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的故事,一个中国男孩儿和美国童子军最高荣誉“依戈尔少年猎鹰奖”与哈佛梦的故事。讲的是两个中国家庭为孩子的前程而甘愿放弃国内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美国打拼的事儿。
在美国西海岸的“天使之城”――洛杉矶,生活着两个社会地位、经济状况颇为悬殊的华人家庭。
一家是欣宇、白梅以及两个女儿安妮塔和索菲,夫妻俩凭借着高超的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得以在科研院工作,收入也稳定,女儿安妮塔的成绩优异,但欣宇、白梅的期望也超高,女儿考90就问为什么不考95,考95就说要是100分该有多好。特别注重对孩子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即使是刮风,也要送她去学琴。依然用老一套的中国教育模式――成绩第一去管教一个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安妮塔,觉得他给的爱就是孩子的幸福,殊不知,这毕竟是美国啊……渐渐地,女儿学会了叛逆,也有所爱,夜晚聊天至两三点,成绩从A直线到C,与的要求格格不入,父女的矛盾日日加深,欣宇恼怒,怨恨,甚至打她,可都于事无补,终于在女儿小长的指引下,欣宇开始有所醒悟,明白了也理解了女儿说过的话,他们长自两个不同的环境,接受者不同的教育,存在着深深的文化裂缝,这是父女亲情所不能包容的,之前曾多次尝试过放手,但都以失败告终,而这次,他下定了决心――松手,还女儿一个自由的天地。终于父女关系重归于好,女儿也被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录取。
而另一对父母鸿远和蓝紫,大字不识一个,英语更是无从谈起,鸿远每天都做着最累的活――搬家(这是他的工作),而蓝紫只能到餐馆打工,儿子巍立上小学一直受人欺负,被打得浑身是伤,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即使在家里也是片言不语,为了自卫,他立志当警察,气得父母面红耳赤,后来,他喜欢上了童子军,整日为之奔波,为之疯狂,去上他喜欢的选修课,而必修课却是一塌糊涂,但他乐在其中,父母来美国简直是个大文盲,对此了解甚少,只知道美国有个哈佛,对美国教育更是一窍不通,又有什么法子,只能任由他去,经过几年的磨练,巍立长大了,成熟了,以突出的表现获得美国童子军最高荣誉“依戈尔少年猎鹰奖”,大学入门选择,他凭个人兴趣选择了汽车维修,父母为之失望失望再失望,我们辛辛苦苦来美国难道只为让你上一个汽车维修吗?为了让父母开心一点,他又选择了汽车设计,总之离不开汽车,并报了设计补习班,父母再次大吃一惊,可也只能听之任之,花钱上补习班,可几天之后,他就退缩了,他没那么高的绘画天分,只能去维修,于是义无反顾地报了这所学校,不久,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然而一次回国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你只上一个专科院校,这样对得起在美国为你辛苦打拼的父吗?”同伴的话不停地响在他的耳畔,于是决定,就算是为了父母他也要上一个四年制大学,“啊”?!父亲犹如晴天霹雳,这孩子想起一出是一出,巍立自选了附近一所大学,以望两年后转入一个名牌大学,在大学里,成功担任学生会主席,以优异的表现被哈佛看重,成功圆了哈佛梦。
梦想是是遥远的,但又是美丽的,致使无数人为之劳苦奔波、叹然倾倒。
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队伍里的一员,成长的路上长满了荆棘,铺满了尖耸石峰,道路崎岖,凹凸不平,倘若不顾一切地想前奔跑,稍不留意就会被来自脚下的石头绊倒,然后倒在荆棘里,被扎得遍体鳞伤,疼痛不已,越疼痛就越想挣扎,可越挣扎就会越痛。但如果常爬不起,你就有可能成为后来居上的垫脚板,所以哪怕只为前方丁点儿的平坦也要忍痛而起。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现实是残酷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也许会使我们退却,但是破蛹成蝶,这个艰辛、痛苦而又美丽的过程,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也必须经历的。困难犹如那厚厚的蛹壳,它不会因为你在金钱上的富足而消失,也不会因你生在甜蜜的环境中而淡化,更不会为怜悯你而弱化,相反,你越柔弱,它就越坚固,你越退缩它就越强大。至于能否走完这个过程,就看你了。
加油!