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中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注]①生口:指俘虏。

  8.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竟从安议 竟:竟然 B.书连上辄寝 寝:搁置

  C.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遮:拦阻 D.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诛:诛杀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袁安严肃正直的一组是 ( )

  ①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②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③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④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⑤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 ⑥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其他)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守正不移,直言敢谏,不怕得罪贵戚。窦景专掌大权,指使门客公然夺百姓财物,袁安弹劾窦景,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5分)

  (2)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5分)

  参考答案:

  8.A(最终)

  9.C

  10.A.(“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不正确,应是袁安上奏要求将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释放,获得皇帝许可后,才释放的人)

  11.(1)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分条上奏使他们出狱。(2)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的优待宽恕,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实在是正确的。

  附参考译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被州里人敬重。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情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狱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自相诬陷,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分条上奏释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已和亲,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虏遣使贡献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的优待,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实在是正确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很久以来议政沉滞,大家都各有各的主见。而政策正是由众人商议决定的,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任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掌管朝政,太后兄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认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我们却无故兴师远途跋涉,浪费国家财用,万里求功,这不是为国家考虑的上策。然而接连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不发。九卿也都渐渐不再上奏。惟有袁安坚持正道不肯改变,直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几次。太后不听从,众人都为他感到危险恐惧,然而袁安神色自若。

  窦宪出征之后,他的弟弟执金吾窦景专掌大权,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有关主管官员害怕,不敢上报。袁安便弹劾窦景使官民不安,应当公开处死。奏章被搁置没有回音。窦氏家族十分忌恨。但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因此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583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9日 12:28
下一篇 2023年1月9日 12:28

相关推荐

  • 韦庄《秦妇吟》“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原文翻译赏析

    《秦妇吟》是唐末五代诗人韦庄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这是一首乐府诗。后人把《秦妇吟》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此诗在思想内容与…

    2022年12月28日
    290
  • 《项脊轩志》原文及欣赏

    《项脊轩志》原文及欣赏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项脊轩志》原文及欣赏,欢迎大家阅读!   《项脊轩志》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

    2023年1月5日
    222
  • 辛弃疾的诗经典名句

    辛弃疾的诗经典名句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023年4月13日
    210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

    2022年12月28日
    213
  • 晏子答梁丘据文言文和译文

    晏子答梁丘据文言文和译文   晏子答梁丘据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

    2023年1月9日
    226
  • 唐诗夜雨寄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商隐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译文及注释 夜雨寄北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

    2023年3月19日
    21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