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看法

文言文教学看法

  文言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学习文言文实际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总是因为种种原因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现结合教学实际,就文言文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兴趣是前提

  中国古诗文博大精深,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相对狭窄,加之对工具书使用的熟练程度不够,因此就不能进行“大课题”的研究,他们研究的范围最好局限于课本,或与课本密切相关的材料,他们在课堂与老师共同学习的时间有限,最好能在课堂上进行完,即便需要课下查阅资料,也不宜占用太多的时间。鉴于此我们不妨尝试研究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这些课题”往往可以当堂完成,何况这些“研究课题”和中考紧密相连,平时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时也愿意去下功夫进行研究。要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针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偏颇,新课标理念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转移到基本的字词句的学习上来。文言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特殊形式。这些是文言文中基本的建筑材料(词语)和建筑形式(句子)。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解词语,掌握句式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堂堂有所得,课课有所获,这样才不会让逐字逐句的讲解充斥课堂,才不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榨取干净。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独立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朗读是关键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时,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的写景文字,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写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注意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后面的教学自然就轻松许多了。所以说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可以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了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

  三、讨论交流是补充

  讨论交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等方面的疑问进行切磋、探讨、交流的过程。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在诵读试译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立意等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为各人的阅历、切入角度的不同,他们的见解往往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交流的习惯。首先,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要营造一种“茶馆”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思维高度活跃,鼓励学生“质疑”。其次,针对重难点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强求一致。教师再适时抛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重点在于领悟文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问题讨论式教学,主要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选文涉及A、学习方法与态度B、交友C、为人三个方面的内容,说说文中十二则分别侧重哪方面内容?2、精读课文,谈谈你印象最深的一则。提出以上的两个问题后,我让班上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各自的意见供其他人参考,辩论。最后,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写下来,推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各组的意见出现差异后,小组代表可以相互进行辩论,最终使问题得以合理地解决。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随意选了两三个小组,加入他们的讨论行列,倾听他们的意见、观点,并适当的对一些深层问题作一点必要的启发、引导。这节课,课堂讨论的气氛十分活跃,大家心情畅快,或面红耳赤地进行难点争论,或心平气和地进行疑点讲解,或条分缕析地进行问题解剖。大家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受到了许多启发。经过对课后布置的巩固性练习题的评阅发现,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都非常好。在这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他们的“一家之言”得到了尊重,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四、拓展延伸是根本

  文言文教学同样应注意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在现代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注意了课内外知识的巧妙链接,可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却往往在这方面有所忽视,可能是因为课内学得不轻松,拓展就免了吧。其实我们所学的文言文应该是一个“点”,我们应该通过这一个“点”的学习,去带动整个面的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去链接、去拓展、去延伸,把我们学习的触角伸到更远、更高的地方。当然这种延伸不一定是整篇文章,可以是一段、可以是几句、甚至一句。可以是一个作者的简介,可以是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总之,只要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开了,你还担心什么呢!

  文言文——古老的文字、古老的文化。相信只要我们教之以据,晓之以理,学生定会和“之乎者也”交上朋友,文言文教学辉煌的明天也定会和我们握手。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623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10日 11:18
下一篇 2023年1月10日 11:19

相关推荐

  • 提高文言文成绩的关键

    提高文言文成绩的关键   比如有的同学“病句判断”部分常常出错,这时就要把自己近期训练中的有关试题汇总分析,看看自己对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哪一种还没有掌握到位,容易出错的点主要在什么…

    2022年11月22日
    291
  • 直不疑文言文翻译

    直不疑文言文翻译   直不疑,南阳人,官至御史大夫,精通崇尚老子的黄老无为学说,做官低调收敛,一切照前任制度办,唯恐人们知道他做官的政绩。也不喜欢别人以官名称呼自己,人们叫他长者(…

    2023年1月7日
    303
  • 胡铨《好事近·富贵本无心》阅读答案及赏析

    好事近 胡铨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 囊锥刚②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注】①这是南宋高宗绍兴18年(1148)胡铨因反对秦…

    2023年4月12日
    233
  • 旧唐书徐坚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与译文

    旧唐书徐坚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与译文   旧唐书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

    2023年1月10日
    274
  • “萧景,字子昭,高祖从父弟也”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萧景,字子昭,高祖从父弟也。父崇之字茂敬,以干能显,为政尚严厉,官至冠军将军、东阳太守。永明中,钱唐唐翊之反,别众破东阳,崇之遇害。景八岁随父在郡,居丧以毁闻。既长好学,才辩能断。…

    2022年12月29日
    272
  •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省略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省略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省略句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

    2022年11月28日
    24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