《人间词话》读后感900字

    《人间词话》读后感 ――词与意 谁道落花无情意? 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和诗歌一样,它是我们华夏文化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喜欢古老的中国文化,更喜爱精美绝伦的词,因而爱上…

    2024年7月7日
    80
  • 《金马驹》读后感800字

    《金马驹》是儿童文学作家杨老黑的长篇小说,《金马驹》叙述了老杨家传奇的家族史,以儿童“我”的视角,描写了生活的丰富与神奇,塑造了“"深深直立于土地和传奇伦理秩序的人物形象…

    2023年5月4日
    231
  • 狼蝙蝠读后感800字

    敬畏自然,和谐共存 你可曾做过什么神奇的梦?最近我读了一本叫《狼蝙蝠》的书。这个故事就是因一场神奇的梦开启的。 国家科学总院的自由院士申教授在梦中梦到了一个巨大的远古生物,这个生物…

    2024年7月14日
    63
  • 读《新月集》有感

    起初,看到《新月集》这个名字,我就联想到了无边的黑暗和恐惧。但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却拥有了一个秘密,如果你不是一个大嘴巴的话,我就悄悄告诉你――我发现了一座能够点亮你内心深处黑暗的灯…

    2024年7月22日
    7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